翁乃强,中国著名摄影家、画家,“四月影会”重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奠基人。
摄影家翁乃强1951年从印度尼西亚回到北京,在北京居住了60多年。当上摄影记者之后,如果没有出差采访任务,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挎着两台照相机,骑上一辆自行车,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拍摄:长安街巨大宣传画下骑车的人、老字号瑞蚨祥、内联升,蔬菜集市、西直门的蜂窝煤厂、鼓楼的冬储大白菜发放站、肉联厂……北京是一个相当特别的城市,如果说这个国家是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这座城市无疑就是列车的车头,所有的颠簸、侧倾、左转弯、右转弯、加速、急刹,都会在这座城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都会在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中留下印记。本组图片由腾讯图片和中国国家地理-图书联合出品。
故宫、景山、北海和鼓楼位于北京城的中心位置,景山中峰的万春亭虽然只有不到50米高,却可以南瞰故宫,北望鼓楼,西观北海。图为1964年,景山万春亭南侧正在清理积雪的工作人员。这场景和林语堂在《北平的冬天》中的文字很有同感:“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那景致有得瞧的。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
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民做饭、取暖都离不开煤,尤其到了冬天,煤更是不可或缺。那时候蜂窝煤还属于稀罕产品,一般家庭都烧煤球炉子。煤厂为了方便群众,冬天会派工人把煤球送到居民家里。
在冬天储藏大白菜可以说是20世纪老北京人冬天必做的一件大事。北方的冬天寒冷,当时还没有蔬菜种植大棚,因此冬季蔬菜比较匮乏,土豆、白菜、萝卜就是市民们过冬的主要菜品。大白菜易于储存,价格便宜,是冬日里居民饭桌上的重要蔬菜。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楼道、地窖储藏几百斤大白菜。由于购买人群和购买量都极大,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白菜由公社、大队、街道统一安排购销,一到采购时间就家家户户齐齐出动。
1965年,“背篓商店”的职工赶着毛驴、背着货物送货上门。“背篓商店”是北京市原房山县(今房山区)周口店供销合作社的一个分销点。因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黄山店公社的居民买东西很不方便,而这个分销社是黄山店公社范围内唯一的一家分销点。针对这种情况,分销社的负责人王砚香想出了用背篓送货上门的办法,带领职工常年背着背篓上山卖货,同时也收购一些农产品,被群众们亲切地称为“背篓商店”。
1966年,北京东长安街的大字报和人们购买油印小报的场景。
196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在历史博物馆门口张贴的巨幅宣传画。
1967年,长安街上市民早晨上班的车流。
1971年,故宫重新对外开放,围观的市民。
20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城墙下的剃头师傅和他的老主顾。
20世纪70年代,北京街头卖蝈蝈的小贩,自行车上挂满了蝈蝈笼子。买蝈蝈玩是当时孩子们的童年乐趣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东单菜市场,市民在春节前夕购买活禽。在那时的北京,只有在重大节日前夕,才有活禽供应。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一夜之间城市成为废墟,伤亡惨重。这次地震波及范围甚广,北京亦震感强烈。北京王府井饮食服务部在中山公园为市民提供食物,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伙食的价格不超过3角钱。
1977年,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牧羊的农民正赶着羊送去屠宰厂。
“内联升”始创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由天津武清县赵廷创建。内联升最初是专门为皇亲国戚和文武官员制作朝靴的鞋店。“内”指大内,“联升”具有官运亨通的寓意,因此很得当时官员的青睐。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继承了民间传统手工艺,材料和工艺要求高,工序复杂,讲究手法、力度,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制作出舒适的布鞋。1977年,内联升恢复了老字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内联升雇用了京郊的农民来制作布鞋的鞋底,图为妇女们正在搓麻绳、纳鞋底。
20世纪70年代末期,晚上在广场谈恋爱的年轻人。小雨中,恋人们撑着伞偎依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附近,长椅上谈恋爱的年轻人。
改革开放后,市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图为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跳集体舞的年轻人。
20世纪80年代,北京在春秋季节常会有沙尘暴。图为一位女士系着纱巾防尘。
改革开放后,市民们开始有了个人形象追求,越来越在意个人的衣着、发型。图为20世纪80年代,西单的一家理发店向行人展示新发型的照片,招徕生意。
20世纪80年代初的“换房会”。当时所有职工都是由单位统一分配住房,市民们为了解决上下班路远、夫妻分居、孩子上学等问题,在民间开始了“换房”活动。图为市民将自家房屋的情况写在纸板上,以便来换房的人了解。
早市是京城百姓生活的一大特色。20世纪80年代初期,早市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早市起初是为解决市民购买蔬菜水果方便,以及安置个体就业而设,后来逐渐扩大到售卖各种日用百货。早市一般设在皇城根附近或人口密集的街区,自天蒙蒙亮就开始,一直到中午前闭市。图为清晨,小贩们蹬三轮车载着新鲜的蔬菜到早市出售,早市背靠紫禁城,面对筒子河,老北京的生活情趣尽显无余。
北京城在翁乃强的镜头中就是聚光灯照射下的一个大舞台,同一个地点、跨越了30年的影像,观看之后给人强烈的震撼——从手举“红宝书”的游行人群到青年们的翩翩起舞;从雨夜在广场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到换房大会。无论历史如何激荡,都有一个身影,举着照相机在旁观记录着眼前的一切。图为20世纪80年代初,在广场上游玩的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