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柳,又至清明。作为缅怀逝者、寄托追思的传统时节,“云端祭扫”正为清明文化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祭扫方式。“爷爷,今年清明我没法到您墓前了,可我对您的思念,一点都没少。”远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段芳,手指轻触手机屏幕,完成一场特殊的祭扫仪式。

清明节临近,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大学生段芳满心无奈,因路途较远以及忙于备考,而无法返乡给家中已逝老人扫墓。在其愁眉不展时,镇政府公众号推送的一则消息,让段芳看到了希望——“网上祭扫”。于是,段芳通过手机点击清明“网上祭扫”链接,依照指引进入祭扫平台。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段芳通过网上寄语、献花、点灯等方式,向爷爷倾诉思念。“没想到这个平台让我以另一种方式寄托哀思,太方便了!”完成祭扫后,段芳难掩激动。
今年,马岭岗镇以“平安清明·文明追思”为主题,借助镇村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等渠道,宣传云祭扫操作指南,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传统祭扫重在心意,而非形式。推广云祭扫,既能减少人员流动和火灾隐患,也能让在外打拼的乡亲们感受到家乡的温度。”马岭岗镇相关负责人尹童一说。目前,全镇已有600余人次通过线上平台完成祭扫,文明祭扫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菏泽积极探索创新,用绿色理念和科技力量,为古老的清明祭祀习俗注入新活力,推动形成安全、文明、低碳的祭扫新风尚。
今年清明节,菏泽福寿园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并推出代客祭扫、AI数字人等前沿服务。“我们目前推行的节地生态葬,包括花坛葬(深埋型)与树葬,既满足了逝者‘入土为安’的传统诉求,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又在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菏泽福寿园负责人徐寒凝说。
“在服务创新上,菏泽福寿园的代客祭扫服务,为无法亲临现场的家属提供了便利。”徐寒凝说,园区还引入的AI数字人技术,通过AI算法重现逝者生前音容笑貌,克隆家属声音,打造逼真的数字化人形象,为逝者举办追思会视频,打破时空限制,为家属开辟了全新的缅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