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商标抢注新玩法频出,企业速学四大反击策略-北京海庆律所

山河入梦吗 2025-03-04 16:16:19

商标抢注时时有,今年似乎特别猛!当下,商标抢注已从“单打独斗”演变为“系统化、全球化”的产业链,甚至衍生出更隐蔽的“升级版套路”。这些新手法不仅让企业维权成本剧增,还严重威胁品牌全球化的进程。

据报道,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杭州分中心近日监测到多个知名化妆品商标在某东南亚国家遭遇抢注,此次抢注事件中出现了一些升级“套路”——

1、关联公司转移,掩盖恶意行为

部分抢注方通过两家疑似关联公司分阶段操作:先由A公司抢注商标,随后转让至B公司,利用复杂的股权关系和法律漏洞,模糊抢注的恶意证据。例如,印尼抢注方“PT.Cantikme Beautycare Indonesia”通过转让商标,使企业难以追溯其恶意动机。

2、批量抢注,形成产业链

还有些抢注方针对中国化妆品、电子产品等热门品牌,集中批量抢注商标,甚至覆盖核心类目及衍生类目,形成了有组织的产业链,严重侵害中国品牌的合法权益。

3、续注规避“不使用撤销”规则

抢注方通过多次申请同一商标的不同样式(如字体、图形微调),延长保护期。例如,某印尼抢注方在2017年首次注册后,于2023年、2024年再次申请同类商标,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延长商标保护期,让企业难以利用“不使用撤销”规则来维权。且去年印度尼西亚将 “不使用撤销期” 从3年延长至5年,无疑又增加了维权难度。

4、跨类别、跨国家“围猎”

抢注者不仅瞄准主营类目,还注册与品牌相关的其他类目(如包装、广告等),甚至通过海外抢注反向威胁国内企业。例如,中国跨境卖家在美国注册商标后,被他人反向在欧洲抢注同类商标,很快产品就被投诉品牌侵权而下架。

四大核心策略

建立从防御到反击的系统性布局

1、提前布局,构建商标护城河

企业应提前在核心市场及潜在拓展地区注册商标,覆盖主营类目及关联衍生类目。例如,化妆品企业除注册核心类别外,还应涵盖包装设计、广告服务等,防止被“跨类狙击”。对于高价值品牌,可采取防御性注册策略,包括注册多种语言、图形变体等近似商标。韩国品牌“HERA”因未及时注册中文商标“赫拉”,被迫更名“赫妍”的教训值得警惕。

2、动态监测,快速响应

动态监测全球商标注册动态至关重要。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定期监测全球商标数据库,发现抢注苗头立即行动。若商标处于公示期,可提出异议;若已注册,则通过“无效宣告”或“不使用撤销”程序打击。

3、留存证据链,强化法律武器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也要注意留存商标使用证据:销售单据、广告合同、报关单等,以证明品牌知名度及使用情况。印尼某抢注案例显示,缺乏完整使用证据的企业在维权中败诉率显著增加。

4、专业团队+政府支持双管齐下

面对已发生的抢注,企业可以多管齐下:一方面调查抢注方名下商标,若存在批量抢注行为,可作为恶意证据提交;也可以进行行政投诉、诉讼施压,或协商回购(需警惕对方抬价)。另一方面也可借助政府资源,大部分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或商标协会都能提供商标监测与纠纷指导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亦在持续强化对恶意抢注的打击力度,近期就驳回了63件“DeepSeek”相关商标申请。

商标抢注的本质是低成本、高回报的投机行为,而“新套路”的核心在于利用了法律程序的复杂性以及企业防御的漏洞。因此,唯有主动出击、政府协同治理,才能在这场无形的品牌保卫战中守住阵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