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儿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后,便是急匆匆的逼迫汉献帝禅位,是代汉称帝,建立曹魏政权,成为三国中最先称帝的一方。
被迫禅位的汉献帝,则是被封为山阳公,在14年以后去世。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了,汉献帝虽然被废,但是依旧拥有巨大影响力,曹丕为何不让他“发挥余热”,比如送到益州,让他与刘备相斗,让刘备一方先斗起来,自乱阵脚。或者送到孙权处,来“恶心”刘备呢?
先说说曹丕为什么没有将汉献帝送往益州呢?
原因很简单,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来源于汉献帝,起码在形式上曹魏是通过汉献帝禅让而建立起来的。
曹丕将汉献帝送到刘备处,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就好比自己把自己公司的商标送给对手公司一样。
汉献帝去了刘备处,先不说刘备集团内部能不能乱起来,首先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到时候汉献帝肯定会先宣告天下,说曹丕是矫诏,是篡位,遭殃的先是曹魏政权。
大家不要小看政权合法性的问题,尤其是两汉405年,正统早已深入人心,甚至在当时大部分老百姓心中,皇帝只有刘汉宗室能做的。
像汉献帝即使是傀儡皇帝,也有不少大臣依旧认为天命在汉,内心其实是支持汉室的。
还有刘备落魄的只能卖草鞋为生,但有着中山靖王之后,刘汉宗室这块金字招牌,再加上自身能力可以,又是百折不屈之人,所以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如果刘备没有刘汉宗室这块金字招牌,就是一个卖草鞋的,他就是能力再强,在汉末的世道也闯不出什么名堂。
曹操虽然不是出自世家大族,但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后来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在汉灵帝时官至三公之首的太尉,这可是妥妥的官三代。
再说孙权,前面有着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两代人为其打下基业,才成就了日后的霸业。
刘备如果没有金字招牌,不是刘皇叔,就是一介白丁,在汉末乱世中,真没有出头的机会。
再往远的来说,像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汉朝这块金字招牌依旧有用,匈奴人刘渊自称是汉太祖刘邦的后人,自称汉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立汉赵政权。
所以汉献帝禅让,使得曹魏政权具有政权合法性,这是很重要的。
像在禅位诏书之中,汉献帝这般说道:“昔者帝尧禅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祗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虽然不是真心实意,但说道天命在曹丕身上,这对曹魏政权太重要了,意思自己是继承了汉朝的正统,自己不是乱臣贼子,程序方面是走全了,对于安抚底层民众还是很有效果的。
而支持汉室的大臣,一看汉献帝都禅让,并且说道天命在曹,本来就不敢反抗曹魏,自然更加没有那么多小心思。
曹丕这么一操作,刘备为了自身合法性,只能是“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是明知道汉献帝还活着,也要说他死了,不然尴尬的就是刘备,没有政权合法性,是成乱臣贼子了,还不如不承认汉献帝禅让,并且说汉献帝被害死了,然后再称帝。
所以曹丕绝不可能放任汉献帝去刘备处,汉献帝去了刘备处,二人能不能内斗两说,但一开始肯定是一致对外,一起对付曹魏。
而且搞不好两个人还配合的很好,汉献帝以为大汉在自己这里终结,本就心灰意冷,没想到还能去了刘备处,肯定很高兴,天下给谁不是给,还不如给了自家人,先册封刘备为中山王,再让位给刘备,这可比曹魏政权更有合法性。
因此曹丕才不会放汉献帝离开,去“恶心”刘备,即使真的头脑一热,想要汉献帝“发挥余热”,那还不如送给孙权呢。
到时候刘备肯定会向孙权要人,代表正统的汉献帝对于孙权来说同样重要,操作好了,自己就是下一个名正言顺的大汉丞相、吴王,但刘备又是盟友,还要指望他一起对付北方强大的曹魏,所以孙权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汉献帝在孙权处,又僵持不下的话,那就是真的“恶心”刘备了,当然同样也是“恶心”孙权。
当然孙权也不是善茬,搞不好他会骚操作一番,当汉献帝的船只到了长江中间时,让其莫名其妙的沉了,再对刘备说可恶的曹丕居然在送天子时凿船暗害了天子,刘皇叔我们得给天子报仇啊,以后要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啊。
不过汉献帝怎么说也是曹丕的姐夫,汉献帝又很配合他,他还不至于想不开的把汉献帝送到孙权那里。
谢谢观看,我叫宋安之,换个角度看历史,喜欢就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