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郭德纲老师在直播里说了几句,关于德云社成员直播和带货的事,可把网友们聊得热火朝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郭老师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他没说德云社一律不许直播,只是觉得有些做法不太合适。比如,他不太赞成德云社的台柱子们,穿着大褂,摆一桌子,就那么直播说相声。他说,这样有点浪费时间,毕竟说相声是他们的主业,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这些上面。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说相声是德云社的根基,那些个角儿们,个个都是说相声的好手,要是整天忙着直播,那说相声的时间哪儿来? 这就好比一个厨师,他最拿手的可是做满汉全席,你让他整天煎煎鸡蛋,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还有带货的事,郭老师的态度也很明确,他觉得像张云雷、孟鹤堂这样的台柱子,没必要去直播带货。要是他们也跑去带货,那说相声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但是,对于德云鼓曲社的孩子们带货,郭老师倒是表示支持,只要卖的东西合适就行。
这其中,咱们能看出郭老师的顾虑。他更看重的是德云社的传统,以及演员们在相声上的专业素养。他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影响德云社的艺术水准,甚至会让相声这门艺术走偏。
但是,时代在发展,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商业模式。很多人都通过直播带货获得了不错的收益,难道相声演员就应该与时代脱节吗?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支持德云鼓曲社的孩子们带货,也体现了郭老师的开明态度。他并非完全排斥直播带货,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保证艺术水准的同时,也能让演员们获得额外的收入。
那么,到底该如何平衡传统与潮流呢?这恐怕没有标准答案。也许,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定位的直播带货方式。
其实,德云社的演员们,本身就自带流量,粉丝基础雄厚,如果他们能结合自身优势,用更巧妙的方式进行直播,或许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既能推广相声,又能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想想看,如果张云雷在直播中穿插一些小段子,或者孟鹤堂在直播中展示一些相声技巧,岂不是比单纯的卖货更有吸引力?这不仅能吸引更多粉丝,还能提升德云社的整体形象。
所以说,关键不在于要不要直播带货,而在于怎么直播带货。德云社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模式,比如推出一些与相声相关的产品,或者在直播中穿插一些相声表演,这样既能满足粉丝的需求,又能保持德云社的艺术特色。
当然,这需要德云社领导层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需要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找到一条既能传承传统,又能拥抱潮流的发展道路。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德云社的问题,也是所有传统艺术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传承与发展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或许也是郭老师最想表达的,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