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农机会来了,以竹代塑绝不是替换塑料日用品,而是尝试全面替换

一起相依相偎 2023-11-10 12:03:59

最近,发改委等多部门敲定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以竹代塑”,并且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

实际上,竹制品并不少见,为何国家将此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呢?背后有三大原因:

第一,竹子在中国广泛种植,替代塑料制品经验丰富。

中国是最早利用竹子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因此在“禁塑令”之后,竹制品产业其实就已经进一步扩大,全球竹产品年贸易总额约30亿美元。

中国作为竹制品的主要出口国,截至20年底,中国竹产业总产值近3200亿元,竹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2亿美元,占世界竹产品贸易总额的60%以上,居世界首位。

目前,中国竹林面积达7万公顷,占世界竹子种类1642种的51%,可以进一步扩大产能和创新能力。产量、销量全球第一,因此中国发展“以竹代塑”计划,优势很大。

竹子是天然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4-6年就可以成林,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在农村地区进行深加工,可以帮助竹农显著提高收益。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提供可靠途径。

第二,竹子从替换日用品向全面替代塑料迈进,机会较多。

我国有着悠久的竹子种植和使用历史,在建材和日用品方面产业十分齐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塑料等制品的冲击,竹子的利用率并不高。

“禁塑令”之后,竹子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21年,全球第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型运载火箭“中子”号亮相,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林业集团展出的竹缠绕复合材料管廊,径达到3.6米。这些都为竹纤维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创新领域。

可以说竹子的使用和推广,只取决于想象力,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就把重点放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上。

这意味着,我们不但要将竹制品替代日常用品,比如的购物袋、文具、餐具、家具等方面,还将推动工业生产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竹格淋水填料、竹车辆内饰产品、竹质包装材料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鼓励建筑建材领域使用竹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管材、竹格栅、竹质板材等替代相应塑料制品。

更为重要的是,各部门要推动其他场景的替代。也就是说,如果能在以竹代塑产业中找到合适的替代领域就能寻求到最佳的发展机会。《“以竹代塑”主要产品名录(23年版)》已经发布,除此之外的创新更为珍贵。

第三,以竹子代塑,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1997年,国际竹藤组织(INBAR)在中国成立,这是一家总部设立在中国,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主要为了推动全球共同做好竹、藤产业。截至23年1月,该组织已经有49个成员国参与。

我国作为国际竹藤组织的东道主,一直积极参与活动,并且不断提升产品赋能。

现任中国林科院和国际竹藤中心首席科学家江泽慧教授,是中国研究竹产业较早的科学家之一,一直以来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

竹子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竹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也进一步扩大。21年12月十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

而现在,进一步推动“以竹代塑”,实际上就是践行竹产业发展的具体步骤,对于农民来说,又多了一条致富之路。

总之,我国作为竹子的最大生产国,本身消费能力也较强,在全球“以竹代塑”的趋势下大有可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