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二大战略失误,对印度的误判将加速美国衰落

红尘有爱不孤单 2024-12-23 11:49:28

近日,印度因为连续发生几起恶性案件频频上热搜,再次刷新了我们对这个国家的认知。

不过,印度越是奇葩,就越显得如今的世界秩序是多么的诡异。比如,为什么即便是这样,西方所谓的“文明世界”对印度的接纳程度要远远高于中国?文明究竟应该用什么来衡量?

长久以来,我们中国人总是以儒家的朴素道德观来看待当今的世界。我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我们变得够好,所谓的“文明世界”就会接纳我们。

在现实操作中,这种思维方式又常常逆向发挥作用,即如果西方世界不接受我们,那么一定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进行反思。

同样的逻辑,西方世界欢迎印度,肯定是因为印度身上有什么优点。因此,虽然经济指标上比不过,那么肯定有精神层面的理由,比如印度人特有的“平和”。

这种以西方世界的喜好排序为最高标准,来判断哪个国家更文明的做法,体现的是美西方文化霸权能够如何扭曲一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最终则反映在社会维护成本的高低上。

于是,一个国家,路边摊打个架都有可能演变成“这国怎,定体问”的大型反思活动;另一个国家,即使每天上演大型枪战,仍然是自由的典范。

不过,印度的过于荒唐,反而可以充当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物,帮助我们矫正对美西方世界的认知。而且,印度由于其不可忽视的体量,注定会在未来世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印度人过于跳跃的思维方式,又可能会给东、西方的博弈带来高度不可控的因素。

印度是我们搬不走的邻居。从最保守的角度看,印度把事情搅乱的能力还是不容小觑的。不过,这种力量可以被美国利用,自然也可以为我们所用。

而一切前提是,我们要理解这个复杂的邻居。

1.精神二相性

1942年2月8日,春节刚过没多久,印度新德里的军用机场迎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民国大总统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秘密访问了当时还属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

当时,日本正大举进犯东南亚,在极短的时间内攻陷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英国在欧洲面对德国的狂轰乱炸已经疲于应对,急需印度出人出力对抗日本在亚洲的攻势。

但是,甘地不仅拒绝支持英国,还发起了罢工。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为了说服印度一起合作抗日,来到了新德里。

然而,甘地的一番说辞,让一再拖延抗日的蒋公也感到不可思议。甘地劝说中国人接受他的“非暴力理念”,放弃武装抵抗,向日本展示即使它们杀了两亿人,剩下的两亿人也不会屈服。如此一来,不需要以暴制暴便可以自动取胜。

蒋总统联印抗日的想法破灭了。他意识到自己根本没办法理解这种印度特色的想法,自然也无法劝说甘地。

此后,甘地的“非暴力不抵抗”成为了印度的标签,也给后来人造成了一个天大的误解。

实际上,甘地能够用“非暴力”的理念组织起印度人,绝不是因为印度人“天性平和”,而是找到了一种最能够为大多数印度人接受的动员方式。

理解这一动员方式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印度人非暴力、不反抗的一个预设前提是,这是弱者面对强者的一种策略。

在印度文化中,弱者和强者的划分主要体现在种姓制度上。作为理解印度不可或缺的核心,种姓制度的精妙之处在于制造了一条坚不可摧的社会鄙视链。

通过构建一套现世与来世交织的复杂体系,下位者和上位者之间的划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导致跨越种姓,向上流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状况导致了另一个结果:反抗上位者的惩罚是如此严重,人们便习惯于将人性之中的残忍和暴戾,沿着鄙视链条全部向下转移给比自己更弱者。

而且,这种转移是完全不讲任何道理,没有任何理由的。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弱者出现在了强者的视野中。

这就是印度的女性为什么如此悲惨的原因,因为这不单单是“受害者有罪论”,而是“弱者有罪论”。他们默认,强者天然有以任何方式欺凌弱者的权利,而不必有任何道德上的负担。

在本次印度女医生奸杀案中,据受害者家属写给印度最高法院的请愿书给出的信息,受害者体内发现了150毫升的男性体液。

假如这一信息是真实的,那么作案人数应该超过30人。

只看数字的话,其实很难发现这件事的地狱之处。有组织活动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这么多人来说,保持秩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他们是在做一件见不得阳光的事情。

然而,在长达几小时的作案时间中,罪犯们似乎像排队买烟一样在做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没有任何人表现出心理负担。这种把犯罪当成呼吸一样的态度,正是弱者有罪论的体现。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犯罪,犯错的是躺在那里的弱者。

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无限残忍,跟下位者对上位者的无限服从,在精神上是一对孪生双胞胎。

面对英国殖民者这样的终极上位者,要想动员大多数印度人进行主动的、暴力的反抗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甘地式的不需要任何作为的“消极反抗”,便成了一种最能够被印度人广泛接受的斗争形式。

不过,汝之砒霜,彼之蜜糖。这样一套精密、复杂的社会等级文化体系,反而非常有助于印度裔精英融入西方上层社会。

2.精神认同

1893年9月11日,作为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世界宗教会议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开幕。

在这场会议上崭露头角的是一名叫做维韦卡南达的印度教僧侣。他的演讲主题是,代表世界上最古老的僧侣教团,教导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何为宽容。

维韦卡南达用印度上千年的玄学积淀,征服了西方的传教士。美国报纸称赞他是“本次宗教议会中最伟大的人物”。《纽约先驱报》的编辑们感慨,“听了他的演讲后,我们感到派传教士到这个博学的国家是多么的愚蠢。”

在我们看来,印度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显然比半殖民地的中国承受了更大的屈辱,理应产生出更加激进的反思传统文化的潮流,以及向西方学习的动机。

但事实并非如此。印度文化中并没有“百年国耻”的概念。因为印度此前上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外来者作为上位者不断入侵印度,将本土居民不断向下挤压,形成一种“叠罗汉”的社会结构,也是种姓文化的基础。

在这种社会结构下,印度文化本来鼓励的就是“王侯将相,贩夫走卒,各有其种”的观念。委身于西方外来强者,不仅不会产生耻辱,反而是与本土文化相兼容的。

同样,印度的传统文化精英也并没有产生救亡图存的危机感。印度的上层社会,也就是婆罗门阶层,长期沉迷于“出世”的神秘主义体验。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丧权辱国,归根结底,仍然属于世俗意义上的事务,并不能动摇他们在精神领域的探索。甚至,世俗意义上任何失败,都可以被强大的精神力转化为“胜利”。

这种思想如果说有任何好处的话,那就是为印度移民精英在西方上流社会保持自信,并帮助他们在政治、商业、文化等领域取得成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苏纳克、哈里斯)

这与很多华人移民在西方世界普遍因自己的原生身份感到自卑,在上层社会的话语权一直受到打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实际上,所有文化中的上流社会,对于“神秘主义”都有着相当程度的需求。西方社会亦是如此。

作为中国人,我们眼中无限放大西方世界的科学和理性主义的成分,是基于百年国耻的历史语境,对救亡图存的极度渴求。

不过,以维韦卡南达为代表的印度文化精英,则看到了西方上流社会在精神领域显然不如婆罗门文化那样精妙、复杂,看到了印度的玄学文化进入并改造西方社会的机会。

例如,瑜伽这种运动形式之所以能够在西方社会流行,显然并不是因为它更加科学,更加理性,而是它自带的神秘主义色彩能够迎合上流社会制造文化认同的需要。

而且,婆罗门式的玄谈与西方的演讲政治,实际上有着很强的匹配度。这给印度裔政客在西方世界大展拳脚奠定了文化基础。

在商业领域,随着美国的经济整体脱实向虚,美国的商业文化对于玄学的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高。印度人擅长玄谈的文化天赋,再配合上PPT这一绝佳的思想生产力工具,让印度裔CEO风靡美国商界,也就不足为奇了。

未来,随着硬实力的进一步衰弱,美国将更加依赖所谓的“软实力”来维护世界秩序。而软实力的本质,归根结底不过就是念经。在这方面,印度比美国要有经验得多。

我们作为印度上千年的邻居,都很容易对它产生误读。美国想通过念经的方式,空手套白狼,怂恿印度牵制我们的战略,恐怕只会陷入与印度无限周旋,虚耗精力的下场。

3.印度黑洞

1942年,就在蒋介石从印度无功而返之后,为了不让民国政府显得脸上无光,时任驻美国大使胡适受命用英文写了一篇吹捧印度的文章,发表在了美国杂志上。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评价印度在玄学上的造诣:印度没有派一兵一卒,便轻易地在思想上宰制了中国两千年。这里指的主要是,南北朝以来佛经东传对中国的影响。

当然,作为一篇向上峰交差的官样文章,里面没有提到胡适本人对于印度的玄学思想整体上是比较排斥的。胡适认为印度吠陀文化东传,使我国历史上的大量文化精英陷入了空对空的玄谈,是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大不幸。

不过,万幸的是,中国人的文化根基始终是基于现实的,并没有完全陷入印度的空想主义。尽管我们承认佛教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多数中国人更加喜爱的,仍然是不愿受约束,敢于反抗天命的悟空。

我们的文化在上千年的演进中,已经对印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抗性。摘下过的紧箍咒,便很难再重新戴上了。

然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才刚刚开始领教印度人嘴皮子的厉害。

作为殖民地,印度的确是一个好地方。英属印度取之不尽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支撑了大英帝国最辉煌的年代,被称为维多利亚女王“皇冠上的明珠”。不过,那是因为英国人以上位者的身份出现在了当地。侍奉上位者是符合当地文化的。

但是,假如你说要是跟他平起平坐,他反而会觉得你不够强硬,不够资格,反过来要将你当成弱者吃干扒净。

因此,跟印度打交道的关键是,绝对不能显露出弱者的气息。关键时刻,还要敢于迎头痛击,以雷霆之怒让其认清现实。

但是,拜登政府摆出一副明显有求于人的姿态,屡次想通过在国际社会给印度戴高帽进行拉拢。结果,印度出工不出力,还自封为“民主之母”,占完身为民主灯塔的美国的便宜就没了下文。

在关键的俄乌问题上,印度始终在反复横跳,让美国感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固然获得了一些好处。但是,这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消耗美国外交资源和国际声誉的作用。对于将主要目标设定为美国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而且,我们要相信印度将事情搞砸的能力。

比如,美国企业响应政府供应链多样化的号召,将部分供应链迁移至印度。结果,印度政府转头就对谷歌、亚马逊、微软等17家欧美跨国企业展开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罚款行动。

印度反垄断调查部门还在2022年和2024年连续发布两份报告,调查苹果滥用在操作系统市场地位的问题,涉及高达数千亿卢比的天价罚单。

近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已表示,未来几年将不再使用波音公司生产的飞机,并计划用空客逐渐取代目前服役的所有波音飞机。航空业淘汰波音的浪潮已经悄然来临。而印度外包为“美利坚长子”波音的慢性死亡,也是做出了一部分关键贡献的。

美国向印度投入的战略资源越多,将自己与印度绑定的越深,相当于交给印度更多的人质。美国在印度眼中,就更加像一个待宰的弱者。

我们也不必担心,印度接受了美国太多恩惠,就会倒向美国,心甘情愿地做它的打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儒家的道德观。在流行“弱者有罪论”的印度文化下,美国越是走上祭坛主动献上自己的血肉,只会越刺激印度的胃口。

而年轻的美国将发现,拉拢印度的目标似乎永远处于遥远地平线上,可望而不可即。

13 阅读:1998
评论列表
  • 2024-12-31 17:59

    这篇拱火文章强烈支持!

  • 何锋 18
    2024-12-31 10:43

    印度人的思维中国人确实很难理解!

    汪先生 回复:
    神奇的脑回路
  • 2024-12-30 12:54

    好文[点赞]

  • 2025-01-01 17:51

    写得这么有深度的爽文[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12-30 13:19

    卧龙凤雏[点赞]

  • 2025-01-01 10:44

    印度应该是全世界最低等的国家吧[得瑟]

  • 2025-01-02 20:19

    世界的理想是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世界的现状是三哥的种姓等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