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鸦片战争里,道光下了血本调兵遣将,清军却还是一败再败?

回望灯如花 2021-05-05 13:58:45

长达百八十年的安居乐业,最后进入一波接着一波的震荡,一个朝代就这么湮灭在了历史的潮流当中。如果一个朝代不遵循这个规律,那么这个朝代绝对长久不了,国祚撑死了也超不过一百年。元朝,何其强大?结果呢?从兴盛到颠覆,连个过渡都没有,直接就是整滑梯一样的下落。究其原因是统治者压根就把自己当了外人,心思就不在好好治理。当年元朝贵族还想着,把农田种上草,用来放牧,这那成啊!目光短浅,压根就不是治国的料。

元朝统治时期,反抗就一直没有停过,年年都有战争。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清朝也是,清朝小三百年的统治,就没有一年安稳过,年年打仗,就没有消停过,咋就过了一百年呢?”最简单的说,清朝十二个皇帝,康熙和乾隆,这爷孙两就硬抗了一百二十多年,您自己算算,这都一半了。这您还得算上顺治和雍正在位的时间,也就是说这四个人就把清朝的国祚时间撑过了一半还多。这要是算起来这四个人属于清朝开国时期的皇帝,有点尴尬的。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四个人里头,起码后边两个不算开国时期的皇帝。”要是有这想法的小伙伴,您这就矫情了,要知道清朝稳定整个中原版图其实是在康熙的手里头,别的不说就单单杀吴三桂这件事,就相当于把清朝的版图重新打了一遍。

到雍正的手里头的时候,这才算安稳,但当时反清复明的事还是不少,您要是有心去翻翻历史,雍正,乾隆,嘉庆手里头每年处理这样的事少吗?不少。不然哪来的一桩又一桩的文字狱?整个清朝其实没有安稳的时候,您也别说啥康乾盛世,那就是得了红薯种子的饥饿盛世而已。这也是乾隆之后,清朝迅速衰落的一个原因。这里头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的想法中一支部队如果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不精锐都不行,而整个清朝虽然一直在打仗,但他的军力却一直走的是下坡路。最开始入关,说啥满人不过百,过百不可敌,当然咱都知道这是在吹牛,胜者王侯败者寇,明白。但入关之后,顺治咱不清楚,但到了康熙手里头的时候,八旗兵整个就烂掉了,打仗都爬不到马背上,搭弓射箭都能载到脚面上,这才多少年就这样了。

那么最终拿下吴三桂,驱逐噶尔丹,打下台湾,康熙用的是绿营兵,也就是那帮子打大明朝投降过来的兵。而这帮子建功立业的绿营兵到了雍正手上又不成了,原因是什么?康熙时期汉族官员在绿营兵的地位下降,启用满族官员。在往后,清朝开始启用乡勇,团练,您以为这是清朝后期的措施?这其实在雍正和乾隆年间就开始使用的政策,所谓的乡勇和团练,清朝给一个名额,当地的豪绅也罢,地主也好,自己组建,自己掏钱,战事一玩自行解散的一种武装。所以打乾隆开始,其实就是绿营兵夹杂乡勇,团练进行战斗的。只是到了后期,绿营更加的不堪重负,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几乎就变成了警察性质的保安团。什么湘军,淮军就开始出现,变成了清朝的劲旅部队。当太平天国被灭掉以后,这些所谓的劲旅又开始平庸起来,前后连五年都出不去。这就开始出现了新军,也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的新式陆军。而此时军队开始脱离清朝统治者的控制。

说了这么多,俺一直没有提到道光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输了,其实俺一直在说这个事。因为道光输掉鸦片战争,这压根就不是一个皇帝,一个时间段就能看出来的事,而是一条长链,一条长链条的时间链。清朝的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在退化,为什么在退化?和元朝的军力退化何尝不相似呢?只是清朝一直在换而已,八旗兵不行,绿营上,绿营不行,乡勇来,乡勇不行,就是湘军上,湘军不行就是新式陆军。在这种交替变换中战斗的主力在变,领导这帮主力的人也在变,军队的管辖权开始向汉人逐渐的倾斜。元朝呢?他是没有的,所以很快就走向了没落,毕竟他自己的人口也不小。在道光手里的鸦片战争,您以为咱就没有赢过吗?赢过!林则徐驻守的地盘他们就没有打进来,占过一丝一毫的便宜,而林则徐对于鸦片战争的预防早有预见,所以人家早早的组织了几千渔民进行训练,而且成功的对英国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逼的英军离开林则徐的防线,从别的地方突入。

说道这里,咱不得不说一个事实,难道林则徐使用的武器就比其他地方的清军高级?他咋就能抵挡的了英军的攻击,而其他地方却不能?是武器的原因吗?显然不是!应该是人的原因。一帮子躺在椅子上,抽口烟都要丫鬟服侍,自己仅仅是动动嘴吸一下的人,他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一坐起来,就说泱泱大国,说什么蛮夷,嘴炮管事吗?不知道说清楚了没?其实几千字说不清什么?就是发点牢骚,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今天就写到这里吧!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