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七号完成任务,坠入大气层并烧毁,为什么美国龙飞船回收利用

暮史时分说 2024-11-18 16:42:07
天舟七号完成任务,坠入大气层并烧毁,为什么美国龙飞船回收利用

前言

这些年,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航天技术也让世界看在眼里。

11月17天舟七号完成使命后返回了大气层,但是最后它的命运却是坠落到太平洋。

这也让人感到疑惑,美国的龙飞船完成任务后会回收再利用,我们怎么就是“一次性”的呢?

美国龙飞船

古人想要探索太空,看看天上到底有什么,用炮仗将自己“炸”上天空,这无不透漏出人们对太空的好奇。

从此,开启了地球上的太空之旅,各个国家争相研究,苏联打造了第一个人造物体并发射到了太空当中,又先后发射了“第一只狗”与“第一位女性”。

紧接着,美国成功在月球上登陆了阿波罗11号,在2010年,美国成功研发出了货运龙飞船并试飞成功。

在2012年龙飞船成功的进入国际空间站,并运送了455公斤的货物。

美方对龙飞船的设计是可回收的, 是为了给国际空间站内运输货物。

在今年的4月底,货运“龙”飞船在结束了向国际空间站的运送任务之后,还带回了科学实验样品和物资。

龙飞船在建造时使用了耐高温的材料,并且能够在进入大气层时承受高温压力,保护飞船在发射以及返回时不受到损坏。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他们的运载能力以及可重复使用性,降低单次任务的制造成本和发射成本。

龙飞船每次的运送物资能达到三吨,这样一来,发射的次数多了,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而我们的“天舟”与龙飞船就大不相同。

中国天舟七号

我们所设计的天舟七号也是货运飞船,但是是为我们的航天空间站运送货物。

2010年货运飞船项目正式成立,并且在2014年正式投产。

它是与天舟六号同一时间研发制造的飞船,天舟七号的载货能力能达到7.4吨,是目前世界上货物运输力量最大的,货运效率最高且在轨支持率最全的飞船。

在今年1月的时候天舟七号成功升入太空,成功的完成对接。

11月10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撤离空间站,并且落入安全海域。

信息来源:新华社 2024-11-10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近期将择机受控再入大气层

我们的天舟七号在设计时采用的是一次性的设计,制造成本没有美国的龙飞船成本高,且没有可回收的系统。

在这次任务成功后,天舟七号进入了大气层并烧毁,也避免了太空垃圾的积累。

这样看来,我们无法比对哪种方式更加的“经济实惠”。

二者对比成本和效率

龙飞船的设计制造研发成本都很高,因为他们使用了可回收的技术。

而天舟七号因为是一次性使用的货运飞船,不用考虑回收技术,所以研发成本相对较低。

龙飞船在几次的使用后会造成大量的损伤,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他的使用寿命,这样一来,也没有十分的节省资金。

我们在天舟七号坠入海面时已经将我们需要的可以回收利用的已经收回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本的浪费。

很多人认为,太空中没有人的存在,为什么不能直接将这些东西留在太空中呢?

那是因为在太空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航天器,一旦这些“无用的”器材流入太空,将会对其他的航天器造成严重的损伤,到时候得不偿失。

一旦与其他的正在运作的航天器发生碰撞,轻则导致航天器的碰撞,重则导致航天器损坏绅士航天员的受伤,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两个国家考虑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就出现了不一样的选择。

这并不是哪一个国家“技不如人”,而是出于多层方面的考量。

就在前不久的航展上,我国也对外展示了我们的航天技术。

中国航天

在11月13日,我们在珠海的航展示一有一个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它的出现预示着我们的航天技术再上一层楼。

这次的长征九号是可以完全重复使用的架构,并且运载能力达到了五十吨,覆盖了各类的航天任务的发射。

自从我国开始研究航天技术,成果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无论是深空探测还是月球探测,我们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月壤砖的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化能力,我们的航天已经可以完成航天器的制造、发射、回收以及测控的各种环节。

中国航天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交流技术的研发,互相进步。

并且我国十分重视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行宜安科技方面有很多政策,并且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捡钱的后盾以及经济支持。

国内外的航空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也不断的将新技术融入我们的航天事业中,将我们的航天技术发扬光大,提高自身实力。

结语

天舟七号与美国龙飞船的这次事件也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航天事业都是在不断的进步,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目前的最优解,我国当前也将“回收”研制出来,最高效的航天以及节省资金的技术我们正在逐渐掌握。

我们的航天技术也会越来越坚实,我们只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研究,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