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泰山秘境:三阳观的前世今生》"师傅,听说泰山上有个不收门票的古观?"年轻人背着相机,向路边一位正在修剪草木的老道士问道。老道士放下手中的工具,抬头望向凌汉峰的方向,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你说的是三阳观吧?那地方可有些来头。"
"能给我讲讲吗?""且随我来。"老道士擦了擦手,领着年轻人走上一条僻静的山间小径。"这三阳观啊,建在凌汉峰半山腰上,是明朝嘉靖年间一位叫王阳辉的东平道士所建,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了。不过你现在看到的建筑是1999年重建的,完全按照原来的样式来的。"
"为什么叫三阳观呢?"老道士笑而不答,继续向前带路。山路逐渐变得陡峭,两旁古树参天,偶有野花点缀其间。"要去三阳观,有两条路可选。西边这条从天外村过大众桥,经过冯玉祥将军的墓地;东边那条从普照寺停车场出发,要走将近两公里。我建议你走西线,路程短些。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西进东出,顺道参观冯玉祥陈列馆和普照寺。"年轻人一边记录,一边问道:"听说这里海拔挺高的?""四百米左右吧。山路上没有商店,得自己带些水和干粮。到了观前是水泥路,一直通到防火站。
记住,每天开放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可别跑个空。"随着海拔升高,泰安城区的轮廓渐渐在远处展开。走了约莫二十分钟,一座古朴的山门出现在眼前。"看,这就是三阳观的山门,建得很有讲究。"老道士指着门后的影壁,"那太极阴阳鱼图案,寓意深远啊。院子里那棵银杏树,可有几百年历史了。
"穿过山门,层层叠叠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与青山相映成趣。老道士介绍道:"这些洞窟里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大帝,墙上的碑刻都是历史见证,最老的要数明万历年间萧大亨撰写、王应星书写的《三阳庵新建门阁记》。""最值得一看的是混元阁后面那段石阶,"老道士指着前方,"坡度足有七十度,高约二十米。阁前那棵柏树遮天蔽日,旁边石崖上刻着'全真崖'三个大字。正殿上方的'灵光普照'匾额是篆书,殿内供奉的是泰山圣母碧霞元君。
""这里的风水真不错。"年轻人感叹道。"是啊,难得的清净地。周末来这里,带点茶叶,花十块钱打壶热水,坐在古树下晒晒太阳,看看远山,好不惬意。"
"来这里方便吗?""很方便。坐公交的话,3路、19路、37路、39路、49路到天外村广场东站下车,走一公里就到。开车的话可以停在普照寺停车场,然后步行。虽说景点免费,但泡茶要自己准备,这里卖的龙井十块一包,六安瓜片二十块一包。"夕阳西下,老道士站在山门前,望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人来过这里,又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三阳观始终静静地立在山腰间,见证着时光流转,人来人往。【后记】泰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圣地,三阳观作为其中一颗明珠,虽历经沧桑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同于那些商业化的景点,没有喧嚣的游客,没有繁复的设施,只有古朴的建筑、悠久的历史和满山的清静。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能够真正沉下心来,感受道教文化的深邃与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许,这正是三阳观的独特之处:它不是一处普通的景点,而是一个能让人暂时远离尘嚣,寻找内心平静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