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致癌物”被揪出,医生再三强调:请立即停止食用

赵三评健康 2025-02-24 05:56:33

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似乎无时无刻不被各种饮食习惯包围。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一些常见食物纳入了“日常必备”的列表,但却未曾想到,这些看似无害的食物可能正悄悄地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诱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份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一种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食物,被确认属于“一级致癌物”范畴。

危机四伏的“一级致癌物”到底是什么?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近期发布的报告,若干普遍消费的加工肉制品已被归类为“一类致癌因子”,这等同于将它们与烟草、石棉等已知的高危致癌物质置于同一风险层级。该论断并非建立在虚幻臆想或无稽之谈之上。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摄入高量的加工肉制品——包括火腿、香肠、培根等,会显著增加人们患上结肠癌的风险。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最容易产生的疑问是:这些食物到底是怎样构成致癌风险的?关键在于经过加工的肉类食品里包含的“硝基盐”物质。亚硝酸盐是加工肉制品中常用的防腐剂和色素,虽然它能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但在进入人体后,亚硝酸盐可以与肠道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形成致癌的亚硝胺。

经过处理的肉食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长期摄入加工肉制品的人群,患上结肠癌的风险比不吃或少吃的人群高出18%。这一结论并非个别案例,而是全球范围内众多研究的汇总。2015年的报告特别指出,每增加50克加工肉制品的日常摄入量,便会使结肠癌的风险上升18%。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长期积累的危害,可能在我们最没有注意的时候悄然显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风险不仅仅局限于成年人。孩童及青春期的个体也可能因为长久摄取经过加工的肉类食品而导致罹患肿瘤的几率上升。尽管我们通常认为年轻人更远离这种问题,但事实却不容忽视——在一些发达国家,儿童在日常饮食中吃到加工肉类的频率已越来越高。

加工肉类的“隐形危险”:常被忽视的潜在致癌因素

除了硝基盐之外,众多经过加工的肉类食品中还蕴藏有其他潜在的引发癌症的化学物质。举例来说,在烘烤、熏制或是以高温方式处理肉类食品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诸如多环芳香烃化合物(PAHs)及杂环氨基化合物(HCAs)的有害物质。这两类物质被广泛认为是致癌物质,它们通过破坏细胞的DNA,引发细胞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而这些危险并非只是特定品牌或某一地区的独有问题。全球范围内,很多品牌的加工肉类产品普遍含有这些潜在的致癌物质。即使在家庭自制的火腿和香肠中,经过高温烟熏的肉制品,也难以完全避免这些化学物质的产生。

生活中,哪些食物最容易被忽视?

在平常的日子里,不少人倾向于挑选预制肉制品,以此作为解决餐饮快速需求的手段。无论是在快餐店购买一份热狗,还是在超市购买几包香肠,似乎都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实际上加工肉制品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了我们几乎每一餐的菜单中——无论是家庭聚餐、学校食堂,还是外卖的便捷选择中,肉类产品的加工方式越来越频繁。

对于这些预制肉制品,我们应当秉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它们呢?是不是意味着这些食物就一定会引发癌症?当然不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剂量效应”,适量食用这些加工肉制品并不意味着必定引发癌症,关键在于控制其摄入的频率和数量。

如何采取恰当的手段减少得癌症的风险?

面对这一问题,最直接且有效的解决方案便是减少或避免食用高风险的加工肉类。挑选未经加工的鲜肉来取代预制肉品,可以显著减小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如果你爱吃火腿、香肠等食品,不妨将它们作为偶尔的享受,而不是每天的必备选择。

增多食用饱含纤维素的生鲜蔬果分量,可以强化体内天然防护体系,对抗那些可能致癌的物质。富含纤维的食品经由增进肠子良好状态,能协助缩减有害成分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长,进而使肠道癌的出现几率减小。

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一级致癌物”并非遥不可及的存在,而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日常食物中。或许你已经开始意识到,健康饮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选择。停止食用高风险的加工肉类,逐渐改变饮食结构,选择更健康、更天然的食材,这不仅有助于降低致癌风险,更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给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1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