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这个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西方人士在“中国专场”上提出质疑,认为中国通过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支持俄罗斯。

王毅外长的回应迅速打破了这些外界的误解和炒作,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油气,是为了满足我们国家14亿多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毕竟,咱们国家的人口基数摆在那儿,能源的需求也是巨大的。我们并不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参与者,根本没有借机从中牟取任何私利。就算我们出面澄清,西方的质疑声音依然不断,他们将“中国援俄”这一话题不断炒作,把它当作一种“假命题”来大肆渲染。这种炒作并不是真的关注中俄关系,而是在通过中俄关系的某些方面制造话语陷阱,试图将俄乌冲突的局面与中国挂上钩。这里让人想起古人的智慧:“画蛇添足”。西方如此大肆宣传,既没有真正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也没有想清楚中国的立场,反而是一味地给自己找麻烦。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苦不堪言”。北溪管道被炸毁,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供应中断,欧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作为曾经的“能源盟友”,俄罗斯如今和欧洲的关系几乎断裂,能源的短缺让欧洲民众的生活困难重重。这时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却从欧洲的困境中赚得盆满钵满。美国通过向欧洲出售能源,顺利填补了市场空白。为了掩人耳目,欧洲的政客们还不断地鼓吹节能,提醒民众“冬天多穿几件毛衣”,甚至提出“洗澡只洗几个部位”的建议。如果欧洲的民众知道这些“节能建议”背后是为美国的利润而非他们的生活质量着想,心里该是什么滋味?与欧洲的困境不同,我们一直以务实的态度来应对能源问题。我们首要任务是保障14亿多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能源合作不光是为了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确保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王毅外长的发言中,他明确指出:我们不可能不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假如我们不这么做,14亿多民众的能源需求怎么办?对于西方一些国家对中俄合作的指责,王毅更是反问道:这些国家在面对欧洲的能源困境时,怎么没看到他们的批评呢?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既回应了西方的质疑,也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能源合作是出于对民众需求的务实考虑,并非任何政治目的。中俄之间的合作,王毅外长也明确表示,这种合作绝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受外部威胁的干扰。2024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达到380亿立方米。

有人说,这种合作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那我想问一句:如果说我们国家为了自己的民众生计去做一些合作,难道这就是不对的吗?我们要做的,就是保障好自己民众的基本需求,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别人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