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式小口径步枪,又称“大五五”

小小白鼠 2024-03-05 13:12:1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向第296厂订购小口径步枪的中央军委军事学校管理部于1950年初成立,原是军委军事训练部军校管理局,1952年11月分出并改称军事学校管理部,就在订购步枪的同一个月,其又改称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军事学校管理部,负责我军各军事学院、学校的训练及日常管理工作,1160支小口径步枪正是为军校学员训练所用。由于是中央军委下属单位订购,厂方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对所提供的Toz-8样枪进行测绘仿制。仅用不到3个月时间,就于当年7月份试制成功,并正式定型,被命名为1955年式运动步枪,又名55-1式小口径运动枪,即1955年定型的第一种运动枪,通常称其为55式。又因为该枪较长较重,因此一般人更愿意亲切地叫它作“大五五”。

当新枪仿制成功后,共青团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等单位也来要求订货,而且订货数量和中央军委军事学校管理部不相上下。军校订货理所当然,为什么两个非军事单位也要购枪?实际上,国防体育俱乐部就是由解放初期各级共青团组织中普遍建立的“军事体育部”演化而来。当时,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还不满一年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紧张,同时部队正在积极推进现代化进程,向着多兵种方向发展,国防特别是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任务非常急迫。团中央在借鉴苏联“支援海陆空军志愿协会”经验的基础上,牵头组建国防体育俱乐部,针对以青年为主的广大群众,组织军事知识、军事技术教育以及军事性体育运动锻炼。从1952年至1955年,全国共建立各种国防体育活动场所163个,近120万人参加了相关活动,订购小口径步枪就是解决各地射击训练用枪的需要。

为鼓励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踊跃参与射击运动,当时国防体育协会设计颁发了多种制作精美的纪念证章

1950年代我国“开展国防体育运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宣传画。当时群众性国防体育教育内容主要是滑翔机、跳伞、摩托车、射击、无线电、航海等与军事用途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

最初,55式利用现有的弹道枪车间总装生产,木质件、冲压件、锻铸件加工及零件热处理等,分别由对应车间进行配套。随着团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等单位陆续追加订货,该枪的生产数量逐步加大,到1955年年底,累计已生产2 115支。由于是分散生产、在弹道枪车间总装,这一时期的55式耗费工时较多,平均每支达到49小时,按当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币值计算,每支成本达到142元。为降低成本和适应持续增加的订货需求,1956年之后,第296厂在枪械车间建立专门生产线,进行批量集中生产,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

1958年,台海局势因美国第七舰队介入而风云骤变,国民党当局叫嚣要反攻大陆,人民政权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年8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号召“大办民兵师”,由民兵组织的形式实现“全民皆兵”。这在原先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武装和训练民兵的需求,枪械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如1957年上海市北郊区只有25支训练用枪,能实弹射击的只有4支,结果导致当年760人的训练任务只完成了120人。因此,55式在这段时间内持续大量生产,最高年产量超过5万支。从1955年到1964年,该枪共生产259 500支,这在国产小口径步枪中是空前绝后的数字。

55式(上)与JW-8(下)比照,可见55式体型更长更大,因此常被称为“大五五”

建设机床厂生产的55式小口径步枪枪管上的铭文。分为三行,分别是:26(即296,厂家代号)、1957(生产年份)、2-1880(批号-枪号)

同一支55式小口径步枪枪机上的铭文,只有两行,分别是1957(生产年份)、2-1880(批号-枪号)

这些55式被分拨到全国各地,对于当时普及性国防教育特别是射击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上海市为例,从1958年到1961年,全市共有40万人参加了射击训练,其中23万人达到普通射手标准。在高峰期的1960年,仅静安区就有6万人参加射击活动,其中3.5万人参加小口径步枪训练、2.5万人参加气枪训练。上海市北中学于1962年成立了68人的小口径步枪射击队,次年中二年级射击小组中的9人就达到平均10发75环的较高水平;南洋女中初三以上年级同学100%达到普通射手标准。而在北京,1958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民兵师,也以55式小口径步枪為主要装备,并一直使用到1968年才全部上交。

1958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民兵师后,手持55式小口径步枪的民兵进行武装泅渡训练

1964年10月起,由于军品特别是63式自动步枪生产任务较重,同时也为解决新建厂无适销对路产品的问题,根据五机部的要求,建设机床厂将55式以及新设计的JW-8两种小口径步枪,都交由新组建的河南中州机械厂即第396厂生产,并由前者提供工艺、工装及全套技术资料蓝图、底图资料。但1965年4月中州机械厂通过转产定型后,到1969年为止生产的94 861支小口径步枪,全部为JW-8一种型号,所以保存到今天的55式都是建设机床厂生产的。

1959年,为参加国际比赛,建设机床厂根据苏联МЦ-12比赛步枪仿制了健卫式5.6mm专用步枪,即后来的“JW-1”

“健卫-5”之名的来历

55式在有些情况下,也会被称为“健卫-5”。这一名称的由来也与建国之初的国防体育训练有关。1954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在相关工作的组织推进模式和具体标准上,“劳卫制”直接借鉴参考了苏联从1930年代开始施行且证明行之有效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虽然“劳卫制”的内容以体育锻炼为主,并不包括射击培训等内容,但从创建初衷来看,“劳卫制”也是为了培养健壮、勇敢及具有一定军事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国家武装力量后备军,其核心在于保持“健康”的体魄,随时“保卫”国家,国防意义同样十分鲜明。因此,用于体育训练目的的这些枪械,在建设机床厂内部编号中就被冠以“健卫式”之名,缩写为JW(GW),并一直延续下来,后来中州机械厂生产的民用枪械也几乎都以“健卫”命名。

但是55式并不是健卫-1,后者的出现时间要迟一些。1958年,建设机床厂接受任务,为参加国际比赛的新中国运动员设计试制新型比赛步枪。次年3月新枪全部定型,共有3种型号,首次正式使用了“健卫”的名称。其中,健卫式5.6mm小口径专用步枪、健卫式7.62mm大口径专用步枪是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试制的,對应的原型分别是МЦ-12和МЦ-14,另有一种健卫式7.62mm打跑鹿枪是在国外样枪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完成。这3种健卫式分别称为JW-1、JW-2和JW-3型。1963年,为打破美国等大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的歧视与封锁,印尼和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联合举办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3种新枪都在此次运动会上使用,并受到参赛运动员的好评。

建设机床厂在对55式小口径步枪进行改进后, 将其命名为“JW-5”,同时以捷克“布尔诺”运动步枪为基础,设计了前面提到的JW-8型小口径步枪。1960年,建设机床厂根据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同志的要求,在捷克产品基础上,设计了改为发射56式7 . 6 2mm步枪弹的7.62mm猎枪,定名为JW-7型步枪。此后,工厂又设计了JW-4型7.62mm滑雪步枪,不过这两者都只有少量试制。

4 阅读:2556
评论列表
  • 2024-03-06 08:04

    现在的社会环境,再也不允许民间大规模的拥有军事技能,军事训练能力。一个有着军事技能的普通人,是社会潜在不稳定因素,

小小白鼠

简介:阿成浅讲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