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信札中的禁烟运动

化学圈李先生 2024-07-09 09:12:40

刘舜强

1839年冬,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强令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林则徐禁烟札》一通,册页装,共六开,其中林则徐信札三开半(共7页),后有沈曾植跋语一开,林灏深跋语一开。信札页使用印有“云左山房书笺”的彩色印花笺纸以小楷书写,全文共691字,收信人是林则徐的业师沈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从受命禁烟到革职戍边,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禁烟过程中的人与事对他的心境产生了影响,他致信老师吐露心声,道出了他内心深处对禁烟运动的思考与感受。

临危受命,欲除巨患

清朝中后期,鸦片通过英国人的商船大量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的桥头堡,鸦片贸易问题最为突出。经过激烈的争论,清政府最终决定开展禁烟运动,抵制鸦片输入。1838年10月间,道光皇帝多次下令严禁鸦片,但收效甚微。作为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因为一直主张严禁鸦片,受到道光皇帝的重视。同年年底,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林则徐于1839年1月8日南行赴粤,拉开了广州禁烟运动的大幕。他虽已经知道了这项工作会遇到的险阻,却仍满怀信心地接受使命。林则徐在致业师沈维的信中说:“则徐自戌冬被命而来,明知入于坎,但既辞不豁免,惟有竭其愚悃,冀为中原除此巨患,拔本塞源。”言语中看出他的坚定决心。

面对广东沿海鸦片贩卖走私猖狂的情况,林则徐意识到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着重于遏制鸦片的输入,查禁走私。他通过调查弄清了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经过坚决的斗争,林则徐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们的阴谋,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在他看来,禁烟运动是初有成效的,他在信中说到“外夷震慑天威,将趸所有鸦片尽行禀缴,未尝烦一兵折一矢也。”为了能够做到“已来之鸦片既缴,则未来者自当禁其复来”,林则徐收缴鸦片后,让外商出具甘结,保证今后的贸易不再夹带鸦片,“故有饬取夷结之令,载明如夷商再带鸦片,人即正法,货没官”。在收缴鸦片的过程中,各国的商人均遵守了禁带鸦片的命令,但是由于禁烟运动使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他们对林则徐的正义之举极度抵触。英国鸦片商人攻击林则徐禁烟行动“苛酷”,以为其继续向中国输入鸦片辩护,同时,污蔑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是“排外举动”,以求获得国内的支持。义律在写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密信中以清政府收缴鸦片为由,建议英国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河运口的扬子江江面,以求给中国以迅速而沉重的打击。林则徐看到了英国的野心,他在信中说:“他国皆遵,英夷独抗,其不肯自断后路,固已显然。”

6月3日起,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烟,共化鸦片19179箱,2119袋。而随着禁烟运动的深入,广东沿海地区的局势也日渐紧张。在此情况下,朝廷中对于鸦片主张严禁和弛禁的两派矛盾进一步加剧,有人就言路条陈,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加以指责,认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破坏了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会引起英国人的不满和制裁。而这种反对的声音,不但动摇了皇帝禁烟的决心,也让英国人察觉到了可乘之机。所以林则徐在信中感叹道:“适有条陈不应取结者,令遂中阻,而奸夷即已窥知内地人心不一,事必鲜终。此后蜃气楼台随时变幻,造谣者亦如起。”“人心不一”不但使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变得被动,也为英军的武力入侵埋下了伏笔。8月5日,林则徐命令各国商人呈缴鸦片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立即掀起一片战争叫嚣。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是以大炮保护鸦片贸易。10月1日,英国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中国出兵。

筹建海防,欲扬我武

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早已预料到了英国的武力阻挠,为此他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林则徐注重海防,但由于对西方的了解有限,所以他采取了守势战略。林则徐从探报和所译西报中获知英国欲窜往沿海各省滋扰的消息,先后五次奏请敕下筹防,并飞咨沿海督抚防备。1840年6月,英军抵粤,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信中他说:“犹幸粤疆严备,屡挫夷锋,而杜绝贸易之旨先从内出。其窜往沿海各省本在意中。则徐奏请敕下筹防,计已五次,并舟山之图、天津之图控亦皆先期探知入告,而浙省乌中丞并议有防夷五事覆奏,大抵议而未行。”他预测到了“英夷”对浙江定海和天津的袭扰,他提到浙江巡抚乌尔恭额(信中称“乌中丞”)也曾向清政府上奏“防夷五事”,却没有下文。林则徐全力抗击英国侵略者。但清政府在沿海各省军事力量的分布上明显是没有全面设防的。随着战争的持续,英军先后在广州、厦门遭到军事挫败,转而攻向防御力量薄弱的定海,并且将其攻陷。由此可以窥见,除了广州、厦门,其他沿海各省均没有在军事上做任何部署。在京师重要门户的天津,仅有守军八百。山海关一带,连一尊可用的大炮都没有。琦善竟称“水师不必设,炮台不必添”,甚至说夷船不来则已,夷船若来,则天津海口断不能守。清政府虽然与英国侵略者开战,但军事上的盲目自大与主和派的委曲求全让林则徐感到痛心。他在信中说:“若直省则亦因前次覆奏水师不必设、炮台不必添,迨夷船驶来,恐蹈浙江覆辙。”而主和派的态度“是以别开生面,意在甘言重币释憾快心,即可乘机而了目前之事”,但“却未计及犬羊之欲无厌,即目前亦不得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侵略者贪婪的本质和主和派的软弱与无能。

英军进攻广州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后,兵抵天津,威胁北京。道光帝惊慌失措,把责任归咎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1840年10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英军的气焰更加嚣张,不断地以武力侵犯广东福建沿海等地。1841年年初,虎门要塞的沙角炮台被英军攻陷,林则徐在信中说:“今自沙角挫之后,夷性益骄,军情益怯,如防已溃,脩复綦难。”在此情况下他对清军与英国军队的战斗还是非常的牵挂。由于当时的抗英将领赖恩爵(字简廷)曾率领清军在1839年的九龙海战中与英军作战大获全胜,所以林则徐在信中说“侧闻简帅诘戎,足扬我武,群情引领,如望云霓”,他对赖恩爵在战争中的作为充满了期待。

身同羁绁,须发俱白

由于战局的持续恶化,林则徐虽然已被革职,但却对事态的发展表现出深度的关注和担心。他说:“然南仲虽奉简书而魏绛欲谐金石。文武既因而观望,恐鬼蜮即其空虚。”他以周宣王时期的将领南仲比喻包含自己在内的主战派得到皇帝武力抗敌的授意,又以在军事上主张“和戎”的春秋时期晋国将领魏绛喻指求和派,一心希望签署条约了事,道出了朝中文武官员的观望态度和恐惧心情。可以看出,林则徐已陷入了忧郁、焦虑和有心无力的境地。他在信中说:“自顾手无斧柯,偏使身同羁绁。刍献则疑于触讳,葵忧莫解于濒危。”林则徐在信中用“手无斧柯”“身同羁绁”表达自己对禁烟抗英斗争的劳神焦思和缧绁之忧,他以“献刍”“忧葵”的历史典故表达自己迫切希望为国家效力却怕触及圣怒的矛盾心情,他感到十分沮丧。而“何时得放归田庶,令省过杜门,养疴誓墓,乃为万幸。知蒙慈念,谬述苦衷,要不敢为外人道也”一语完全道出了林被革职后的失落和失望,他每日生活在苦闷之中,心如死灰。随后,他在信中叙述了自己的长子林汝舟来粤又返京的过程,并向他的老师诉说了自受命禁烟两年来自己“须发俱成皓白”,在革职后“眠食尚不至失时”的身体状况,言语间流露出他在整个禁烟活动中饱受的艰辛。

尺素虽短,但字里行间高度概括了鸦片战争期间“英夷”的险恶用心,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采取的果断措施,爱国将士的英勇斗争精神,清政府在禁烟政策上的左右摇摆,求和派胆小怕事、苟且乞全、祸国殃民的丑恶嘴脸。这些都是林则徐的亲身经历,也是他在整个禁烟过程中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他主持的虎门销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一大壮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