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虽然大部分名将都已凋零,但仍有部分骁勇之将表现令人眼前一亮。文鸯即代表之一。文鸯曾随其父文钦历经三国后期淮南三叛的毌丘俭之叛、诸葛诞之叛,辗转于曹魏、孙吴和司马氏之间。
小说《三国演义》中,文鸯本名文俶,小字阿鸯,为文钦中子,善使钢鞭长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历史上,文鸯的事迹散见于《三国志》《晋书》等处。关于其姓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载:“(文)钦中子俶,小名鸯”,干宝《晋纪》载:“文淑,字次骞,小名鸯”,《晋书》则有“文俶”、“文淑”两种记载。对其勇武,《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称其“勇力绝人”,干宝《晋纪》称其“有武力筹策”、“姿器膂力,万人之雄”,《晋书》称其“勇冠三军”。
文鸯之勇于乐嘉之战充分体现。乐嘉之战的背景,是毌丘俭因司马师擅行废立而在淮南起兵声讨司马昭,文鸯之父文钦昔日为曹爽门客,亦不满司马氏所作所为,故带领文鸯相助毌丘俭。后司马师亲自率军出征淮南,派遣邓艾攻击乐嘉城,文鸯于乐嘉城迎击司马师所部,并在战场上往来冲突,勇不可挡,甚至单人独马几番击退司马师的追兵。文鸯单奇退雄兵的故事在小说中被作者用于与赵云在长坂坡独战曹军的故事相比肩,以此盛赞文鸯之勇。历史上,文鸯之勇亦有据可循。
乐嘉之战,文鸯的亮眼表现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文鸯冲击敌方营寨致使敌军震恐,二是文鸯单人独马击退前来追击的敌军。
关于第一部分,小说中,文鸯在司马师军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司马师因受惊,“心如烈火,眼珠从肉瘤疮口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但又恐有乱军心,只得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关于文鸯冲击司马师营寨这一情节,有相应的历史依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记载,文鸯率军冲至司马师营中后,大呼司马师名号,一时“军中震扰”。《晋书》记载,司马师在文鸯来攻时“惊而目出”,为了不动摇军心,司马师只得“蒙之以被”,甚至“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资治通鉴》亦记载,文鸯在司马师营中一番冲突,司马师“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
关于第二部分,小说中,文鸯在战前与其父文钦约定,分兵两路趁夜突袭立足未稳的司马师军,后文鸯先至,并在司马师的营寨中来回冲杀,文钦却“被山路崎岖,迷入谷中”,因而未能及时接应文鸯。加之邓艾援军及时赶到,故而文氏父子只得引兵撤走。历史上,《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文氏父子“分为二队,夜夹攻军”的计划,而《晋书》未记载文氏父子欲分兵夜攻,只是提及文鸯向文钦献策“及其未定,请登城鼓噪”。至于文钦,《魏氏春秋》《晋书》《资治通鉴》也都仅记载了其“后期不应”、“不能应”、“失期不应”,至于具体原因未能及时接应文鸯几处史料均没有说明。
小说中,文鸯在撤退时,司马师部有多次追击,但均被文鸯独自一人回身击退。历史上,《晋书》和《资治通鉴》也都记载了司马师部追击文鸯的情节,但与小说描述略有不同。
一者,《晋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追击文鸯是司马师亲自下令,司马师部将曾劝阻司马师穷寇莫追,但司马师没有采纳;而小说则是司马师部将欺文鸯势单,自行展开追击。
二者,历史上文鸯见司马师部前来追击,曾分析认为应“先折其势”,故而主动待敌迎击;而小说并未有此描述。
三者,《晋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文鸯迎击追击之敌并非单人独马,同行的还有“骁骑十余”;而小说则描绘,司马师部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当然,所谓文鸯单骑退,也有相应的历史依据,《资治通鉴》[1]在记载了文鸯与骁骑十余击退一波司马师部的追兵后,司马师又派遣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前来追击,文鸯此时单人独马杀入千余人中,杀伤了百余人,如此反复六七次,追兵才不敢相逼。在笔者看来,《资治通鉴》的这一小段记载虽然突出了文鸯之勇,但从现实的角度看,略有夸张。
此外,小说中,为衬托文鸯之勇,安排了文鸯与驰援而来的邓艾对战五十合不分胜败的战绩,但历史上对这一处对战并无记载。
乐嘉之战后,在司马师的强大攻势下,毌丘俭败亡,文鸯随父转投孙吴。至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对抗司马昭时,文鸯又随父出征相助诸葛诞。后诸葛诞被困寿春,粮草将尽,诸葛诞和文钦二人关系愈发紧张,而此时文钦因建议诸葛诞开城放出北方之兵以省其食进一步激化了二人的矛盾,最终文钦被诸葛诞所杀。文钦被杀后,文鸯遂跃城投奔司马昭。小说中,司马昭因记恨文鸯昔日单骑退雄兵之仇,意欲诛杀文鸯,后被钟会所劝阻。而历史上,司马昭在文鸯势穷来投时的反应恰恰和小说描绘的相反,当军吏劝说司马昭诛杀文鸯时,司马昭反倒主动接纳了文鸯的投降,并表文鸯和其弟文虎为将军,赐爵关内侯[2]。
西晋代魏后,文鸯仍仕晋朝。咸宁三年(公元277年)三月,文鸯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马,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立下汗马功劳[3]。
文鸯虽然勇武过人,但结局却十分惨淡,据《晋书》记载,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诛杀太傅杨骏及其党羽,文鸯被东安王司马繇诬告,称其曾伙同杨骏一起谋反,并被夷灭三族。而司马繇正是是昔日诛杀文鸯之父文钦的诸葛诞的外孙[4]。
文鸯不仅在小说中勇猛非常,历史上亦是骁勇善战,但其勇武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文鸯未得善终,究其原因,大抵是被卷入了复杂的政局之中。
[1]《资治通鉴》:“钦失期不应,会明,鸯见兵盛,乃引还。师谓诸将曰:‘贼走矣,可追之!’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师曰:‘夫一鼓作气,再而衰。鸯鼓噪失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2]《三国志 诸葛诞传》:“复还入城,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钦子鸯及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赴之,众不为用。鸯、虎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军吏请诛之,大将军令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表鸯、虎为将军,各赐爵关内侯。”
[3]《晋书》卷三 帝纪第三:“(咸宁三年)三月,平虏护军文淑讨叛虏树机能等,破之。”
《晋书》卷三十八 列传第八:“咸宁初,羌虏树机能等叛,遣众讨之,斩三千余级。进位征西大将军。开府辟召,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又诏(司马)骏遣七千人代凉州守兵。树机能、侯弹勃等欲先劫佃兵,骏命平虏护军文俶督凉、秦、雍诸军各进屯以威之。机能乃遣所领二十部弹勃面缚军门,各遣入质子。安定、北地、金城诸胡吉轲罗、侯金多及北虏热冏等二十万口又来降。”
《太平御览》兵部·卷六引注干宝《晋纪》:“杨休、胡烈为虏所害,武帝西忧,遣淑出征,所向摧靡,秦凉遂平,名震天下。”
[4]《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八:“东夷校尉文俶父钦为繇外祖诸葛诞所杀,繇虑俶为舅家之患,是日亦以非罪诛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