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数次北伐,取得过什么战绩吗?

心水史吖 2025-02-07 16:19:59

诸葛亮五次北伐而无功,常常被后人诟病。

那么,诸葛亮北伐,真的没有战果吗?

五次北伐的战果

诸葛亮五次北伐,总体上自然是没有成功,即便是夺取陇右的初期目标都没有实现,在战略上毫无疑问是没有实现目标的。

然而,总体没有实现战略目标,却不代表真的“无功”。

诸葛亮五次北伐,虽多没有实现最高战略目的,但每次都取得了一定的战绩。

这些战绩,与“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相比,确实是很微小的。

但是,这些战果的价值,却不应该因此而低估!

战果价值不应低估

1、夺取武都、阴平二郡。

武都、阴平,距离曹魏统治中心较远,但对蜀国的国防安全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武都,是曹魏进攻汉中相对好走的道。

曹操攻张鲁,正走此道。

后来刘备发起汉中之战,也是先让张飞、马超进军武都,虽被击败,但仍然实现了封闭此道的目的,迫使曹操走难行的褒斜道,后勤困难,这也是曹操最终无力与刘备继续争夺汉中的重要原因。

同时,武都,又是蜀汉攻陇右的必经通道。

阴平,则是阴平道的起点,后来邓艾正是由此偷渡阴平灭蜀。

夺取武都、阴平后,诸葛亮将丞相府营后移至汉中南山下的平原上,在其前方的沔阳筑汉城,城固筑乐城市,构成犄角防御体系,使汉中的防御进一步得以加强!

所以,夺得二郡,对蜀汉的国防安全是有着至关重要意义的!

同时,这也是整个三国时期,在魏灭蜀之前,唯一一次领土变更,意义非凡。

2、击杀魏国名将。

蜀军在北伐中,先后击杀了魏将王双、张郃。

王双似乎不是一个太值得一提的武将。

在此前的历史上,王双这个名字只出现过一次:随曹仁征东吴时,王双被吴将朱桓俘虏过。

而张郃,则毫无疑问是此时曹魏第一名将了。

自刘备时期起,张郃就是刘备集团最头疼的将领。甚至当年夏侯渊死后,刘备还充满遗憾: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而到诸葛亮北伐时期,张郃已经成为魏国的顶梁柱级将领。

张郃死后,魏明帝发出叹息:蜀未平而郃死,将若之何?

陈群也感叹:郃诚良将,国之所依。

可以说,击杀张郃,是一项不可低估的战绩!

放眼整个汉末三国,这种级别的名将,只有夏侯渊被斩、于禁被擒、关羽被俘,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3、卤城之战的胜利。

卤城之战,诸葛亮军正面击败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1)、获甲首三千级。

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是汉末乱世初期规模最大的一场大战。

当时,袁绍军“临阵斩瓒所署甲首千余级”,胜负即分。

(2)、玄铠五千领。

官渡之战时,曹操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

整个官渡决战,袁绍军铠不过才万领!

而且,这里所说的玄铠,在三国时期是一种新型铠,曹丕曾吹嘘魏军精锐“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比一般的铠更精贵,为精锐所装备。

(3)、角弩三千一百张。

当初,孙权征合肥被张辽所败后,曹操率领大军进军濡须。

孙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

强弩万张,就能实现对曹操大军的拒止!

可见:卤城之战,虽然名气不大,但其战果已经可以堪比一场同时期著名的大会战胜利了!

因此,诸葛亮北伐的战果价值,确实不容低估,不应以“劳而无功”一笔带过!

对蜀军的意义:战果之外的价值

对蜀军而言,诸葛亮数次北伐,其意义比上述战果更为重大。

在关羽覆亡,夷陵之战惨败期间,刘备集团的精华丧失大半!

因此,诸葛亮北伐之初,蜀军的战斗力是严重不足的。

所以,诸葛亮发起第一次北伐时,魏明帝很兴奋:蜀国仗着秦岭之险躲避我们!现在他们自己跑出来送死,正符合兵书所说的调动敌人的办法···我们正可利用这个时机,一举歼灭!

而第一次北伐时,蜀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也确实不及魏军。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引《汉晋春秋》

第二次北伐,也攻坚城不克。

然而,经过“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整军后,蜀军战斗力越发强大。

第三次北伐,收复武都、阴平,击退郭淮。

第四次北伐,卤城之战大破司马懿,后司马懿只能坚守不出。

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也坚守不敢战。

可以说,后几次北伐,进则敌不敢战,退则敌不敢追,蜀军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有朋友认为:司马懿坚壁不出,是因蜀军补给困难,不必主动出击。

其实:如果魏军野战能胜,魏军哪里还用如此保守呢?一举歼之不就好了?

因此,数次北伐,对蜀军战斗力的锻炼价值是非常明显的,这为蜀汉长期立足,甚至后来姜维还能数次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价值,不在战场成果之下!

战果不易,不可苛责。

诚然,诸葛亮北伐所取得的成绩,与其“光复汉室,还于旧都”还有很大差距,甚至连“割据陇右”的第一步战略设想都没有实现。

但是,这不应是后人苛责诸葛亮的理由。

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已经很难了。

1、悬殊的国力差距下,以弱攻强。

魏蜀的实力过于悬殊,诸葛亮以小国之众,五次咄咄进逼大国,要来就来,要走就走。到了后期,进则敌不敢战,退则敌不敢追,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2、魏、蜀边境的地理环境不利于进攻方。

汉中与秦陇之间的秦岭、祁山,都不容易突破。进攻方首先要解决如何通过秦岭山区,然后才可能发动真正的进攻。

数万大军要通过秦岭山区数百里的高山峡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旦被敌人察觉,就会被堵在山谷,甚至会遭到伏击。

曹真攻蜀,出发了一个多月,连一半的路都没有走通就被迫撤军了。

曹爽攻蜀,被阻于兴势山,也没有突破山谷。

而诸葛亮北伐,除第三次只为夺取武都、阴平外,其余四次,均顺利通过高山峡谷,这背后需要的侦察和策划,都是非常考验指战员素质的。

很多朋友喜欢类比:刘邦、韩信“暗度陈仓”,一战而胜;诸葛亮为什么做不到?

其实,诸葛亮同样突破过去了,而且过去了四次!只是:刘邦、韩信的汉军对章邯等人的三秦军是对以强击弱,突破这些口子就胜利了;而诸葛亮是以弱击强,突破过去后,作战才刚刚开始!

3、对手都是杰出人物。

诸葛亮北伐,初期的对手是曹真、张郃,后期是司马懿、张郃,这些人都是当世的英才。

能在当世最杰出的对手前面,取得这些成绩,已经不容易了!

质疑,甚至嘲讽诸葛亮的朋友,请问:曹操、司马懿、陆逊,或者其他您心目中的杰出军事家,换哪个人来,可以保证取得比诸葛亮更好的战绩呢?

与“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志相比,诸葛亮北伐的战绩,确实是“无功”。

但是,平心而论,诸葛亮取得的这些战绩,已经很不容易了!

诸葛亮死后,退军。

察看蜀军留下的营垒,老对手司马懿感叹:天下奇才也!

连搏杀得死去活来的对手,都感佩诸葛亮的才干。

我们后人,又哪里可以去跟风质疑,甚至嘲讽诸葛亮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