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500万元,支持北京大学开展《儒藏》编纂与研究工作,并通过“识典古籍”智能整理平台,支持《儒藏》数字化工程,相关成果也将在“识典古籍”面向公众永久性开放。
针对《儒藏》工程,北京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儒藏》工程首席专家、《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博提出:“下一步,我们特别强调要把重点放在《儒藏》的数字化整理方案,更方便让有兴趣的读者使用,满足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对整个社会、民族、国家都有一种基础性的塑造力量。”
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羽表示,《儒藏》工程中的很多工作是可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被解决和提效的。基于自身平台优势和AI等智能技术,字节跳动希望通过“识典古籍”智能整理平台助力《儒藏》数字化。
“识典古籍”是古籍数字化平台,由字节跳动与北京大学联合推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古籍数字化整理。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识典古籍”已经具有版式识别、自动标点、结构整理、校勘等涉及古籍整理的全流程整理功能。《儒藏》的整理者将相关文献的影像上传平台后,由人工智能进行初步整理,专业人员进行校对及做出更有深度的学术判断,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专家在基础性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同时,“识典古籍”还开发了协作整理的功能,支持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
《儒藏》工程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不仅长久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至今依然深刻影响着全世界华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但千百年来,佛学有《佛藏》,道学有《道藏》,儒家思想文化始终没有一部系统完备的著述总集。明、清两朝均有学者提议编纂《儒藏》,都因工程浩大未能实行,这不仅与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主流地位极不相称,也无法满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2002年,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的汤一介先生提出要编纂一部《儒藏》,该提议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2004年6月,北京大学设立《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编纂研究工作,由汤一介先生担任编纂中心首席专家。
作为北京大学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旨在编纂一部中国历史上较为系统和齐备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总汇,着重收录儒家经典及其历代注解、历代儒家学者集中阐发儒家思想的古籍,适当收录突出反映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能够反映儒家思想在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历史、艺术以及古代自然科技领域持久广泛的影响。自2003年启动以来,该工程已经汇聚中、日、韩、越四国500余位学者的心血和智慧。
编纂团队已于2022年整理完成并出版《儒藏》“精华编”中国部分510种、282册,总字数近2亿字。全本《儒藏》编纂工作目前也已正式启动,全本中国部分计划收书3000余种(含“精华编”),约10亿字,将基本囊括我国历史上有价值的儒学文献。
来源:字节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