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对阵新加坡的二番战,武磊在关键时刻的两个进球,一个助攻,让国足出线的希望又增加了。
武磊打进第一个进球之后,刘洋的走神被对手迅速扳平比分,形势就不太好了。
这场比赛国足得到的机会其实是不少的,尤其是角球和定位球,超过一个,但一个都没抓住。
说明阵地战国足其实占不到什么便宜,在对手的防守站位比较密集的情况下,国足没多大机会。
上一场对手是在下半场才打进两个球扳平,而这一场是上半场就迅速扳平了比分。
而且,都是利用了国足防守的失误和漏洞扳平的,进球的都是对手的十号球员。
下半场得到了一个点球,费南多打进之后,国足重新建立了优势,但并不稳定。
加上国足包括武磊在内的几个球员连续吃黄牌,国足的形势并不乐观。
尤其是在对手士气提起来之后,李源一又吃到了红牌,少了一个人,形势变得很危急。
伊万科维奇都准备用蒋圣龙换下体能下降的张玉宁。
但阴差阳错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国足的进攻反而变得很流畅了。
武磊在左,韦世豪在右,国足的两翼真正飞起来了。
尤其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武磊在左肋用一个世界波进球打崩了对手的心态。
那个进球之前,张玉宁已经明显抽筋,跑不动了,已经拖到了中场。
但恰恰是一个阴差阳错的阵型,反而让武磊和韦世豪的位置往前提了,出现了两翼齐飞的场面。
武磊打进的第二个球,和在边路传给韦世豪的助攻,都可以看到这个场面。
而且两个人所处的位置都差不多,都已经到位了。
最后十分钟理论上少打一个人的局面下,国足的进攻反而变得流畅起来。
这一点对国足的教练组应该有启发,希望他们能看懂这个场面。
这就是说,相比之前费南多在右边路的不断突破,韦世豪和武磊的配合在反击中得分效率更高。
武磊更适应的进攻方式也不是张玉宁抢头球,或者是每次都让他单刀赴会。
武磊的正确使用方式就是这种打法。
从中场开始快速反击,武磊利用速度穿透对手的后防线,要么打门,要么传球给跟上来的僚机。
同样的,韦世豪的正确使用方式也不是让他给谢鹏飞打替补,在中路去正面冲对手的中路。
韦世豪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化的方式是,让他在边路去冲击对手。
最重要的则是,在最后十分钟,国足的中场不再是菱形站位,而是正三角形站位。
高天意和王上源在后腰位置,张玉宁阴差阳错的在前腰位置,武磊和韦世豪在两翼。
所以,后面的比赛,国足可以尝试四三三阵型,但张玉宁的位置要回到前腰去做球。
对手这场比赛的表现也很不错,尤其是在中场能够迅速对国足持球队员形成合围逼抢。
国足在下半场队员之间的距离更小一些,阵型更紧凑,二点球的争抢更积极,效果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