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方腊起义真是被宋江平定的吗?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事吗?
“方腊军”是宋代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比起同期的“宋江之乱”还要大上许多,有趣的是,在《水浒传》之中,“方腊军”最终还是被“归降”的宋江给镇压了。
事实上,“宋江”镇压“方腊军”只是一部小说,真正镇压“方腊军”的并不是宋江,那么,“方腊军”到底是谁?还有,将方腊生擒的是什么人?方腊的下场会是什么?现在我们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宋徽宗的文艺追求与方腊军起义
宋徽宗赵佶,是大宋的第八任皇帝,不过他的执政时间并不长,只有二十六年的时间,大宋从鼎盛走向衰败,最终导致了大宋的覆灭。不过,宋徽宗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君王,不过他的天赋更多的是在艺术上,而不是在政治上。
宋徽宗在史书中是出了名的画家,喜欢书法,喜欢画画,他所创造的“瘦金体”更是一绝,如果不是做皇帝,他也会是一个很厉害的画家,但是他也是一代帝王。
宋徽宗除了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之外,还喜欢收集各种稀奇古怪的石头和花草。于是,那些擅长拍马屁的官员便向他提议,让他在江南设立一个江南采石场,让他在江南寻找一些稀奇古怪的石头,以供自己的收藏品,《水浒传》中将这件事命名为“花石纲”。
当年蔡京将江南衙门的事情交给了宋徽宗,朱勔贪得无厌,以宋徽宗寻找珍稀药材的名义,将江南的百姓全部搜刮一空,既给了蔡京,又满足了自己的私欲,贪得无厌到了极点。
朱勔不但控制了江南衙门,而且还将江南衙门的所有开支,都平分给了江南的子民。当时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花石纲经过的地方,所有的运输费用都要由本地人负担,也就是说,这些人不但要将自己的宝物献给皇上,还要为皇上送货上门,因此,江南的衙门让江南的百姓们叫苦不迭。
方腊,出生于浙江睦州(今浙江杭州淳安县)清溪县,原为一家油漆作坊的作坊老板,同时也是摩尼教派驻江南的总管。
摩尼教,这是一种在江南一带流行的宗教,起源于伊朗拜火教,又被江南一带的人称为明教,也就是所谓的“明教”。《倚天屠龙记》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对明教的描述,其实也有一些历史背景,在史书里,方腊的确是摩尼教在江南一带的掌控者,按照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的说法,他就是明教的教主。
方腊一开始并没有造反的意思,只是在他的漆园被朱勔大肆洗劫之后,终于是忍无可忍,对北宋王朝恨之入骨,于是趁着江南民众因为江南的征服局而民不聊生的时候,召集了信徒,准备造反。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九),江南又遭大旱,粮草绝收,但是江南的赋税却没有减少,江南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而方腊则趁势而起,广收信徒,鼓动民众对北宋王朝产生敌意,就这样,宣和二年的10月,方腊正式发动了叛乱。
在最初的时候,宋徽宗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在宋徽宗看来,这不过是一种类似于“宋江之变”的“土匪之变”罢了。不过,宋徽宗的猜测很快就被证实了。
宋江这一群人,的确是一群土匪,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占领州县,抢劫一次,然后换一次,宋江这一群人,虽然玩的是游击战,但是却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宋江这一群人,可以说是一群农民,在愤怒之中,对北宋王朝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于是,宋江的叛乱被迅速的镇压了下去,宋江也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而方腊与宋江两人却是完全不同,方腊一开始就定下了规则,再加上方腊本身也是一个信奉“教义”的人,因此,他的军队比起宋江要有纪律得多。
方腊在造反之前,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在各大城池之中立足,然后慢慢地与北宋王朝抗衡。因此,在占领杭州后,方腊自号“圣王”,改名“永乐”,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方腊这一次的起事,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组织,而且目标很明确。
之后,方腊接连攻占了大宋六州五十二郡,“义军”的数量已经超过十万,而“宋江起义军”仅仅占据了十多个县,而且“宋江”麾下的“义军”从来都不敢与“朝廷”的正规军队硬碰硬,所以论“义军”的数量、规模、势力,宋江都要逊色于“方腊”。
直到方腊改元,建立了新的政治机构,宋徽宗才发现自己的错误,而此时,宋徽宗才发现,原来已经有两百万人臣服在了方腊的手中,这让他感到恐惧。
方腊到底是怎么输的?结果呢?
宋徽宗见方腊起事声势浩大,心生忌惮,便采取了恩威并重的策略,首先委任被誉为北宋第一军事天才的宦官童贯为主帅,随后又下了一道旨意,要裁减江南的兵部衙门,将朱勔等人革职,最后还对江南各地的民众下了一道忏悔之书。宋徽宗的做法很明确,一方面以武力镇压了方腊军,另一方面则是对江南的民众进行了赔罪,以此来安抚民心。
而方腊,则是因为“义军”发展得太快,而小看了宋军。方腊之所以能够在一开始就快速的攻下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完全是利用了北宋江南兵力松懈的优势,再加上北宋的主力都集中在了西北、东北两个方向,而不是南面,方腊根本没有与北宋的主力交手,从而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宋朝的兵力并不强。
宋徽宗在平定方腊军的时候,特意从西北、东北两个方向抽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前往南边,镇压方腊军,这支军队虽然松懈,但是因为要与西夏、大辽两个方向作战,所以,这支军队的实力也是相当的强大。
方腊叛军虽有十万之众,但毕竟只是一支杂牌军,其战力与一直与西夏、大辽交战的宋国军队相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宋徽宗有意将十五万大军调回驻守,以求早日平息这场叛乱,因此,一旦宋徽宗将大军调回来,那么这场叛乱便已经注定了失败。
宋徽宗调集的十五万大军,他并没有完全交给童贯,而是将大军一分为二,一支是童贯,一支是谭稹,一支是他的拿手好戏。虽然童贯、谭稹两人是主帅,但真正制定作战计划的,却是王禀、刘延庆这两位都统领。
王禀、刘延庆两人都是边关出身,经历过无数次与西夏、大辽的战争,按理说两人都有足够的实力统领一支军队,但是自从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两人就再也不相信军队中的将领了,每一代的皇帝都不喜欢军队中的将领,这也是为什么谭稹、童贯这样的宦官会被任命为将军的原因。
宣和三年(1121)一月,两支宋军分头出征,与方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方腊大军真正遭遇到宋军的时候,顿时手忙脚乱,没过多久,方腊大军便被宋军彻底击溃。
二月,王禀收复了杭州,而率领大军突破了杭州的城门,进入杭州后,宋江率领大军将方腊族中负责镇守杭州的“方七佛”给活捉。
王禀、刘延庆等人夺回杭州后,并不急着进攻方腊的大本营睦州,而是采取“斩草除根”的策略,先夺回被方腊军占领的州县,再将目标转移到睦州。
三月份,方腊军只能孤军奋战,守住睦州,王禀自然不会让方腊军得逞,趁着刘延庆还在收复各地的时候,王禀决定大举进攻睦州。四月的时候,睦州失守,方腊只能退回到清溪县,此时刘延庆带着一位大将杨惟忠赶到睦州,与王禀汇合,王禀立刻下令进攻清溪县,将方腊一网打尽。
到了后来,方腊甚至放弃了清溪县,退回到了帮元峒,在王禀、刘延庆的命令下,在四月底,向帮元峒发动了总攻,方腊七万多人被打得溃不成军,俘虏的俘虏,都被童贯命令埋入地下,这场声势浩大的方腊叛乱以失败告终。
但是,方腊的落网却是在《水浒传》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在小说之中,鲁智深是花和尚,而在电影与电视剧之中,则是武松一只手就将他给拿下了。因为小说与影视作品的流传,如今一说到方腊被武松一只手给擒住,不少人都会说。
事实上,武松虽然存在于史书之中,但是却并没有参加过抓捕方腊军的行动,史书之中,武松是杭州府的都督,因为蔡京之子“蔡鋆”担任杭州县令,而武松因为冒犯了蔡鋆,被蔡鋆辞退。蔡鋆贪赃枉法,让杭州的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武松被革职,武松对蔡鋆很是不满,有一天,蔡鋆刚走出家门,武松就一拥而上,将他斩杀。
武松杀了蔡鋆,却被抓了个正着,后来蔡京将武松送到了大牢里,将他活活折磨死,杭州的人同情他杀了蔡鋆,便将他的尸体安葬在了西湖的西泠桥上,并立了一座石碑,上面写着“宋忠义武松之墓”,现在西湖上还留着武松的墓。而且,在武松被杀之时,方腊并没有造反,也就意味着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情,也就意味着武松不可能一只手就将方腊给擒住。
事实上,在史书上,方腊军被俘虏的是一位与金国为敌的将领“韩世忠”,为什么会闹得这么大?韩世忠当初在刘延庆手下不过是个小队长,地位卑微,可是他却有幸和刘延庆一起出征了方腊。
刘延庆手下有一个叫做王渊的先锋将军,而韩世忠正是王渊手下的一个小队长,王渊对王渊很是欣赏,不但和他称兄道弟,在知道他家境不好的时候,更是时常拿出一些钱财来资助他。
平定方腊军后,王渊有意提拔韩世忠,便提议韩世忠到本地人那里去打听一下,有没有什么近路可以偷袭帮元洞。韩世忠向当地百姓打听到了一条近路,所以韩世忠就带着骑兵和弓箭手袭击了方腊的大本营——帮元洞,将他生擒。
但是韩世忠活捉方腊的战功却被大将军辛兴宗夺去,辛兴宗素来擅长巴结童贯,又与童贯交好,王禀、刘延庆不敢为韩世忠争功,好在杨惟忠忠心耿耿,不怕冒犯童贯,将韩世忠的战功如实呈报宋徽宗,于是韩世忠就成了承节郎。也因此,因为“争功”的缘故,“方腊”的落网之事,在当初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仅仅是“方腊”,其其子“方亳”,其妻“邵氏”,其弟“方富”也一并落网,而“方腊”一家,更是被童贯带着一家老小,押往汴京,等待宋徽宗“发落”。八月份,宋徽宗下令,将方腊一家三口凌迟,方腊之弟方肥也被砍头,八月份二十四日,方腊一家也被砍头。
不过,“方腊”虽然被斩杀,“起义军”却并未被彻底地镇压,因为“童贯”陷害“战俘”,使得“起义军”中的“叛军”变得更加的“坚韧”,在“方腊”战死之后,“吕师襄”与“俞道安”两名手下,带领着“义军”开始“造反”。
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方腊叛军才被完全镇压,这场叛乱持续了一年五个月,虽然只有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但也对北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方腊军在江南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让北宋的经济元气大伤,而北宋的衰败也因此而加剧,这也为“靖康之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方腊军对北宋腐败的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结束语
也因此,虽然在史书上,方腊之乱的总指挥是童贯,但是真正的指挥者却是宋人“王禀”与“刘延庆”,而“生擒”方腊军的人,却是“韩世忠”。
不过,从方腊被灭,辛兴宗这个卑鄙小人就可以看出北宋政权的腐败,辛兴宗不仅抢走了韩世忠的功劳,还抢走了抓到“方七佛”的宋江,更是将宋江排除在外,再加上辛兴宗和童贯走得很近,身为顶头上司的王禀管不了辛兴宗,导致宋江叛变,第二次造反。
虽然,宋江的第二次造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无论是宋江还是方腊,都是因为宋朝的腐败和腐败而被迫造反的,宋徽宗也有责任。
可以说,方腊虽然下场凄惨,被一次又一次地“凌迟”,但其影响也是巨大的,对于已经腐败和黑暗的北宋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快了其覆灭的速度。因为《水浒传》的缘故,很多人都以为方腊的叛乱没有宋江那么大,但实际上,方腊的叛乱对于北宋的影响,却是远远超过了宋江,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没有宋江那么好的宣传,没有《水浒传》那么好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