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年前,那场漫长的四川古建筑考古之旅

微格尔 2024-10-17 05:16:44

现在古建文物大省山西的旅游很火爆,人们都去看古建筑、雕像、石窟。但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除了山西,四川也有大量古建筑遗存,尤以汉阙、崖墓、摩崖石刻、佛龛石窟等为多。

1930年成立于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是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和古建筑的学术团体,成员有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等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

1939年秋季到1940年2月,在共约173天近半年的漫长时间里,梁思成和刘敦桢带队,在四川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古建筑野外调查。

他们走过35个县,现场调查勘测了730多处古建筑,包括汉阙、崖墓、摩崖、雕像、壁画、寺庙等,拍下了3100多张宝贵的照片。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交通不便,局势动荡,进行这么一场长时间的野外调查并不容易。这是一场艰苦的旅程,但几位建筑学家以坚定的步伐走遍巴蜀大地的县乡山间,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古建筑资料。

只是当时各处战火蔓延,受环境和条件所限,营造学社也不得不四处迁徙辗转,很多调查资料都没来得及整理发布,便尘封于乱世中,这次漫长的调查也鲜为人知。

考古作者萧易在机缘之下发现了梁思成留存的这趟考古调查的照片,经过授权并在四川文物单位的支持下,在2019年春天开启了重走营造学社当年考察四川古建筑的路线,以这本《漫长的调查》为记录。

根据这些老照片和资料,萧易梳理了考察路线和地点,对现场的古建筑进行新旧对照,记录变化,也再现了八十五年前这趟考古调查的漫长历程。

除了调查路线和现场的还原,萧易也结合营造学社调查团的足迹和照片讲述这些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岁月故事,探讨考古和古建筑的意义。

老照片里的古建筑,有些现在已被保护起来,有些则被拆毁,有些变得愈加颓败,有些环境发生了巨变,有些则不知道何时已经消失在岁月风雨之中。

幸而有梁思成等人当年的艰辛努力,有萧易现今的坚持,通过当年的调查记录和照片以及现在的现场重现,四川地区的许多古建筑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诉说它们背后漫长而厚重的文化历史。

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古建筑便是其一。古建筑的发现、考察和保护,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也需要经历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的努力。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穿越时光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古建,也看到了中国考古事业与考古人精神的传承。

不知道在将来,会不会有喜爱考古和古建筑的人拿着这本书,重走这趟漫长的旅程呢?

0 阅读:2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