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十八日,一个老妪已进入弥留状态。她眼睛微闭,嘴里喃喃说道:“姐姐......这回,我是真的要去见你了......”不多时,这个老妪呼出最后一口气,离开了人世。房中伺候的丫鬟连忙起身,对屋外等待的人说道:“去禀报吧,前朝光宗的康娘娘薨了。”
这位丫鬟口中的前朝康娘娘,正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宠妃李康妃,她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号——西李。

西李算得上是明末宫廷的一位风云人物,她的丈夫就是继位一个月就驾崩的短命皇帝明光宗,她自己则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移宫案”的主角,差一点改变了明朝后期政局的走向。西李八面玲珑,不仅在明光宗活着时受尽宠爱,在其死后又和魏忠贤及客夫人关系良好,魏忠贤倒台后在崇祯朝平安生活。明朝灭亡后,西李又受到了清朝的优待,寿终正寝。
但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是,西李还有一个与她同样是明光宗妃子的姐姐,人称东李。但是,同为姐妹,东李的人生经历和结局却和西李截然相反,甚至后来姐妹之间还反目成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对姐妹不同的人生经历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说这对姐妹花。

东李和西李,在《明史》中虽然都有正式的记载,但是却没有明确的信息显示她们是亲姐妹。但是,在清代王士禛所著的《池北偶谈》中,写明此二人之间是姐妹关系。《池北偶谈》是清初的著名历史笔记,所记录的事情多为历史学家所推崇,所以史学界对于书中的记载是比较认可的。
东李和西李姐妹,顺天府宝坻县(今天津市宝坻县)人,具体的家世已经无法考证。这对姐妹都生得十分美貌,万历年间被宫里到民间采选淑女的监官看中,双双选入宫中。
进宫后,姐妹两个被分入东宫,以美貌同成为当时的太子朱常洛的嫔妾,号“选侍”。其中,姐姐因住在东宫的东房而被称为东李,妹妹居于西房,于是被称为西李。

初时,姐妹俩同时受到朱常洛的宠爱。东李的地位比西李高,但论及宠爱,东李却远不如西李得宠。东李为人仁慈,沉默寡言,非常正直。西李则风流善媚,八面玲珑,哄得朱常洛对她言听计从。东李没有生育,西李则生下了皇四子朱由模(怀惠王)、皇八女朱徽媞(乐安公主)。
西李生性嚣张跋扈,依仗着朱常洛的宠爱,在东宫横行霸道。东宫的王才人是朱常洛长子朱由校(即明熹宗)的生母,在当时太子宫中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郭氏。郭氏病死后,王才人母以子贵,成为太子宫中实际地位最高的女人。但是西李恃宠而骄,根本不把王才人放在眼里,后来竟将王才人逼死。

事后,西李未受任何处罚,反而获得了抚养王才人之子朱由校的资格。朱常洛的另一子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在生母刘淑女被谴死后也曾交给西李抚养。西李虽然拥有了两个皇子的抚养权,但实际上对他们毫不关心。反倒是东李,时常照顾这两个皇子,悉心看护,因此这两个皇子对东李的感情明显强于西李。
西李察觉后,疑心姐姐的目的不纯,便在朱常洛面前时常诋毁东李,最终使得东李失宠。东李不愿与亲妹妹交恶,便有心退让忍耐,反而让西李觉得她软弱可欺。姐妹两个至此亲情破裂。
1620年,朱常洛继位。因朱常洛当时没有正妃,西李妄图以宠妃的资格被立为皇后。她和明神宗的宠妃郑贵妃勾结,互相吹捧,二人不断在朱常洛面前大肆怂恿,郑贵妃请求封西李为皇后,西李则请求封郑贵妃为皇太后。.

然而,大臣们却据理力争,认为西李不是太子妃,更不是朱常洛长子的生母,根本没有资格被立为皇后。朱常洛无奈,只好封西李为康妃,封东李为庄妃。西李十分不满,在朱常洛面前哭哭啼啼,就是想当皇后。朱常洛只好再次召集大臣们商量她的册封问题。
然而大臣们还是不同意册立西李为皇后,朱常洛只好退一步,打算先封西李为皇贵妃。结果,西李在旁边的厢房一直偷听,见只是封为皇贵妃,她很不满足。西李私下叫皇长子朱由校去向朱常洛给她讨封,结果朱常洛出去后却直接说西李要求当皇后。
这尴尬的一幕让朱常洛十分下不来台,难以表态。礼部侍郎孙如游上奏说:“太后、元妃等人的谥号还没有尊上,把这些事情解决后再封皇贵妃不晚。”

结果,此事过去没多久,朱常洛却突然驾崩了。西李弄巧成拙,别说皇后了,最终连皇贵妃都没有当上。西李不甘心,在郑贵妃的教唆下,扣着新皇帝朱由校,赖在乾清宫不走,以攻为守,唆使一些老臣为她讨封。除此之外,西李还命令朝廷的所有奏章都必须交由自己过目,俨然一副太后临朝的做派。
大臣们非常愤怒,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上疏力争。西李根本不理,每日将朱由校留在身边,借此威逼大臣们尊封她为皇太后。满朝大臣急的不行,最终还是太监王安使计,要大臣们在乾清宫门等候,自己前往哄骗西李,最终才将朱由校从乾清宫里带了出来。

就这样,朱由校才顺利地即位。但是,西李发现上当,大吵大闹,依旧不肯搬离。然而,她最有利的依仗朱由校已经离开了身边,那些大臣们也就不再将她放在眼中。最终,在大臣们的强势逼迫之下,西李灰溜溜地搬到了哕鸾宫。
这就是明末三大案中的“移宫案”。
朱由校继位后,大臣们纷纷上书,揭发西李当年逼死朱由校生母王才人的罪行。朱由校下诏,革去了西李康妃的封号。另一边,因为自幼由东李照顾抚养,且东李与西李没有同流合污,所以大臣们对东李印象比较好,建议朱由校善待东李。于是东李没有按照惯例搬到哕鸾宫养老,而是一直住在内宫。

朱由校宠信魏忠贤和客夫人,这二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魏忠贤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将那些比较正直的大臣们革职、流放、清除。
西李见此情形,觉得翻身的时机到了。她主动接触客夫人,花重金笼络,拼命讨好巴结,哄得客夫人和魏忠贤十分高兴。不久后,魏忠贤为“移宫案”翻案。糊涂的朱由校下诏宣布西李无辜,重新恢复了她的康妃封号。
西李的姐姐东李却十分看不惯客夫人和魏忠贤所为,从不逢迎他们。客夫人依仗朱由校的宠信,大肆迫害宫中嫔妃。东李仗义执言,向朱由校进言,结果得罪了客夫人。客夫人将东李软禁,减少其饮食,并时加苛责。

而西李不仅不帮姐姐求情,反而还落井下石,向客夫人进谗言,说东李时常在背地里说客夫人和魏忠贤的坏话。东李倒也硬气,承认自己的行为,并与西李划清界限。这对姐妹终于反目成仇。
东李因不忿客夫人魏忠贤作恶,忧愤成疾,于天启四年十月(1624年)气郁而死。朱由校对东李当年的养育之恩颇为感怀,追封她为“恭懿庄妃”。朱由校死后,朱由检继位,他同样感恩于东李的养育之恩,于是加封谥号,谥曰恭懿忠惠,并赏她的弟弟李成楝官职,还给良田千顷。
再说回西李。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朱由检继位,即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清算魏忠贤、客夫人集团,将依附他们的人们尽数处死。

然而,当面对西李的时候,崇祯帝却十分为难。西李虽然对他的照顾有限,但毕竟没有苛待过他,且她又是自己父皇的宠妃,倘若赶尽杀绝,倒落得冷血无情的之责。于是,崇祯帝权衡再三,绕过了西李。
然而西李却又幻想起了当皇太妃。她让人向崇祯皇帝进言,要求尊封康妃(西李)为皇太妃,并掌管后宫事务。崇祯帝厌恶西李的为人,没有给她尊封和权力,而是继续以明神宗万历帝的刘昭妃为宣懿太妃,掌管皇太后印玺、行使皇太后权力。
西李在崇祯帝一朝始终没有翻起什么浪花,后来便也安心在宫中养老。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崇祯帝的周皇后、明熹宗的张皇后、很多太监宫女都自杀殉国。崇祯帝曾派人向西李转达了希望她殉国的要求,但是西李贪生怕死,根本就不敢自杀。

随后,西李被李自成的军队俘虏。清军赶跑李自成后,西李又落到了清军的手中。清朝政府为了树立自己宽仁的形象,对于明朝遗老及后妃都采取了优待的政策。西李和其他一些幸存逃亡的明朝妃嫔皆由清廷出钱供养起来。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十八日,西李寿终正寝,终年大约八十余岁。西李本有一子一女,其中儿子朱由模五岁夭折,追封怀惠王。女儿朱徽媞册封为乐安长公主,成年后嫁给巩永固。朱徽媞三十二岁时去世,她的丈夫在明朝灭亡之际守崇文门。后来,北京城城陷,在巷战中,巩永固手刃数贼,最终寡不敌众,在焚烧了乐安公主的灵柩之后,巩永固自刎殉国。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