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轰炸乌军最后机场,5辆美国导弹发射车被摧毁:不给任何活路

世界旅行君 2024-12-06 16:52:27

俄罗斯的“空袭”操作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让不少人感叹:“俄罗斯这次,真的是没有给对方任何活路。”空袭目标明确,战果也相当“惊艳”:5辆美国导弹发射车直接消失在火光中,剩下的只有一片焦土和乌克兰军方的一片“哀嚎”。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次俄罗斯的空袭,重点对准了乌克兰的“心脏地带”——他们的最后数个军用机场、无人机生产车间和导弹储存库。尤其是乌克兰的苏梅州,成了俄罗斯空军的“精确打击对象”,哪里有价值,哪里就有俄罗斯的导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场戏剧性的“打击战”究竟是怎么展开的。

无人机一上线,乌军开始瑟瑟发抖

俄罗斯显然知道,光靠嘴炮是没有用的,做点实事才行。你看乌克兰那边,真是拿俄罗斯的“核威胁”没啥当回事,似乎大家都心里明白:核弹不是随便扔的玩意。于是,俄罗斯转而采用最直接、最暴力的方式——空袭。通过先进的无人机侦察技术,俄罗斯直接把目标锁定在乌克兰的一些战略地点:美国的ATACMS导弹发射车、美制MLRS火箭炮、甚至那些堆满导弹的运输列车都成了他们的“打击名单”。

俄军的行动可谓高效精准,短短几天内,5辆ATACMS导弹发射车就被摧毁,直接掀翻了乌军的导弹战略。想要对俄罗斯本土进行导弹打击?没门,你那几辆导弹发射车现在都成了废铁,整个战局也因此进入了“倒计时”。

更让人惊叹的是,俄罗斯军方的情报网络简直能与科幻电影中的“超级大脑”媲美,先是通过前线的无人机对乌军的导弹发射车进行全面搜索,再到后方动用各种情报资源,找到乌克兰的弹药储存点和导弹运输路线,一次又一次精准打击,不给任何机会。

对战术的死死“压制”:西方导弹源断了粮

不夸张地说,俄罗斯这次给了乌克兰一个“断粮”式打击。俄罗斯不仅摧毁了大量的导弹发射车,还对西方的导弹补给线发起了猛烈攻势。根据报道,敖德萨的一个铁路运输列车,刚从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卸下的ATACMS导弹和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在运输途中被俄罗斯军队“收割”掉了。至此,乌克兰的导弹库似乎真的开始见底了——这不,连英国的《泰晤士报》都表示,乌克兰的西方导弹库存已经少得可怜,可能连50枚都不到。

俄罗斯的战略非常简单,直接就把乌克兰的远程导弹能力摧毁得干干净净。你不打我,我也不怕,但如果你想打我,你先得准备好武器。而且,看看这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打得那叫一个精准,不管是防空系统还是乌克兰那边的防御,根本拦不住。而这些高精度打击,真是让西方的媒体都开始“闭嘴”,他们本来不怎么看好俄罗斯,结果现在却不得不承认:实力面前,一切都得低头。

俄军集结,第聂伯河成关键

不光是导弹,俄罗斯的进攻似乎在各个方向都没有放松。最近,关于第聂伯河的集结,也成为了俄乌双方关注的焦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俄军已经开始向赫尔松集结力量,准备在第聂伯河一带发起渡河战斗。300艘军舰齐齐集结,赫尔松水域的紧张气氛也愈发浓厚。

这场渡河战斗,意义可不止是一个简单的进攻。通过控制赫尔松、打通第聂伯河,俄罗斯能够直接从河岸延伸到乌克兰的深层腹地,而这对于未来战局的变化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战略部署。你看,俄罗斯已经开始在赫尔松一带的科扎茨基岛周围部署部队,企图为后续的登陆打下坚实基础。控制小岛礁,不仅是为了打击对方,更是为了争取未来的战略支撑点。

不仅如此,俄军还在顿巴斯战线,逐渐取得了突破。恰索夫亚尔的耐火材料厂已经落入俄军手中,俄罗斯的精锐部队也正朝着市区推进。俄军凭借地形优势,逐步扩展阵地,不久之后,恰索夫亚尔的失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战争的“死局”:双方的最后较量

战争走到今天,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局”。俄乌双方的战争目标,几乎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乌克兰背后站着西方国家的援助,而俄罗斯则要对抗的是北约的东扩。双方的底线,都不容妥协。因此,这场战争,注定是没有“和解”的可能,最终谁能笑到最后,只有时间和命运能决定。

目前,俄军的战略调整似乎在逐步展开,无论是远程打击,还是前线进攻,都可以看出俄军的“灵活应变”。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不断学习,调整战术,似乎从未放弃对局势的控制。

反观乌克兰,虽然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但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不仅让其资源日渐匮乏,连士气也开始动摇。毕竟,外援再多,也没有办法替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内生动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