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30年抗癫痫药,“羊角风”仍反复抽搐,竟然是这种常见病

瀚海谈健康 2023-06-07 23:27:01

以前实习的时候老师的病历,上世纪的80-90年代,一个女性患者,一个计划生育工作者,平时很忙,经常忙到半夜。她半夜里经常因“抽搐”被送至医院,持续了近30年,被诊断为癫痫(俗称羊角风,发作时多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牙关紧咬等表现),一直在吃抗癫痫药,但仍有时候发作,她发作时间点基本是后半夜。

某一天,老师在急诊值夜班,后半夜,这个病人又因抽搐、意识丧失被送到医院,由老师接诊,因为是老病号,很熟悉,癫痫诊断明确,老师熟练的开出安定针处方,一种镇静药物,对癫痫持续状态很有效的药物,一支安定针还没推完,这个病人就清醒了。那晚夜班不忙,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也许是上天对患者的眷顾。

用完药后,老师陷入了沉思:平时一般癫痫持续状态都要静脉维持治疗,为什么这个病人就用了这么一点药物,马上就能改善,为什么?难道另有隐情,有时候,怀疑精神真的很重要,老师拿着刚开的处方寻思了半天,那时候还是手写处方,毕竟是已经诊断明确近30年,不会吧!,处方中的5%GS(糖水)如同一道闪电划过大脑,不会是低血糖吧,护士,护士,马上来给这个病人测个血糖,2.9mmol/L,疑问被证实了,就是低血糖,处方上用来化安定针的5%GS(葡萄糖水)揭开了确诊30年的癫痫最后的面纱,纠正了30年的误诊。

真相大白,后半夜是低血糖发作的高峰期,后来叮嘱这名患者停用了抗癫痫药,建议睡觉前进食一些食物,后来就再也没有发病了。

有朋友可能会问,一个普通的低血糖被误诊了30年,可能吗?其实在当年医疗卫生条件糟糕的年代,误诊是很 常见的,不像现在,医院来一趟,需要查的检查和相关的都查一下,很多的其他问题都被发现了,这就是时代的差异。

言归正传,低血糖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2种表现:

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上面患者就属于这类表现。

低血糖的一大特点就是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上面病例中患者并不是因为安定针而缓解,是因为输注了溶解安定针的葡萄糖水而症状缓解。

笔者临床门诊也诊断过很多低血糖患者,比如常有有头晕、胸闷、出汗来就诊的患者,一般发生症状时间点多为餐前1小时左右,或者后半夜,发作时如果吃点东西,一般症状马上缓解。

那如何预防?

首先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

其次,多可在容易发作时间点前半小时左右吃点零食、水果等,一般可以预防低血糖发作。

当然如果经常发生,也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原因:

1.糖异生酶缺乏;慢性肾功能不全;

2.肝源性糖尿病,如酒精性低血糖、急性肝坏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胰岛细胞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4.严重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症等;

5.在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也是重点人群,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认识低血糖常见表现。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