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诞生》这场闹剧,最大输家却是一个小人物

慧读时尚 2017-12-16 21:54:35

在我国,很多冲突的发生根源在于规则的不合理,但最后涉事方都倾向于用处置个人来平息舆论,规则的漏洞却是能拖则拖。就像《演员的诞生》这件事,都知道里面充斥了太多“潜规则”,都知道“保送”“对阵设置”“投票环节”“追责机制”等不够合理,但面临舆论讨伐,结果仍是拿钱消灾、弃车保帅,而真正的问题,在流量的狂欢中掩盖下来。

当事人发声

《演员的诞生》又出了篓子。

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袁立和节目组隔空干架,袁立称自己被设计了,遭到黑幕。节目组发公告否认,指出:没有拖欠袁立劳务费;当事工作人员已经停止工作;节目不存在黑幕;今后将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结果:

袁立得到了她的酬劳,上了热搜,节目组成功止损,将自己与黑幕撇清。而这位小导演主动辞职,罪责揽于一身。

这件事情,很多人把矛头指向节目组,但袁立自己也不厚道,她是整个暗箱操作的一部分。

我们留意截图记录即可发现,袁立以不愿被点评为由,暗示节目组给予她晋级承诺,她是有晋级保证才来的。从这一刻开始,袁立就加入了不公正的行列。

而袁立揭穿此事也与公平公正无关,无非是因为应易璐代表的节目组没有所谓条件,又疑似通过剪辑扭曲她的现场表现,使她火烧眉毛、不怼不快。

而袁立为了保证事件真实性,把和应易璐的聊天截图公之于众,考虑到事件本身敏感性和她的影响力,这实际上是一个自私的毁人前途的行为。

这件事发展到如今,仅凭现有证据,给节目组定罪并不妥。此事证据不足以说明电视台是欺骗主体,尤其是在应易璐主动“承认错误”的情况下。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小导演的口头承诺得到了台里领导的点头,所以,仅凭实际得到的信息而言,节目组的确有理由为自己辩驳。

但这件事引起我好奇的是公众的反应。那就是——公众普遍相信这样的黑幕是存在的,也预感到了应易璐会自动揽责。为什么公众会如此联想?

我们最容易得出的原因,是公众对综艺节目“真实度”的不信任,但除此以外,恐怕还与公众对应易璐/袁立的感同身受有关。人们习惯将自我经验代入到对公共事件的判断,当公众为应易璐/袁立发声,他们想到的也许是自己。

每一个默默工作的人,都可能成为应易璐,成为被放弃的棋子。

应易璐和袁立身份有别,一个是演员统筹、所谓的小导演,一个是大明星,影响力也天差地别。但在这起事件中,袁立和应易璐呈现的形象都是“弱势者”,而《演员的诞生》节目组及相关单位是“强势者”,大众对“弱势者”有先入为主的同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判断。

其实,袁立并不弱势,整个事件,真正弱势的只是小导演应易璐。在她的遭遇里,公众可以看到一种可能,那就是——她的确是“背锅之人”,她的承诺都是在得到领导授意后做出的,但事情爆出后,为了保全集体的面子,需要让她揽责。

这只是所有可能的其中一种,却是公众最相信的一种,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其他可能,比如:

袁立是小导演应易璐连哄带骗找来的,后者打着浙江台的名号给领导泼脏水、诋毁其他艺人,出了事还跟着起哄。

但显然,风向告诉我们公众更相信何种可能。这与他们的“代入感”有关。因为他们从日常经验出发,断定在没有节目组的授意下,一个小导演绝不敢轻下承诺。并且,他们也断定,但凡这类事件,最后的公关策略都是“弃车保帅”,让员工“背锅”。

在我国,很多冲突的发生根源在于规则的不合理,但最后涉事方都倾向于用处置个人来平息舆论,规则的漏洞却是能拖则拖。就像《演员的诞生》这件事,都知道里面充斥了太多“潜规则”,都知道“保送”“对阵设置”“投票环节”“追责机制”等不够合理,但面临舆论讨伐,结果仍是拿钱消灾、弃车保帅,而真正的问题,在流量的狂欢中掩盖下来。

身处流量盛宴中的人们,赚的是热钱,做的是短线投资,他们很少从长远发展来考虑当下的问题,他们倾向于“干完这一票再说”,倾向于“能缓则缓,事缓则圆”,他们也会用整个行业的大背景出发,为自己辩护“其他人也做了,我做得还好些”。这个逻辑,就像一个犯人为自己辩护,说“房间里其他人都是强奸,我只是猥亵”。

而在这个环境里的其他个人,当他们看到同行被当作弃子抛弃,他们会选择沉默。因为维护弃子的成本太高,稍不慎重,自己的前途就会付之东流。他们的沉默为的是保全自身。

这些沉默者,曾经也可能是热血青年、一脸耿直,他们也能发现规则的不合理,但他们一样发现——单凭个体来改良规则太难太难,而生存的压力又太重太重。所以,他们宁愿“媳妇熬成婆”,今日当当受气的媳妇,明天把气出在新的青年身上。

由此,你就明白国人为何迷恋“领导”。无论在官场还是职场,你不是领导,风口浪尖第一线要你来,出了事,背锅的也是你,你受了委屈,还得咬咬牙承认“是我错了,责任都在我”,不是你善心大发,是因为你不服从“弃车保帅”的逻辑的话,你就很难继续在行业混下去,上面很轻松就能搞臭你。所以很多人才想爬上高位,少受委屈。由此,也能知晓为什么有人上了高位就摆谱儿,他们啊,都是过去受委屈多了,一朝得志,就决定端起自己的架子。

在这次闹剧中,公众原本抱着看戏的心态,看袁立和节目组互掐,但当最后出局的成了整件事中说话分量最小的小导演,这起闹剧不免平添一丝凉意和套路,应易璐用主动承担全部责任挽救自己的行业命运,但未来,也许还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应易璐”。没有办法,这就是行业生存的潜规则。

附:当事人的微信截图

-end-

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吧

0 阅读:2

慧读时尚

简介:时尚分享、购物交流、娱乐周边、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