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养五六个孩子很容易,现在养一个都叫苦连天

笨刨三农 2024-03-09 08:59:34

我题目里说的“那时候”,指的是六七十年代。

好多朋友都在回忆“那时候”,尤其像我这年龄的人(我六五年生人),或者还稍年长一点的朋友们。

因为,我们就是从那时候过来的人,是亲身体验过那时候的一群人。

关于那个时候,一直有个容易引发人们讨论的话题,就是那时候,在农村,一个家庭,少则养三四个孩子,平均可到五六个孩子,甚至最多的十几个孩子。

还别不信,真有养十个甚至十个以上孩子的家庭。

我们农村老家那个地方的村子,都挨的很近,一二里地,三五里地,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村庄。

在我们那个村子一周的七个相邻的村子里,就有四家养了十个或十多个孩子的家庭。

我们村里有一家,他家的老人,论辈分我叫他大叔。

大叔家的十个孩子里,头五个全是闺女,第六个是小子,第七个又是闺女,八、九、十全是小子。

大叔家的老七,村里人都戏称她为“七仙女”,漂亮是很漂亮,但主要是因为她排行老七。

前年回农村老家的时候,还见到过她,也是一头白发,尽显老态了。

我说上面这些的意思,是在说,那时候,在农村,真的是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孩子的。

那么,就有年轻的朋友疑问了:

不是说那时候农村人的生活,比起现在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吗?甚至有人说,那时候,还有些地方的人吃饭都成问题,吃不饱吗?

那大家都生那么多孩子,怎么养活啊?

是的,那时候,粮食产量不高,一亩地麦子产个3~5百斤,就很不错了。

与现在相比,产量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一亩麦子轻轻松松就能产一千斤,甚至一千四五百斤,从产量上,真的没法比。

粮食产量低,不可避免的,就会缺吃的,这也是现实。

那时候,在农村,个别不好的年头,和个别的地方,确实有缺粮食、吃不饱肚子的现象。

那么,问题就是,在吃饭都成问题的“那时候”,人们是怎么把四五个,五六个,甚至是十个八个的孩养大的呀?

说来,现在的好多年轻人,都难以置信。

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那时候的孩子们,还真都一个个长大成人了。

这个听起来好像很矛盾,但事实上,似乎也不怎么奇怪。

先来说说,那时候的农村人为什么愿意多生多养吧。

我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人的活法,我觉得这话挺现实,也挺实在的。

首先,那时候的农村人,对家庭的认知和理解,与现在人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的农村人,普遍认为,孩子就是一个家庭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孩子更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和家族兴旺发达及传承的重要象征。

那时候的农村人,特别讲究什么“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一些说法。

其次就是,那时候的农村人种地,基本没什农用机械,靠得全是人力,一个家庭,孩子多了,就意味着后来的劳力多,尤其是家里,必须要养男孩子,男孩子长大以后,就是个壮劳力嘛。

所以,在那时候,一个没有男孩子的家庭,是很被人瞧不起的。

所以,也就有了被现在人不大理解的,为什么那时候的农村人,“非要生个男孩不可呢”的问题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在物质匮乏、生活困难的那时候,人们是怎么养大那么多的孩子的。

不用说,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大人过苦日子,生养的孩子,肯定也会是跟着、苦着长大的。

不过,在那时候,大家都一样,家家都差不多一个样子,都苦,不像现在,有人吃肉,有人喝汤,光喝汤的人自然而然的就认为,自己是苦不堪言了,养个孩子也“甜”不起来,就打击了他们生育的积极性了。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孩子,也没有现在孩子这么娇气、矫情。

婴幼儿时期,吃的是母亲的奶水,渐渐大点后,基本上是随着大人吃什么他们吃什么。

当然,父母也和现在的父母一样,都是在尽最大可能给他们吃点好的。

个别的母亲奶水少或没有奶水的,也不会像现在孩子这样,去花大钱买奶粉喝,那时候有没有卖奶粉的,我不清楚,反正就算有卖的,父母们也没钱去买。

解决的办法,也不麻烦,那时候我们那个地方,家家户户都养一头两头的奶山羊,没有奶水的母亲们,就给孩子喂羊奶。

还有就是喂些“小米油”,小米油就是用小米熬粥时,上面的那层小米汤,据说营养很丰富。

就这么着,孩子们就一天天吃着,长着,养着,就长大了。

关键是这么养大的孩子,并花不了多少钱,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农民自家有的。

至于穿上,就更不用,也没有多少人家去刻意花钱去买衣服了。

自家都种棉花,冬天的棉衣,自己做,并且是,大人的衣服改一下,孩子穿,哥哥哥姐姐的衣服弟弟妹妹穿,直到穿烂不能再穿了。

……

综上,那时候,人们养孩子,比较起来,还是“容易”的,也没有现在人要求的这么多的“条条框框”,至少那时候的人的生育意愿是比较高的。

现在的年轻人生育意愿这么低,也不知是进步了呢,还是倒退了?

这是个问号……

0 阅读:1

笨刨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