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生理”导管消融术,成功救治76岁房颤晕厥老人

扬眼 2025-02-14 21:16:29

76岁老人突发房颤晕厥在家,造影剂严重过敏无法进行常规房颤消融治疗。南医大二附院“绿色电生理”导管消融术,成功挽救老人生命。

76岁老人因房颤晕厥 造影剂严重过敏无法治疗

李大爷(化姓)今年76岁。最近,老人在家中突发晕厥,倒地不起。家人发现后非常紧张,赶紧联系120带老人到当地医院治疗。李大爷入院后,医生立即为他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显示老人房颤伴预激综合征前传。医生诊断老人是由快速房颤旁道前传心室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引发晕厥。

由于李大爷系房颤反复发作且药物治疗无效,需要进行导管消融治疗。但在进行术前准备拍摄左房CT排除心耳时,却发生了意外状况,李大爷在皮试时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大汗淋漓情况,医生判断是老人对造影剂严重过敏导致。由于常规房颤消融过程中也需要使用造影剂,当地医院建议李大爷赶紧转院治疗。家人想起李大爷曾经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过,就赶紧联系二附院心内科章海燕主任。章海燕建议老人赶紧来院就诊。

“绿色电生理”,挽救老人生命

经过辗转,李大爷来到南医大二附院入院治疗,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伴旁道前传导致的一过性意识丧失,需要行导管消融治疗。考虑到老人对造影剂过敏,因此采用心腔内超声(ICE)判断左心耳有无血栓。心内科主治医师王磊表示,通过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心腔内超声(ICE)进行心脏电活动的定位和消融,是一种不需要使用X射线的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技术,也称为“绿色电生理”。经过“绿色电生理”导管消融术,术后李大爷恢复窦性心律预激波消失,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专家表示,相比传统导管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绿色电生理”技术通过无辐射、高精度和实时影像等优势,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同时提升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舒适度,是一种先进的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方法。一是无辐射暴露,尤其对儿童、孕妇和年轻患者。对于医护人员也可以减少长期辐射暴露;二是高精度标测,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心脏三维图像,精确定位异常电活动,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三是心腔内超声(ICE)能够提供实时心脏结构和导管位置影像,帮助医生更安全、准确地操作导管;四是实时影像和精确标测降低手术风险,精确操作减少对血管和心脏的损伤,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王磊医生提醒,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础,平时需要服用药物控制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理想标准。此外还需定期服用抗凝药,防止左心耳内的血栓形成。如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服药依从性差,可以考虑行导管消融术,导管消融术对于阵发性房颤治疗已做为I类推荐。房颤患者或易发房颤的人群,还要注意规律作息,保持平稳情绪,避免经常熬夜。日常饮食中要避免摄入高度刺激性饮食。

通讯员 张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