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在上海读大学,学校在普陀区,校园傍边就是苏州河,河水又臭又脏,学校马路对面是一个小镇—杨家桥。
毕业后分配到兰州铁路大厂工作,1995年我领了结婚证,工厂位于西站附近,在龚家湾杨家桥筹备修建家属楼,我一咬牙四处借钱,花了四万块买了一套两室一厅70平方的房子,1997年房子如期交付,我和媳妇欢天喜地的搬了进去,十几年来一直定居在这里。1999年儿子出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兰州的杨家桥是个工厂集聚区,40年前还是一片荒地,1956年5月,上海为了支援大西北,生产搪瓷、热水瓶、胶鞋三个厂西迁兰州。当时考虑到协作配合,减少基建投资等问题,搪瓷、胶鞋、热水瓶三个厂均在七里河铁路以南龚家湾杨家桥三角地带连片建厂,三位一体便于管理,故将所有生产、生活用水、动力、机修、化验、暖气、办公室及职工宿舍、后勤食堂等生产生活设施全部建在一起。
1958年,我所在的铁路大厂破土动工,还有兰州电机厂也建成投产,数十万产业工人拖家带口在杨家桥安家落户,几十年等我家入住时,这里邮局、学校、银行和市场一应俱全,交通方便,距离火车西站骑自行车也就15分钟车程。在这里经常能遇见上海人,电机厂小区买卤菜的两口子、儿子幼儿园的园长以及附近医院的路大夫原籍都在上海,他们为兰州的建设奉献了青春!他们的子女有不少人后来又陆续返回上海,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007年我也选择了离开,举家搬迁到烟台。此生谁料,心在兰州,身老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