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培养一密探,连杀两个蜀汉栋梁,却换来蜀汉29年国祚。
诸葛亮临死前,后主刘禅曾派人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了诸葛亮未来的蜀汉国家大计,这个人叫李福。诸葛亮一看到李福,就知道陛下的意思了,根据《益部耆旧杂记》记载,诸葛亮连着回答了两句话,一句是:君所问者,公琰其宜也。一句是:文伟可以继之。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确,蜀汉下一任丞相就是蒋琬,再下一任就是费祎。蒋琬管理国家是公元238年-公元246年,费祎管理国家是公元246年-公元253年,蒋琬是荆州派系人老资格,很早就在刘备诸葛亮帐下干活了,而费祎本来是没有官职的,从刘禅被册立太子时,费祎担任了太子舍人,即刘禅的老师。

故而在蜀汉文臣阵营中,费祎其实算是个后来者,比蒋琬、杨仪、马谡等等资格低多了,比李严、刘巴、马良、李恢等等也低。费祎如何一步步爬上来的呢?有一说一,靠的是费祎本人的品行,诸葛亮看人把人品看得很重。
陈寿对费祎的评价很到位:费祎宽济而博爱,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啥意思,就是费祎这个人宽容而博爱,格局很大,人缘很好,费祎做丞相就是把诸葛亮留下来的那一套,妥善传承下去,也足够让蜀汉延续29年的寿命了,没毛病。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拥有29年的国祚。

正因为费祎人缘很好这一优点,诸葛亮死前秘密安排费祎去和稀泥,这就不得不提到蜀汉当时军界和政界两大巨头,一个是军界巨头魏延,一个是政界巨头杨仪。不幸的是,魏延这个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更不幸的是: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魏延性情高傲,和关羽类似,文臣中唯独这个杨仪偏偏就是不给魏延面子,二个人视同水火,常常打起来骂起来怼起来。费祎经常在二人之间各说好话,缓解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

但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专才,魏延打仗牛,杨仪理政牛,却偏偏性格都高傲而且脾气差,真要挑起大梁,很有可能反而给蜀汉带来灾祸。故而诸葛亮死前特意在培养费祎为密探,在魏延和杨仪两个奇才栋梁之间和稀泥。最终诸葛亮五丈原死后,是费祎亲自去探了探魏延的口风,《三国志》记载:亮適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而诸葛亮临死前留下的一句话: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让魏延和杨仪彻底炸锅,一切仿佛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费祎是密探,魏延狂妄起来后造反,魏延死后,杨仪狂妄起来后飘了,也被贬官。魏延和杨仪离开蜀汉朝廷后,却换来了蜀汉29年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