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五年之变:谋定黄河战略落实“新蓝图”

安珊宏微 2024-12-21 16:55:02

中宏网河南12月20日电(记者 陈斌 门杰丹) 12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发布会介绍郑州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滔在发布会上介绍,作为黄河战略的提出地,五年来,郑州市在全流域率先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呵护“母亲河” 、打造“幸福河”的郑州篇章。

  持续强化顶层设计 不断完善规划方案体系

  郑州编制了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和起步区建设方案,划定了核心示范区范围,明确了“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配套编制了“十四五”实施方案,以及生态综合治理、防洪与水资源、文化博物旅游等N个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初步构建了“1+1+1+N”的规划方案体系。建立了重大项目储备库,五年来累计谋划实施黄河滩地公园、黄河博览馆等300多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王滔介绍郑州高质量发展情况

  坚持综合施策 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

  郑州先后实施了黄河郑州段控导工程全线加固工程、高标准推进黄河“十四五”防洪工程等30多项工程,实现黄河干流和流域一体防洪、协同安全。2019年以来,黄河郑州段平安渡过13次洪峰。

  重构郑州市应急指挥体系,构建防洪“五预”系统,防洪标准已提升到主城区200年一遇、内涝治理100年一遇、雨水泵站50年一遇。

  深入落实黄河保护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2023年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较2019年提高13个位次,黄河花园口断面水质连续四年达到Ⅱ类。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建成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实现沿黄环境治理常态长效。2020年以来,1800多个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到位,黄河郑州段“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坚持“三滩分治”,系统推进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绿化提升4.9万亩、造林绿化2.4万亩、修复湿地1万余亩,建成惠济到中牟76.5公里的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基本实现邙岭森林化、大堤景观化、滩区自然化、河流清洁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河”初具雏形。

  坚持“四水四定” 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郑州科学编制新一轮城市空间规划和水资源要素保障实施方案,统筹黄河水、南水北调水、地下水、中水等水资源使用。

  高标准完成黄河取用水管理专项行动,违规取水现象基本消除,黄河干流取水量由2019年的4.18亿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1.79亿立方米。

  大力推进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充分利用南水北调退水,向全市生态水系补水。高效能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建成再生水管线370公里、实现四环以内网络覆盖。

  系统推进“全域、全业、全程、全面、全民”五维节水,累计创建市级以上节水型载体511个。持续压采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郑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持续加强河南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平台建设,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近五年,郑州市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累计增长33%和1.8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平均增速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郑州市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高到50.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6.4%。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统筹规划枢纽经济区,持续放大枢纽物流优势,四条丝路协同发力,交通物流体系与区域、城市、产业互动融合不断加速,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 深入赓续黄河文脉

  郑州坚持保护和开发相协调、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持续叫响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实施黄河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唐宫夜宴”“只有河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文化精品享誉全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中华轩辕龙舟大赛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深度融入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格局,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向全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0 阅读:12

安珊宏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