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近日,烟台图书馆尼山书院变身“宋代茶寮”,一场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宋代点茶与茶百戏”在此展开。大家提盏执筅,跟随王玥老师的指引,穿越千年时光,触摸宋人“点茶”的风雅日常,在茶沫上挥毫作画,感受中华茶文化的极致浪漫。
千年茶韵:七汤点茶,一盏见乾坤
“茶之妙,至胜而极。”活动伊始,王玥老师以宋徽宗《大观茶论》为引,揭开宋代点茶的神秘面纱。从炙茶、碾茶、罗茶到调膏、注汤、击拂,每一步都凝聚着宋人对茶的虔诚与巧思。

“七汤点茶法”的现场演绎,将活动推向高潮:一汤“疏星皎月”,茶膏初凝如星点;三汤“粟文蟹眼”,茶沫泛起细密气泡;七汤“乳点勃然”,茶沫如雪,光莹紧咬盏壁……
老师手腕轻旋,茶筅击拂间,茶香四溢。家长与孩子们屏息凝神,仿若置身《梦华录》中的茶坊,惊叹于宋人“茶上作画”的智慧根基。
亲子共绘:茶沫为纸,百戏成趣
点茶成乳后,一场更富创意的“茶百戏”拉开帷幕。以茶匙为笔、茶沫为纸,清水作墨,亲子家庭提盏协作,书写独属于中国人的诗意与祝福。

一名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在茶沫上写下自己的姓氏“孔”,稚嫩笔画间藏着对家族文化的初识。另一位小朋友在茶沫上写下福吉二字,“福”字蕴含童真祈愿,一撇一捺藏万家安康;“吉”字勾勒稚气祝福,横竖弯折寓意顺遂无忧。
盏中乾坤,方寸成趣。茶汤,因亲子协作的巧思变得鲜活生动,一横一竖是文化血脉的绵延,一点一画是亲情交融的温情。活动现场欢声不断,茶香与墨香交织,传统与现代悄然共鸣。
文化传承:从古籍到指尖,让文化可触可感
“原来喝茶不只是解渴,更是一门艺术!”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孩子们则兴奋地展示自己的“茶画”作品,直言“像在云朵上画画一样神奇”。

此次非遗点茶体验是“古籍活化”系列活动之一,以古籍《大观茶论》为蓝本,将文字记载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让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近距离感知中华茶文化的精妙。未来,尼山书院将持续推出传统文化体验,让古籍里的智慧“走出书卷,走进生活”。
想要参与更多活动,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烟台图书馆 书香润烟台”—点击左下方菜单中“微服务大厅”—点击“活动报名”—找到活动,按照提示进行报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