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6天后票房仅卖了460万。这部耗时18年,选角时曾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如今却成了“暑期档炮灰”,也是够讽刺的。
观众对电影的不满之处有很多,而其中“林黛玉”的长相问题,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尤其是在电影路演时,扮演“林黛玉”的演员张淼怡称“林黛玉”是个尖酸刻薄、离经叛道的人,更是让“书粉”和“剧粉”愤怒。
有人认为,即使张淼怡读过原著,也不会说出这种话,内娱“绝望的文盲”又添一人。
还有人觉得,张淼怡的长相气质,根本不符合“林黛玉”这个角色,称她没有自知之明。
其实,考虑到她当时拍摄电影时年纪只有19岁,张淼怡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甚至还有点灵性在其中。
很多网友之所以会批评张淼怡颜值不行,可能是一张网友的晒图(下图)引起的。
有网友称新版“林黛玉”,怎么搞成“眼小鼻子大、嘴厚兔门牙”的形象了?
这个样子的张淼怡,哪怕是没看过《红楼梦》的人,也觉得这不是“林黛玉”。但只凭借一张电影截图就评价张淼怡形象不行,是有点武断的。
而且胡玫导演对这张图的流传,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不满,称这张图是PS过的图片,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到底是不是假图还不得而知,胡玫导演的一面之词也无法服众。
实际上,电影中张淼怡的表现,大部分时间还是及格的,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毕竟,当初几千人参加角色海选时,张淼怡能被留下来,说明她身上是有一些过人之处的。
现实中,张淼怡的颜值在内娱算不上出众,但也没有到“丑”的程度。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观众如此挑剔,还是因为《红楼梦》过于经典。
原著就不说了,光是“87年剧版红楼梦”,就已经将林黛玉的形象定型了,很多观众认为,陈晓旭就是林黛玉本人。
甚至连当时的“大美人”陶慧敏,在出演“89年影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时,也受到过不少争议。
而张淼怡气质上不如陈晓旭,颜值上比不过陶慧敏,被观众质疑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诚恳面对问题就完事了。
但如今的演员,为了流量,只想把事情搞大。
在被质疑后,张淼怡在自己的账号下,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文字,来回应观众的质疑。
因为文字有点多,这里总结一下张淼怡的观点。
1.看到网上的批评声,我很难过,但我不后悔演“林黛玉”。
2.大家骂我丑、无知、肤浅,但我是从几千人的海选团队里选出来的,我在剧组呆了近一年的时间,不但经过了专业培训,还熟读了原著和剧本。
3.开始硬夸导演胡玫,觉得自己对不起的人,只有胡玫。
这篇回应,真的很难评。
看似是道歉,实则满篇逻辑混乱,但又充斥着“人情世故”,把娱乐圈的特点,展现得一览无遗。
张淼怡说因为自己无知所以无畏,但话锋一转就变成了“自己从几千人的选秀pk中幸存下来”,经过了“8个月的筹备和100天的拍摄……”
这明显不是在“寻因探果”,这是在诉说辛劳。就算没有功劳,我还有苦劳啊。哪怕是疲劳,也是一种付出不是吗?
其实网友是觉得张淼怡对“林黛玉”这个人物解读的有问题、脱离了原著,可是张淼怡的回应里,并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解释,只是在表达“你们骂吧我无所谓”的态度。
更意外的是,张淼怡说自己最对不起的人,是导演胡玫。
有网友直接指出,张淼怡对不起的恰恰不是导演,而是红楼梦、林黛玉和观众。而且,导演胡玫同样也对不起原著和观众。
有网友调侃:明明对不起的是角色和观众,结果到头来,张淼怡跟导演道了歉,然后顺便把自己原谅了。不但不了解林黛玉,还不了解猪八戒,又爱破防摆烂。
回应的末尾,张淼怡这样写道——
我想,《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引起巨大争议,也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如果因此有更多的人去买一本原著来读,去找曾经的经典作品来看,这对于中国古典名著的普及也是好事。
这段话,就更令人无语了。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和原著《红楼梦》,是谁在蹭谁的热度?不打着《红楼梦》的旗号,电影角色海选时能搞出那么大动静,不打着《红楼梦》的旗号,票房可能都超不过400万。
更何况,《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拍得本就不怎么样,按照正常逻辑来说,看了这样的电影版红楼梦,那些没读过原著的观众,更没兴趣去了解了,哪来的“有更多的人去买原著来读”说法?
而《红楼梦》之所以叫名著,就是因为比较普及了,小学课本都有《红楼梦》的故事了,更是中学考试的内容,张淼怡连这些都不知道,真是“九漏鱼”吗?
好的文娱产品,才有资格说“带动和普及”,像才发售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就带动了山西的文旅产业,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全球。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搞成这副模样,竟然还要称“带动《红楼梦》的再次普及”,哪来的底气?
内娱的大导演们,别再轻易折腾四大名著了,《红楼梦》的影视作品,真不是“租个大宅子,找点年轻漂亮的演员,就能让票房大卖”那么简单。
各位小伙伴,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END——
找个孢子能训练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