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武功盖世,身边高手如云,康熙小小年纪,是如何扳倒鳌拜的?

芊芊之言 2023-08-02 15:15:35

2008年12月,马未都先生在参加《话说陶瓷收藏-明亡清兴话青花》的节目时说:“康熙其实干了很多大事,比如杀鳌拜。”

其实多年来,康熙到底如何杀掉鳌拜,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首先,当时康熙年纪很小,根本没有能力抓鳌拜,再者,当时鳌拜身边高手如云,而且还有军权,怎么会轻易被抓呢?

康熙初年的四大臣

其实鳌拜对清朝的贡献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四大臣辅佐幼主期间。

清朝顺治18年,即1661年,顺治帝逝世,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即位,为康熙皇帝。

按照传统规矩,皇帝年幼,国家政务应该交给宗室诸王主政,比如世祖年幼的时候就由多尔衮和郑亲王摄政。

但是这样有一个弊端,就是宗室诸王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太后都没有什么机会参政,所以在顺治死后,孝庄太后不用旧制,而是用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三旗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所以在宣读诏书的时候,索尼就说了这样一句:“离开辅佐幼主,都是皇室宗亲,我等都是异姓臣子,何德何能可以主政?”

孝庄太后笑着对其他大臣说:“你们这些贝勒爷,大学士,宫内大臣等,都要协助四个辅政大臣,一起辅佐幼主。”一句话,肯定了太后的决定。

其实这件事就足以看出孝庄太后的高瞻远瞩,首先,不让皇室宗亲辅政,是担心他们侵犯皇权,他们位高权重,极其容易和黄旗相抗。

而这四位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毕竟都是异姓臣子,他们除了和爱新觉罗家族之间的君臣关系外,还有旗主和旗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夺权。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发展,鳌拜的权力越来越大,等到康熙10几岁时,弹劾鳌拜的奏折已经频频出现。

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叔早年间就跟着努尔哈赤起兵,算是大清朝的开国元勋。

鳌拜本人也曾经跟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比如1637年,清军攻打皮岛,但此处易守难攻,清军久攻不克,损兵折将。

鳌拜请命为先锋,身先士卒,并立下军令状,如果攻不下此地,愿意军法处置。

鳌拜武功高强,他身先士卒,勇敢冲锋,最后皮岛战役大胜,皇太极论功行赏,给了鳌拜一个三等功。

不仅如此,在崇德六年,鳌拜还参加了松锦会战,根据《清史列传》记载。

明总督洪承畴率大军13万来援,皇太极亦亲率大军应战,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军败遁。皇太极命鳌拜追杀,又获全胜,“擒斩过半”。

顺治元年,随阿济格征湖北,破李自成军,又随豪格入四川,与张献忠战于川北西充,大破之,斩献忠于阵。

这就足以看出,鳌拜是一员名副其实的虎将,而且在顺治元年时,多尔衮在考核战绩时,还给了鳌拜一个一等功。

所以在康熙继位前,鳌拜在清朝诸位大臣心中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甚至说鳌拜多次效命疆场,算是开国元勋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鳌拜的人设已经慢慢崩塌。

鳌拜的势力

康熙刚刚即位时,虽然年幼,他对鳌拜的印象刚开始是很好的,甚至在接见鳌拜的时候就说:“父王说过,你驰骋沙场,是开国功臣。”

坦言讲,在康熙年间初期,鳌拜的功绩是可圈可点的。

首先,鳌拜在政治层面展现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他在康熙帝的赏识下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清朝政治体系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鳌拜深谙政治手腕,在内阁中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严格规范官僚机构,提高政府运作效率。他以其睿智的眼光和果断的决策,有效地维护了清朝政权的稳定和统一,使国家得以长期繁荣。

其次,鳌拜在军事战略方面表现出色,为清朝的扩张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深入了解战争的本质,并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成功地领导清朝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此外,鳌拜还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清朝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推行优良的耕作制度和灌溉工程,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他的推动下,清朝的经济迅速崛起,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他的权力和声望越来越大,他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追求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他通过恶劣的手段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势,遭到大臣的反对。

按照其他人弹劾他的意见,说鳌拜用自己的职权便利,大量圈用了农民的土地,而且还强行换取别人的好地。

而且在遭到地方官员的举报后,鳌拜还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人全部处死。

康熙14岁时,鳌拜恶意圈地一案已经在朝廷弄得沸沸扬扬,康熙让苏克萨哈去处理这件事,结果索尼为了避开这件事,装病不起。

苏卡萨哈秉公执法,收集了大量证据,证明鳌拜确实有很多罪证,在一次上朝时,苏卡萨哈向康熙列举了一系列罪证,结果鳌拜竟然伙同苏克萨哈身边的奸细,一起反咬了苏卡萨哈一口。

最后二人在朝廷上开口大骂,闹得风云骤起,无奈鳌拜的势力太大,他多数人都偏向鳌拜一方,鳌拜竟然逼迫康熙下旨,把苏卡萨哈抓起来严办。

最后鳌拜直接捏住了康熙的胳膊,把康熙吓个半死,同意了鳌拜的请求,苏卡萨哈直接被关入大牢。

康熙回去和孝庄太后说,太后看了看康熙的伤势说:“鳌拜武功高强,他根本没有用力,如果用3分力气,你的胳膊早就断了,所以他现在还是害怕皇家,不敢谋反,但也是时间问题。”

康熙虽然年幼,他现在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鳌拜,尽管鳌拜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但他现在权力大,步步紧逼,不除去后患无情。

除去鳌拜

那么,鳌拜如此武功盖世,而且身边高手如云,他是怎么被康熙制服的?

有三种说法。

第一,康熙培养了很多库布高手

为了除去鳌拜,康熙知道自己打不过,便培养了很多库布,用现在话说就是很多练习摔跤和武术的少年。

这些少年虽然每天练习武术,但都是花拳绣腿,鳌拜已经练武几十年,这些少年根本抵挡不住。

但康熙皇帝十分自信,为了智斗鳌拜,康熙先邀请来鳌拜说:“这些少年,都是陪朕练习摔跤的,听说你武功盖世,希望可以指教一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鳌拜就和这群少年大打一场,结果这群少年被鳌拜打得屁股尿流。

有人问康熙,这样的手下败将,如何去抓住鳌拜啊?康熙说:“我就是要让鳌拜知道,这些少年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鳌拜打了胜仗,自然就会骄傲地觉得,这些少年都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康熙计划好,等到有一天突然让鳌拜进宫面圣,鳌拜自信地一个侍卫都没有带着,进入康熙的御书房后,发现康熙正襟危坐,旁边是那群少年。

康熙旁边的太监说道:“鳌拜,你徇私枉法,欺君罔上,今天就要把你拿下。”

鳌拜看了一眼康熙说:“就凭你们几个臭屁孩?”

随后,一群少年冲上去围住了鳌拜,经过几十分钟的战斗,这群少年确实被再一次打得落花流水,但鳌拜毕竟年事已高,长时间的运动,加上这群少年人都精力旺盛,最后把鳌拜扑倒,一群人按住了鳌拜,用绳子绑住了。

就这样,鳌拜被抓进了大牢,康熙帝马上宣布鳌拜30条罪状。大臣们得知康熙抓住了鳌拜,都希望可以立即处死鳌拜,康熙皇帝最后把鳌拜的官爵革职了。

第二:设计抓住鳌拜

《清史稿·鳌拜传》记载:“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列上鳌拜大罪三十,论大辟(死刑),并籍(籍没,即登记并没收家产)其家……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鳌拜身强力壮,康熙自然不会轻易得手,随后便设计了很多计谋。

先是让太监在茶杯里放了毒酒,结果被鳌拜一眼识破,还有一种说法是,一群小太监,把鳌拜坐的凳子专门锯断腿,等到鳌拜跌倒在地上后,一群人马上去把鳌拜捆绑住。

第三:韦小宝智斗鳌拜

韦小宝是一个机智、聪明而又顽皮的人物。他与康熙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一起策划了一系列计划来对抗权臣鳌拜。

这些计划包括借助韦小宝的智慧和康熙帝的地位,暴露和打击鳌拜的罪行,最终将其抓捕归案。

当时韦小宝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铁笼子,等到鳌拜来到康熙的书房后,铁笼子从天而降,从而把鳌拜抓住。

但韦小宝是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虽然《鹿鼎记》中的情节令人兴奋,但这只是作者的创作,没有真实依据。

所以,只有第一种说法比较符合事实。

结语

无论如何,鳌拜是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在康熙帝统治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最终因为权力过大而引起康熙帝的警惕,被废黜和处决。

历史更替,如同沧海桑田。

康熙皇帝智取鳌拜,平定三藩,亲征葛尔丹,为后世开创了康乾盛世,功不可没。

回顾历史,我们不仅仅是对鳌拜个人的去世感到惋惜,更是对那个时代的结束感到感慨。清朝的兴盛和衰落都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逆转的部分。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