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对“打坦克英雄”苏吊蛋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吧

王末乏 2022-07-16 20:53:24

众所周知,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拥有军事上的雄韬伟略之才,更是一代语言大家。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公开场合,他都能用渊博的学识侃侃而谈,而他的为人更是胸襟宽广、幽默风趣。

他时常在下属感到为难时,一语化解其尴尬境地,也在同志发言紧张的时候,制造幽默、调节气氛。而毛主席的幽默感不仅体现在谈吐上,也体现在给别人改名字的事迹中。

图1

我们所熟知的就有开国上将许世友,因原名“许士友”中的“士友”二字意为士兵之友,而毛主席认为“世友”更为妥帖,意为“世界之友”,因而得名;

又有开国上将王平,原名“王明”,与红军著名的教条主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推行者王明同名,时常被人说笑,毛主席得知后,笑着为他改了名字;

还有开国少将解方,原名“解如川”,因一心向党,自行改名“解放”,待到真正解放后,毛主席幽默地说道:“‘解放’同志, 你已经回到家里来了, 你的名字就改为‘解方’好了, 不要再‘解放’了。”

图2

诸如此类的“改名事迹”还有许多,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位荣获过“国际二等功”、“打坦克英雄”称号的解放军战士——苏兆丹。

战斗英雄,战后埋没

苏兆丹,原名苏吊蛋,在战场上他是一名“打坦克英雄”,退休后他也是一名优秀工人。

1955年,苏兆丹从朝鲜战场上胜利归来后,国家有意安排他到速成中学学习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速成中学在那一年被撤销,苏兆丹也只好听从安排,转业回到了家乡太原。

图3

新中国成立后,苏兆丹的家乡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苏兆丹便积极投入了生产队伍,就如当年加入抗日洪流一般。

苏兆丹选择了一家砖瓦厂工作,他来应聘的时候也从未提过自己是退伍军人,或是立过什么功勋,只说自己力气大、勤奋踏实,厂长见到苏兆丹魁梧的样子也十分满意,就将他随意编进了新入厂的工人中做了壮工。

工作后,苏兆丹一如当年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在砖厂里也总是冲在前头,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抢着干,嘴上不提自己是军人,心中却时常想着自己要有一名军人的担当。

图4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来到六年后,此时苏兆丹的手上除了当年扛枪的茧,又新增了一手砖瓦的尘。

他就这样勤勤恳恳地做了六年劳力活,没有一句怨言,但这样的付出却换来了不等同的回报。

1961年10月的一天,苏兆丹照常在厂里干着活,本着为提高人民生活、壮大国家经济的理念,默默地发着自己的光与热。

但这一天他却看到了一个与他理念背道而驰的行径:厂里的一位领导利用自己的权限,安排了一个亲戚在厂里挂职,实际却并没有来上班,白领着国家的薪水。

图5

这件事被苏兆丹知道后,他放下手里的砖,抖了抖灰尘,径直走向了厂长办公室。

“咚咚咚”苏兆丹礼貌地敲响了厂长的办公室大门。

“进来”厂长回应道,“是你啊,我记得你,你有什么事吗?”

苏兆丹没有任何犹豫,将那位领导的所作所为和盘托出,厂长听闻后也表示了解,但苏兆丹却发现,厂长似乎早就知道,这可就难办了。

图6

毕竟厂长才是管理整个厂子的人,厂长不管,谁又能管得了领导们做事呢?然而,苏兆丹此行不但没有解决问题,他“告状”的事情还传到了那位领导的耳中。

没过几天,苏兆丹就被安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厂子也宣布将他开除。遭受冤屈的苏兆丹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背上了行囊,坦然回到了农村。

回到乡下后,生产队得知苏兆丹是被开除回乡的,便也十分看不起他,给他安排了许多脏活累活,每天回到家都已疲惫不堪。

图7

但迷雾总会散去,光明也终将到来。

1978年,时间已是18年后,苏兆丹当年的部队也开启了寻找老战友的活动,苏兆丹也在这一年终于得见自己回忆中那群热血的老战友。

当天,苏兆丹还是在田里卷着裤腿插着秧,汗水顺着脸颊滴进了稻田,一声呼唤却从背后传来:“喂......”一声浑厚悠长的声音接着喊道“苏兆丹!”

紧接着是一群浑厚而又熟悉的声音“兆丹!”

图8

苏兆丹闻声转头,看到远方那群人穿着熟悉的绿色军装,心跳在一刹那停止了跳动,许久没有回过神来。等他理清了思绪,当年那群老战友已然走到了跟前。

看到他们,苏兆丹难掩激动之情,竟然当场痛哭起来,连同着多年积攒的委屈,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袒露了出来。

1979年,经过部队的详细调查,苏兆丹所蒙受的冤屈也被洗刷,而他的功勋和身份也终于被乡亲们知晓,大家伙围着苏兆丹,止不住地赞扬他为家乡争了光,只有苏兆丹陷入了回忆,透过身边的老战友,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年轻小伙,新兵老兵

苏兆丹,原名苏吊蛋,1929年出生在陕西省太原小店,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中生活虽清贫,但父母的教育却富足。

苏兆丹虽然因为家境原因没能上学,但父母却时常告诉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故事,教育他要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善心。

图9

所以,苏兆丹从小便有个“英雄梦”,他的梦也照进了现实,在1945年终于实现。

1945年,我们国家的抗日进程也走到了尾声,年仅16岁的苏兆丹在这一年加入了八路军,成为了吕梁军分区十七支队的八路军战士。

参军一个月后,苏兆丹外出巡查,机警的他发现有20名日军打算去太原县城南郊“扫荡”,于是,他将消息报告给了上级领导,苏兆丹也在这一天迎来了漂亮的第一战。

图10

十七支队迅速整军,在日军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等待许久后,日军果然来了。十七支队沉着气静悄悄地等着敌人走进埋伏圈,随着几声爆炸,十七支队全员冲了出来,对着敌人疯狂开火,不过片刻,敌人全部被击毙。

此次作战的大获全胜也给苏兆丹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此后每每出现战斗情况,苏兆丹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他也从一个新兵成为了一名老兵,一双手也磨出了老茧和伤痕。

随着日军投降,苏兆丹也从抗日战场走到了解放战场。1948年,太原解放战役打响,阎锡山坐镇后方,安排部署了重兵、重炮、机关器等重型火力武器,用以对付苏兆丹所在的第一兵团。

图11

第一兵团考虑到阎锡山的作战能力,以及对付武器装备等压制,经过了一次慎重的会议才定下了最终攻打太原的作战计划。

苏兆丹也在部队里等待指令,随着指挥一声令下,战士们冲上了太原西山,苏兆丹及战友的任务便是阻止敌人的增援。

战斗,拼的便是勇气和精神,苏兆丹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兵,他在战场上永远是最勇猛的一个。但这次,他不幸负伤了,枪林弹雨向他袭来,躲避不及的他大腿中了一枪。

图12

中枪后,苏兆丹在战壕里忍痛休息了片刻,又立即投入战场。苏兆丹负伤后,反而更加振奋,他嘶吼着杀向敌人,战士们也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士气大增。

一场战斗过后,苏兆丹也被送往了医院救治,但没过多久,苏兆丹又再次回到了作战前线,参加了太原的一整个防御战斗。

而阎锡山遭到的数次重创令他十分气愤,随即调动了远超原来数倍的武装力量进行了增援,最后硬是靠着英勇的战士一个个前仆后继,才终于打赢了这场艰苦的战斗。

图13

苏兆丹也在这一战中打响了名号,部队对他进行了褒奖,“轻伤不下阵”的行为也得到了肯定。

1949年,苏兆丹又投入了新一轮战斗,狼坡山战斗在这一年打响。此次敌人擅长的是利用榴弹炮对我军阵地进行炮击,很快我军就在敌人猛烈地炮弹攻击下丢失了4个阵地。

这样危急万分的情形,是苏兆丹所在的连队率先挽回局势。苏兆丹带着5名战士冲出重围,一路以匍匐姿势快速抵达了敌军后方指挥部。

图14

苏兆丹和战友们早已身负重伤,但他们此行也并非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夺取敌人老巢,而是将身上捆绑的炸弹点燃,扔进了敌人指挥部。

一下子,敌人后方炸开了锅,失去了指挥的士兵四处逃窜,很快优势就回到了我军这一边。最后,在众将士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地战斗下,不但收复了失地,还赢得了战斗。而苏兆丹,再次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道功勋,荣获“一等功”。

图15

如此种种的战役,苏兆丹又在后来的日子打过不少,他本就没有思想包袱,打起仗来更是勇猛果敢,也正是有无数像他一样的战士,1949年才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庆典。

然而,家事才了,边境又添战乱。1950年,朝鲜战争的战火蔓延到了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更为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发了!

他们跨过冰冷刺骨的鸭绿江,挺进皑皑雪山,身上揣着的仅有石头一样硬的土豆,穿的仅有单薄的军装,连一件棉衣在那时候都是奢侈。

图16

苏兆丹也在志愿军队伍中,他这次担任的是炮长。职位越高,也就意味着肩上的责任越大,经过短暂的训练,苏兆丹已经基本掌握开炮的技巧与方法,对于组织上安排的任务,他势在必行。

同年7月27日,甘凤里阻击战打响,美国军队步步紧逼,利用自身优良的武器装备对我方轮番轰炸,苏兆丹看在眼里,十分着急。

终于接到指令,苏兆丹被安排前往阻击敌军的坦克部队,但要求是必须等到指挥部下令才可开炮。

图17

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当苏兆丹看到美军坦克出现,立即上报后,却因为电话路线故障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回应。而苏兆丹的军事反应能力告知他,决不能再等了!

“轰隆隆”第一声炮弹声打响,定睛一看,原来是身为炮长的苏兆丹率先发射,一炮就打中了敌军的头辆坦克。

图18

炮兵们也跟着发射,炮弹朝着敌人的坦克打去。敌人发现有埋伏后,也开启了战斗状态,朝着苏兆丹等人的位置就开了一炮,瞬间就有两名战士牺牲。

苏兆丹见状,赶紧继续装炮发射,连发五次,弹无虚发,每一弹都打在了美军坦克上。美军也被苏兆丹的技术和气势吓到了,又加上头辆坦克已经摧毁,他们也只能掉头逃窜。

这一次,苏兆丹立了大功,战后嘉奖之时,苏兆丹被授予“国际二等功”头衔,志愿军总部授予他“打坦克英雄”的光荣称号,他也从炮长升为了排长。

但此时的苏兆丹,还是叫做“苏吊蛋”,他的名字也是在战后回到北京才更改的,而这位更改的人,正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

苏吊蛋、苏兆丹,永远的战斗英雄

1953年10月,北京党中央为志愿军们举办了表彰大会,许多部队首长和英勇的战士都被邀请出席,苏兆丹也在其中。

图19

能够受到国家邀请出席隆重的表彰大会,苏兆丹激动地夜不能眠,每次想到能够见到国家主席和许多大将军,他都开心地合不拢嘴。

出席的当天,他早早起来整理着装,脑海里一遍又一遍想着要如何与主席握手。场景来到大会上,会堂内人才济济,主席在台上发表着对大家的肯定和表扬,表扬结束后,又对民生进行了探讨。

当主席谈到如何“增产节约”,众人也开始讨论起来。一名战士提到,是否可以将战士们的军装上的衣领和荷包取消,改以无领无荷包的军装,达到节约的效果。

图20

苏兆丹听闻,立刻站起来发言,他说:“军装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威严和庄重,没有衣领太不郑重”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战士们冬天严寒,没有荷包,连手都没地方揣了。”

会场上鸦雀无声,毛主席还是那个率先打破局面的“幽默人”。毛主席说道:“你提的建议十分不错啊!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

苏兆丹看到主席夸自己,激动地回答道:“报告主席,我叫苏吊蛋,是志愿军炮兵第31师401团1连1排排长。”

听到苏兆丹这样介绍自己,大家纷纷被他的名字逗乐了,毛主席也笑着说:“好,你提的建议很好,只是你的名字不太雅,我给你改个名字好不好啊?”

图21

苏兆丹当然十分愿意,连连点头,并说起了自己名字的来由。他说小时候,自己十分调皮捣蛋,父亲便给他起名“吊蛋”,跟“捣蛋”的意思差不多。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只有主席的思绪在飞速运转,一会儿,主席便提笔写下三字:苏兆丹。

旁边的周总理看到苏兆丹的新名字,赞不绝口:“‘兆’代表多,‘丹’代表红,又多又红,真是个吉祥的好名字!”

苏兆丹激动万分,接过主席手中的字帖,珍惜地收藏了起来。从此,他也不再是苏吊蛋,而是“打坦克英雄”苏兆丹了!

图22

而主席的言谈举止、为人的大开大合,也在苏兆丹后来的日子里影响着他。他一直坚持跟党走,为民生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直到1992年才退休。

21世纪初,为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50周年,应朝中友好协会邀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等单位发起了“找英雄、颂英雄”活动,苏兆丹这位战斗英雄才在50年后为人所知。

如今,我们都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却更不该忘记这些为新中国付出过汗马功劳的人,不忘历史,更不忘英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