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身千里之外,心情就像利川凉爽的風,一样的爽。躲开火炉武汉八月的酷暑,黄陂区作家采風团一行10人于2018年8月2日来到了凉都利川,近日已满载文化交流成果回到了家乡黄陂。
有笔在手写风流,乐为时代唱大风。黄陂作家进利川,深入各大景点,体验风土人情、采集素材,挥笔舞墨写利川,以优美的文字对外宣传大利之川的无穷魅力。黄陂作家功底深,人人皆是大诗人。作家罗树青,专心吟诗忘用餐,诗兴大发在利川。著名画家王学文先生现场泼墨画马四幅,中国民间彩词第一人明德运先生,兴致勃勃地隆重主持了“向利川文学爱好者献画文化交流仪式”。高手在木兰故里,黄陂作家人人身怀绝技。采风活动中,黄陂作家明德运先生舞步优雅,具有画家气质的男高音王学文先生,高歌一曲又一曲,现场掌声不停。女中音邓付荣、陈耀平、陈良芳三位作家的声音好甜美,柔情绵绵,余音回荡恰似邓丽君,曲曲打动每个人的心。
一路笑声一路飞,踏遍利川山和水。颂歌曲曲放声唱,佳作千首齐赞美。千里江山铺锦绣,水绕山环不思归。利川一曲龙船调,唱遍大江南北;一棵水杉王,根植大地600多年,一个腾龙洞,是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风景诡异。好山好水好风光,好歌好景好气候,夏日炎炎来到世外的清凉之地利川,手机里不时收到家乡高达40℃的高温报警,而利川是名副其实的凉都,市内气温始终保持在20℃左右。走进腾龙洞,洞内的气温还要低,才10来度,走进洞的深处,漆黑一片,灯光在闪烁,畏寒的人须穿长袖才可进入,我穿着短袖,冻得发抖,一路同行的作家多次对我说,实在不行,租件衣服御寒吧。天气清凉,又是集体采风,心情自然大好。
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探腾龙。不进腾龙洞,不知洞府之神奇。世界最大的特级溶洞———距利川市城区6公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腾龙洞,是一个由无数个洞府构成的神秘地下世界,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奇、秀、险”而驰名中外。洞中有山,山中有洞,卧龙吞江,玉洞腾龙,震撼人心。
【世界最大的特级溶洞:腾龙洞内的“激光秀”剧场】
闯过圆堂关,又见妖雾山。一路上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线。夷水韵,土家风,深宫如梦幻觉中。游人不进神仙府,洞里焉知有几重?腾龙洞很大很大,景区总面积高达69平方公里,我们走也走不到尽头,走累了,我们只好乘电瓶车,沿途观風景。望着腾龙洞两边成排的商铺,望着车来
车往,人山人海穿行在其中,我仿佛走进了利川城区的闹市中心。举目望洞顶,我还以为是飘着白云的蓝天。根本分不清人到底是在洞内,还是在洞外。
走遍千山万水,我见过的洞很多,哪有这壮观呀?腾龙洞怎么这么大呀?
【腾龙洞内的 “土家族歌舞会”】
我们又是乘车,又下车走了整整一上午,是不是走到了洞外呀,你看天多么蓝!同行的作家告诉我,那不是白云蓝天,那是高不可攀的洞顶。
腾龙万古卧山前,张口吞江饮玉泉。声势犹雷喧窄谷,风光似画隐山间。洞存百里神工景,穴演多场戏剧篇。不看歌舞剧,不识土家族人之美。随着人流,我们一边听着瀑布轰隆的涛声,一边沿着脚下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青石板道向前走去,在溶洞深处, 高明的投资商抓住游客猎奇的心理,精心打造每一个景点,还在天然穹隆型溶洞大厅,搭起了一个大舞台,采用投幕背景,呈现出一种古朴、原始、自然、生态的环境氛围。环境奇特的自然溶洞配合时尚、现代的灯饰,给人一种神秘与神奇的环境氛围体验。腾龙洞内,我们观看了大型情景歌舞剧《夷水丽川》和激光秀,宣传土家民风民俗。利川关于腾龙洞的传说有很多,以俊龙和山妹的爱情最动人。他们俩倾心相爱,屡遭磨难,仍痴心不改,真挚的爱恋通过激光秀表演得荡气回肠。大型情景剧《夷水丽川》由舞蹈、对唱配合解说等多种的形式组成,通过《白虎雄风》、《巴裔风情》和《龙船古调》三大章节,充分展示了土家女儿会、摆手舞、哭嫁、上刀山、龙船调等代表性的土家族、苗族民间艺术。开场序曲中,一阵锣鼓,满场野性张扬,表演者狮子甩头,秀发横飞。洞中观剧情,往事越千年。在短短五十分钟内,从古至今,跨越了几千年。整台演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演出采取现代高科技穿插应用,配有升降舞台、移动的吊脚楼等舞台景观,场面大气壮观,整台歌舞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整体效果美轮美奂,让人看后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声光电在洞中交相辉映,变幻莫测,仿佛让我们的身心也融入其中。演出完毕,我们返回洞口,而腾龙洞的震撼之美,洞中古老的乡土歌舞风情,还久久在我脑海中萦绕再现。
【在龙船水乡風景区,世界级民歌妹娃要过河《龙船调》起源的地方合影】
吟诗一路兴未尽,忽闻江面起歌声。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山歌伴随着你,山歌,是恩施利川永远的文化遗产和骄傲。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清江水呀,不怕险滩弯又多……”利川龙船水乡风景区,是清江流域土家人的母亲河———八百里清江的源头,是世界级民歌妹娃要过河《龙船调》起源的地方。这里青山如黛,田园如画,画舫在河面随波荡漾,阵阵山歌绕耳旁。利川是民歌的海洋,盘歌、孝歌、哭嫁歌内容丰富。龙船水乡有水莲洞和三渡峡两大风景区,我们顺清江泛舟而下,江水碧波荡漾,风光秀丽,两岸山峰耸峙,丛林相映,充满诗情画意。乘船游览,在大家一遍又一遍的掌声中,山妹子唱起了《龙船调》,让人沉醉不已:“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我去拜年哪,呵喂,……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山歌响彻江面,震憾山谷,在江上回荡,好山好水好风景,伴有山歌,那是多么美妙悠闲的享受。龙船水乡熔岩洞里是个天然的录音棚,洞里的回音极好,被折射的声音余音袅袅地来回飘荡,我们坐在船上,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
佛宝山風景区,更令人难忘是峡谷飘流。吃过中饭,我们拿着票,领取防护衣裤,安全帽和鞋子,穿戴好后,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俩人一组一艘橡皮船。在等待漂流时,仰望峡谷两边山峰直刺云霄,一道瀑布在上游从天而降,像脱缰的野马向下游奔腾而去,眼望之处,险滩激流,浪花飞溅,奇险无比。听着朋友们向下漂流时发出的尖叫声,我知道,我人生的第一次漂流就要开始了。迎面就是一大斜坡,激流直冲乱石,浪花四溅,真有些胆颤心惊,我双手抓紧两边的扶手,船顺着流水向下猛冲,无法左右方向,也不知道东西南北,浑身上下一阵冰凉,在惊叫声中漂过第一个险滩,还未缓过神来,又是一阵猛烈撞击,一会朝前,一会朝后,头晕眼花,紧接着一阵巨浪铺天盖地从头顶直压下来,淹没全身,令人至息和恐慌,橡皮船在岩石上左撞右碰,忽前忽后,跌宕起伏,经过一次又一次猛烈撞击,逐渐适应之后的我,已经不再担心和害怕了,心里还期待着那浪涛淹没的刺激和激情的碰撞。
恩施县级市利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靠清江滋养的利川,无时不在对周边历史文化兼容并蓄,经过不断的积淀,利川早已形成以龙船调为主要风格的土家族风貌。今天,利川人侃侃而谈中,如数家珍般将自己歌舞之乡、山药之乡、洞穴之乡等桂冠娓娓道来,一首歌(龙船调)享誉华夏。在赞叹历史和造物之神,赋予利川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优势之余,利川的避暑则更是独领风骚。
【在利川佛宝山风景区,最前面的是画家王学文先生】
利川民俗采風,每天都有好心情,带给我们黄陂作家的感悟、收获太多太多。“世界那么热,我想去利川”,利川凉爽的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蓬勃发展的民宿旅游给黄陂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国各地前往利川的游客,大多选择当地的民宿住下来。利川民宿漂亮、整洁,周围环境好,群山环抱,空气清新,价格便宜,包吃包住。利川民宿家家户户没安空调,也用不着安空调,我们在炎炎夏日,住在离利川市区三公里的溪山泉生态民宿,晚上十分凉爽,睡觉还要盖被子,利川是真正避暑的好地方。利川人待客热情,老板欧阳金花女士一脸笑容,每餐为我们做上10个菜。我们住得难舍难分,临走时,老板欧阳金花女士为我们还特意准备了挂面过早,说挂面有牵挂我们之意,面对主人的深情,我们的明德运主席临上车时,还两眼泪汪汪地向欧阳金花女士的母亲挥手动情地道别:“老奶奶,再见!”
利川人文气息浓郁,风景秀丽,是文化创作的一方沃土,奇异的风景,独特的风情,令黄陂作家们欢欣感慨不已,纷纷表示要拿出具有新意的作品来,有的作家甚至当场在手机上创作了诗文,发到群中进行交流。
满载诗囊歌声欢,踏上归途久回望。利川有灵山,灵山卧白虎;利川有秀水,秀水藏腾龙;利川是宝地,宝地出名士。利川,因其灵山秀水之姿,衍生出一首首动听的民族歌谣;因其藏龙卧虎之势,演绎出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又因其风水宝地,蕴藏着珍贵的土家文化和古建筑群。采风利川,收获满满。黄陂作家文学功底深,人人都是精英。一路开心高歌,一路吟诗到黄陂县城。(作者:程竹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