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18 日、19 日或 20 日。雨水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的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人们常说的 “春风送暖” 在这个节气会体现得非常明显。俗话讲“旱不旱,雨水早看天”,2025年雨水多吗?看农谚咋说。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这里的“三大碗”是一个形象的说法,用来形容降雨量之大,它并不是说真的要用三个碗去接雨,而是借此表达雨水节气时降雨比较多,简单来说就是,如果雨水节气时降雨真的如此之大,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河小河都会因为持续的降雨而水位上涨,甚至可能达到满溢的程度。
雨水有雨,一年多雨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雨水节气这一天下了雨,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里,降雨量可能会比较充沛,即“一年多水”。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雨水节气这一天下雨,那么整个农历二月可能都会雨水不断,降雨天气会比较频繁。
雨水无雨,夏至无雨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在雨水节气这一天没有下雨,那么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降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雨水一日晴,夏季热不停
这段话的含义是如果雨水节气这一天天气晴朗,那么当年的夏季可能会比较炎热,且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雨水节气标志着降雨量的增多,这是春季气候变暖、冰雪融化、水汽上升凝结成云并降水的自然现象。
在这个时期,适量的降雨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俗语讲“雨水有雨庄稼好”,这也表明雨水节气下雨对庄稼生长非常有利,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水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也有助于丰收。
注意保暖
雨水节气虽气温有所回升,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早晚温差大,要注意 “春捂”,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预防潮湿
此时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增大,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可使用除湿机或放置石灰、木炭等干燥剂防潮,防止衣物、家具等发霉。
调节心情
天气多变可能会影响情绪,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多晒太阳以舒缓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起居有常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补充水分
降雨增多并不意味着人体不需要主动补充水分,应适量多喝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写到最后
按照俗语的说法雨水节气当天下雨的话,那么未来的降雨量可能会比较充沛,如果在雨水节气这一天没有下雨,那么未来的降雨量可能会比较少。
现代气象学认为,天气变化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海洋温度等,其实俗语更多地是一种民间经验的传承,大家仅做参考就行了。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