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找了个“体面认输”的台阶,请世界记住这个戏剧性的日子——4月10日!
4月9日,中美关税战再度升级,中国果断宣布对美方商品加征50%的对等关税。
这一下,特朗普猝不及防,整个人情绪如同过山车,在社交平台上一连发布了七条短消息,试图安抚焦躁不安的美国公众:“冷静点!我们会赢!美国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但到了午夜,他终于撑不住了。
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将提高至惊人的125%,并同步宣布暂停对其他75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并设定90天的“观察期”。
表面上,这是一记“重拳”,但内里却是虚张声势,所有的招数都像是强撑面子。
特朗普关税大戏
要搞清楚这事儿,得先回头梳理一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4月2日,特朗普突然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经济紧急状态”,声称要“纠正几十年来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
他提出一项史无前例的新政策: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10%的基础关税,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约60个国家加征惩罚性关税。
中国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当天对华商品的综合关税税率直接飙升至34%。
这番操作顿时在全球市场掀起轩然大波,欧美、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的股市普遍跳水,国际贸易气氛一夜之间变得紧张无比。
面对美国的单方面挑衅,中国没有沉默。
4月4日,中国正式宣布反制措施: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并严厉谴责美国滥用国家力量、破坏国际规则。
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到了4月8日,关税战再度升级。
有接近70个国家陆续表示希望与美国进行磋商,寻求豁免关税,而中国则率先加码,推出新一轮报复性关税政策。
美国政府则进一步升级威胁:如果中国不在4月9日中午12点之前撤销新关税措施,美国将再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
4月9日凌晨,白宫发言人确认,美国将从当日午夜零时1分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额外50%的关税,届时对华关税总税率将达到惊人的104%。
中国方面随即强势回应,宣布自4月10日12点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全部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84%,并表态将把美国告上世贸组织,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部也发声,发布留学安全预警,提醒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目的地。
特朗普暂停加税:缓兵之计还是分化策略?
就在全球都紧盯着中国将如何回应美国高达104%的加征关税之际,特朗普却突然画风一转,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宣布对除中国以外的75个国家暂停加征新一轮关税,同时将原定的税率统一下调至10%,并设定为期90天的谈判缓冲期。
这一举动与他此前一贯强硬、咄咄逼人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不禁疑惑:这位前总统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CNN在第一时间发出评论,称“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特朗普精心布局的剧本”,并直指其中的政治算计。
这场看似“让步”的变脸,其实是一场赤裸裸的阳谋,特朗普通过制造全球性危机,再假装退让,以此为筹码诱导其他国家与美国重新坐上谈判桌。
更深一层的逻辑,是试图“离间计”式地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支持体系。
通过对他国暂时松绑,特朗普希望打破中方在多边贸易中的联合阵线,把其他国家拉拢到自己这一边,从而实现“集中优势兵力”对付中国的目的。
从后续反应来看,特朗普的策略初见成效。
不少国家在暂停加税后态度缓和,公开表示欢迎美国的“务实姿态”,并表示愿意重启贸易磋商。
中国的应对和美国的困境
中国也不是毫无准备,面对特朗普政府节节紧逼、节奏紧凑的关税攻势,中国早已未雨绸缪,展开多维度、系统性的应对策略。
中国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毫不退让地采取坚决反制措施,不仅在关税层面以牙还牙,更通过向WTO提起诉讼等手段,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自身合法权益,展现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
中国还积极推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扩大内需、提升内循环韧性的战略路径上。
通过发展高科技、推动消费升级和深化区域合作,中国逐渐削弱了对美国市场的单一依赖。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开始在海外设点布局,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成为中国制造的新落脚点。
这种全球化转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美方的关税壁垒,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战略调整能力和灵活反应速度。
不过,特朗普的如意算盘真能奏效吗?
美国国内的回响已透露出不同声音,虽然美股在暂停关税消息后出现短暂反弹,但这更像是市场对不确定性缓解的一种条件反射,而非对政策方向的认同。
大量经济学家发出警告,指出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可能损人不利己,治标不治本,最终反噬自身经济,甚至动摇美国的国际信誉。
关税提高,说到底终究是要由普通民众来买单。
对消费者来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生活成本攀升,从食品、家电到日用品,几乎无一幸免,实打实地蚕食了他们的钱包。
美国多家智库发布报告指出,尽管政府试图通过“爱国叙事”掩盖事实,但短期内的通胀压力和市场不确定性已经对普通家庭构成沉重负担,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首当其冲。
即使这90天的暂停期能换来某种协议,美国经济所承受的冲击已难以逆转。
从供应链波动到投资者信心动摇,企业推迟扩张计划、资本市场波动频繁,这一切都加剧了经济下行的风险。
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主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所谓的“让步”只是权宜之计,实质上关税结构并未改变。
更引发质疑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然鼓吹自家公司的股票,声称“特朗普媒体科技是购买的绝佳时机”,这一举动引发了舆论的巨大反弹。
他是否真的在为国家利益而战,还是打着贸易战的幌子为个人商业谋利?这个问题,越来越值得深思。
从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高调宣布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础关税起,到4月10日全球关税战全面升级,不过短短几天,美国的贸易政策就发生了从“全面出击”到“集中打击”的迅速转变。
特朗普以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为由,试图用关税手段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尤其是孤立中国。
他在这个过程中制造紧张局势,再突然宣布对其他国家暂停加税、调低税率,意图明显:分化瓦解中方潜在的国际支持,最终集中火力对付中国。
这90天的“暂停期”,说是谈判窗口,实则是一场有预谋的战略博弈,是特朗普打出的“缓兵之计”。
贸易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被裹挟其中的输家。
唯有通过理性对话与平等协商,才能解决争端、化解危机,重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
4月10日或许并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较量的起点。
参考信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4-10,《特朗普对华关税提至125%,只因中国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