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10元被嫌抠后续!孩子被公益组织除名,家长收到明嘲暗讽式道歉

社会鱼还未吗 2025-01-25 05:18:27

要饭的还嫌弃粥馊?捐款还搞嫌贫爱富?网友称孩子把零花钱拿出来献爱心却被公益活动组织者说捐10元太抠了!

投诉后公益组织将孩子除名,这怎能不让人气愤,如今事件迎来新后续,捐10元家长称收到明嘲暗讽式道歉……

事件回顾

在山东济宁,刘女士的两个孩子碰上了糟心事。

当地的济宁晓娅慈善公益中心发起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募捐活动,刘女士家的两个孩子也积极响应,各自拿出 10 元零花钱想为公益出份力。

孩子的零花钱都是平日里做家务一点点攒下来的,虽说数额不多,可每一分每一毫都饱含着他们对孤寡老人的关心。

刘女士按照要求,将 20 元转给活动发起者,满心期待能为公益添砖加瓦,没成想等来的却是一盆冷水。

对方拒收这笔捐款,还回复“抠”,直言团委决定以后不收 10 元捐款。

这让刘女士心里很不是滋味,捐款本就是凭自愿,不论多少都是一片心意,怎么能因为钱少就被嫌弃呢?

这和“要饭的还嫌弃粥馊”有什么区别?要饭的人有粥喝就该感恩,做公益的人怎么能嫌弃捐款少呢?

孩子被除名

气愤不已的刘女士向济宁市民政局投诉,希望能讨个说法。

1 月 22 日晚,公益组织负责人出面道歉,称是工作人员言语不当。

可道歉没过多久,刘女士就收到孩子被该公益组织除名的消息。

本以为事情能得到妥善解决,结果却被反咬一口,这让刘女士又气又无奈。

家长收到明嘲暗讽式道歉

1 月 23 日,刘女士在爱心群内提及孩子被除名一事,陈某某的回复更是让她火冒三丈。

陈某某的话看似在道歉,实则满是嘲讽,像“因为捐 10 元钱值得生气不?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句子没连贯没戴眼镜,没审阅就发出去了。谢谢您的大爱无疆”,这种回应根本没有一丝真诚,完全是在暗讽刘女士不该因为这点小事计较。

做公益的意义何在

公益组织本应是汇聚爱心、传递温暖的地方,绝不能搞“嫌贫爱富”那一套。

每一份捐款,无论金额大小,背后都是一颗善良的心。

如果因为捐款数额少就区别对待,甚至恶语相向,那公益的意义何在?

那些孩子满心欢喜地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想着能帮助别人,却换来这样的对待,他们幼小的心灵该受到多大的伤害。

再看看济宁晓娅慈善公益中心,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涵盖慈善救助、赈灾救助等多种公益活动,本应以身作则,可这次的行为却严重违背公益精神。

民政局已经介入调查,希望能彻查此事,给刘女士和孩子们一个公道,也给社会大众一个交代。

公益事业需要的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要是公益组织都变得功利,只看重捐款数额,而忽视了爱心本身,那这个社会的温暖又从何而来?

希望通过这件事,所有公益组织都能引以为戒,真正做到“一分也是爱”,别让那些怀揣爱心的人寒了心,让公益回归纯粹,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得到尊重和珍视 。

网友热议

“请问捐的钱,去向哪里了?有没有公示?公示以后有没有核实?”

“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捐款,同学都捐5毛1块,我捐了我的一星期的零花钱10块,觉得自己好无私,就为了让老师表扬我一句。”

“大家记住,捐款一定要亲自交到被捐者手上,任何机构都不要相信。如果没那个精力和时间,就宁愿不捐。”

“查查这家公益组织的资金账目,没问题才奇怪了。”

从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大众对公益组织深深的质疑与担忧,这起“孩子捐10元被嫌抠门”事件,是推倒信任多米诺骨牌的那只手。

网友们纷纷将矛头指向公益组织的资金流向,在过往,不少公益组织因资金使用不透明、账目混乱被曝光,让公众对公益组织的信任大打折扣。

还有网友分享自己的捐款经历,唤起了大家对纯粹善意的怀念。

小时候的捐款,没有复杂的考量,只是单纯地想帮助他人,哪怕只是为了得到一句表扬,那份纯粹的善意也无比珍贵。

可如今,济宁晓娅慈善公益中心这样的事件,让大家对公益的热情被浇灭。

曾经满心热忱捐款的人们,开始担心自己的爱心是否会被辜负,担心善款是否真的用在刀刃上。

当公益组织失去公信力,公众宁愿选择不捐,也不愿让自己的爱心打水漂。

这场风波不仅关乎一家公益组织的声誉,更关乎整个公益行业的未来走向。

相关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对济宁晓娅慈善公益中心展开全面审查,同时,也应借此机会完善公益组织监管体系,建立更严格的准入门槛和更透明的监督机制。

只有重塑信任,公益事业才能重回正轨,真正发挥其扶危济困、传递温暖的作用。

对于“孩子捐款10元被说抠门”一事,大家怎么看呢?你们都有捐过款吗?以后还会继续捐款吗

0 阅读:1

社会鱼还未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