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每年的315晚会总会揭露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让不少消费者松一口气,然而在这一年度的曝光中,我们常忽略那些躲在角落里的隐形杀手。
这些商品看似无害,甚至被包装成“健康”食品,实际上,它们可能正悄悄潜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你是否曾经购买过看似便宜又实用的商品?你是否曾经因为贪图便宜而忽视了产品背后的隐患?

创可贴,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小物,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它。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市面上流通的创可贴并非都能为我们的伤口提供有效的保护。
特别是那些廉价的创可贴,它们常常因为低价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些便宜的创可贴,背后潜藏的危害却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实验室测试表明,许多便宜创可贴的细菌总数远远超出国标的规定,部分产品的细菌数量甚至是标准的47倍以上。
低质量的创可贴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甚至可能使用了不合格的胶水或者原料。
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伤口的感染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假如在创口上使用了不合格的创可贴,细菌通过伤口进入身体,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发炎,甚至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健康问题。

更严重的是,有的劣质创可贴甚至可能导致伤口溃烂,最终导致截肢,浙江一名患者使用了便宜的创口贴,导致伤口感染,最终不得不截肢。
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类问题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劣质创可贴的存在让伤口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来说,危害更加严重。
这些创可贴虽然看起来包装精美,外形设计时尚,但消费者却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伤口需要的,是干净和无菌的环境,而不是廉价和劣质的原料。

即使是小小的伤口,如果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在购买创可贴时,价格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标准。
真正能够保护伤口的,是高质量的创可贴,它们能够有效防止细菌进入,同时帮助伤口愈合。

夏天一到,拖鞋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必备单品,舒适、透气、易穿脱,拖鞋无疑是最适合炎热天气的鞋款。
然而市面上许多看似普通、价格便宜的拖鞋,背后却隐藏着健康的巨大隐患,尤其是那些号称“舒适感爆棚”的拖鞋。
所谓的“踩屎感”拖鞋,通常是那些使用了劣质PVC材料的产品,为了让拖鞋看起来柔软舒适,厂家往往会加入大量的增塑剂。

增塑剂的作用是使塑料更加柔软和有弹性,但这些化学物质却不是无害的,最常见的增塑剂之一,邻苯二甲酸酯,广泛存在于这些便宜的拖鞋中。
邻苯二甲酸酯不仅会给拖鞋带来软弹的触感,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实验室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超标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生殖健康,甚至被认定为一种致癌物。

最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品牌的拖鞋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并不严格,这意味着即便是那些看似普通的“踩屎感”拖鞋,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有害物质。
例如一些低质量的拖鞋在进水或潮湿的环境中,往往会散发出一种刺鼻的异味,这种味道实际上来自拖鞋材质中的有害物质。
尽管这些气味让人感到不适,但它们往往被消费者忽视,事实上,拖鞋的材料如果质量不合格,长时间与皮肤接触,会导致过敏、皮炎等一系列皮肤问题。

特别是对于儿童或老年人来说,这些问题可能更加严重,不仅如此,劣质拖鞋还常常在设计和制作上存在缺陷。
许多低价拖鞋的缝隙较大,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它们的透气性和防水性差,容易在潮湿环境下发霉。
虽然拖鞋看似非常柔软,给人一种舒适的“踩屎感”,但过度柔软的底部并不适合长时间行走。

拖鞋设计不良可能导致脚部不适,长时间穿着甚至可能引发足部问题,如扁平足、脚趾畸形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不良的设计可能增加摔倒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穿上不合格的拖鞋可能导致严重的摔伤。
因此在选择拖鞋时,消费者需要更加谨慎,一个看似价格便宜、舒适感十足的拖鞋,可能正是通过牺牲质量和安全换来的“舒适”。

竹荪这种在东南亚和中国部分地区被视为美味的食材,常常出现在高端餐厅和家庭的炖汤中,它那独特的口感和对汤品的提鲜作用,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道“美味”的背后,潜藏着一个严重的健康隐患——硫磺处理过的竹荪。
为了保持竹荪的颜色和延长保鲜期,一些不法商家使用了大量硫磺进行熏蒸,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危害了竹荪的天然风味,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传统的竹荪在自然状态下呈淡黄色,并且有一股清新的菌香味,使用硫磺熏蒸的竹荪往往颜色过于洁白,几乎像是经过了漂白一样,甚至会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臭味。
这是硫磺在竹荪表面残留的迹象,硫磺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中,尤其是在干货和一些蔬菜水果的处理中。
虽然硫磺本身不是剧毒,但它的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却不可小觑,长期食用含有二氧化硫的竹荪,可能对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气喘、咳嗽,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肺部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二氧化硫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大量摄入这种物质可能引发慢性中毒症状,甚至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
尽管硫磺的使用在食品行业中并不罕见,但过度使用,特别是在竹荪等天然食材上的使用,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的硫磺或者过量使用,使得竹荪表面残留过多的有害物质,这无疑增加了食物安全的风险。

消费者在购买竹荪时,往往难以从外观和气味上辨别是否被硫磺熏蒸过,大多数竹荪的包装上并没有明确标注是否经过硫磺处理,更没有任何警示标识。
即便是看起来新鲜、洁白的竹荪,也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因此,购买竹荪时,消费者应当特别注意其来源和生产过程。
通常天然竹荪呈现出淡黄色,且带有自然的菌香,若竹荪的颜色过白,或是有强烈的化学味,消费者最好选择放弃。

除了外观和气味的判断,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泡水的方式来检测竹荪的质量,正宗的竹荪在浸泡水中时,颜色应该不会褪色,而是保持自然的黄白色调。
如果竹荪一泡水就掉色,说明它可能经过了硫磺处理,最好不要食用,为了确保食材的安全,选择正规品牌和有良好信誉的商家非常重要。

此外购买干货时,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包装简陋、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的商品,这样不仅能避免购买到经过非法处理的竹荪,还能确保购买到的新鲜食材不会含有其他有害物质。
虽然竹荪被认为是高端食材,但它的健康风险却被许多消费者忽视,食物的外观和口感往往让人产生错误的安全感,认为它们是无害的。

在许多家庭的日常饮食中,面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手擀面、刀削面,还是市场上出售的速食面条,它们都因便捷和美味,成为了许多人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有些看似新鲜、便于保存的面条,其实可能正在悄悄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
尤其是在一些菜市场和小超市里,我们常常能看到那些即便长时间存放,也丝毫不变质的“新鲜”面条,这些面条背后,却隐藏着一种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危险物质——甲醛。

甲醛作为一种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中,尤其是在木材、纸张和布料的防腐处理中,为了延长面条的保质期并保持其外观的“新鲜”,一些不法商家选择用甲醛浸泡面条和饺子皮。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面条发酸变质,也能让面条保持色泽,但它的危害却是极为严重的。
甲醛本身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和摄入甲醛,不仅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还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引发癌症。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消费者在食用这些不合格面条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潜在风险。
甲醛的使用并非无处不在,但当它与食品接触时,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便显得尤为危险。
即便是极小剂量的甲醛,也会被人体吸收并积累在体内,对内脏器官和免疫系统产生毒害作用。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弱的群体来说,长期摄入甲醛,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当消费者看到那些颜色鲜亮、看似新鲜的面条时,若没有仔细甄别,很容易就会被它们的“新鲜”外观所迷惑,忽视了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的致命风险。
更为糟糕的是,甲醛不仅仅影响面条本身,在一些小作坊里,商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常常会使用劣质原料,甚至回收剩余的面团重新加工。

这样制作出来的面条,其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即使它们经过了甲醛的“防腐处理”,在口感和质量上也远远达不到标准。
长期食用这样的“假鲜面条”,会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包括慢性中毒、内脏器官损伤、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消费者在购买面条时,常常忽视了其中的这些潜在隐患,即便是面条这种看似简单的食品,选择不当也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如何在琳琅满目的面条产品中辨别出那些真正安全、健康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市面上各种标榜“新鲜”的面条产品,消费者应该保持警惕。
尤其是那些在常温下能够保持新鲜数天不变质的面条,它们可能已经通过化学物质进行过“保鲜”处理,而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对健康的巨大威胁。

通过以上对日常用品和食品隐患的揭示,可以看出,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廉价商品,实际上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
从创可贴到拖鞋,从竹荪到零食,这些看似无害的物品,如果不加以辨别,很可能会悄悄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每一份“便宜”背后,可能都隐藏着对身体的潜在危害。
参考文章科普中国2019年3月17日《爱买鲜面条、饺子皮的人,当心吃出白血病,一定要注意! 》

光明网2024-03-21《“踩屎感”拖鞋,可能正在毁掉你的脚……》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