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美国,这一事件凸显了国际政治中棋子角色的无常。在经历与特朗普的激烈争执后,美国迅速对泽连斯基发出离境通知,并开始推动乌克兰更换领导人,以便重新开启和平谈判的进程。 关于此事,不仅台当局、国民党表示震惊,欧盟及冯德莱恩亦然。
之前对我国的傲慢态度持续已久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如今对华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据德国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正积极致力于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并主动提议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重新纳入中欧合作议程。这一举措表明,欧盟正逐渐转变其对华关系策略,从原先的对抗姿态转向更为积极的合作态度,真正致力于将中欧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关系落到实处。
在冯德莱恩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欧盟官方亦对外明确,欧盟贸易委员将不久后访问我国,旨在推动中欧间经贸关系的深化与发展。 展望2025年及以后的中欧关系,将不再延续拜登时期的对抗态势,欧盟将逐步实现自我独立,并积极深化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那么,素来亲美的冯德莱恩及其领导的欧盟,为何如此迅速地调整了其立场呢? 最直接的触发因素是泽连斯基在白宫遭遇的“羞辱”,这使欧盟内部产生了唇亡齿寒的担忧。美国表态若放弃乌克兰便放弃乌克兰,迫使乌克兰做出妥协。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意味着美国可能对欧盟采取类似手段,这无疑让欧盟感到寒心。
在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之际,美国似乎倾向于抽身事外,对欧盟的困境和利益置若罔闻,甚至有迹象表明,美国可能对俄罗斯施以援手,有意参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经过三年多的俄乌冲突,美国似乎已与俄罗斯握手言和,唯有欧盟与乌克兰仍身处风雪之中,备受煎熬。这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及欧盟感到颇为无奈。
实际上,欧盟早已应当意识到,美国与欧盟所标榜的联盟关系,实则是对欧盟的操控,并非真正为欧盟的利益着想。古语有云:“成为美国的盟友,其危险程度远胜于成为其对手。”此言不虚,正是此理。 可以说,未来,若欧盟真的选择调整其政策,无论是深化还是浅化与我国的关系,冯德莱恩可能并非主导人物,其角色可能被边缘化。这一切将取决于欧盟内部的底气以及与美国交涉的成效,同时,还需关注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中的最终立场及其影响。
她的话不能信,特朗普给她一个眼神就会扭头。
问题是冯德莱恩有没发表过这样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