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2024年立冬的具体日期是11月7日,时间为:凌晨6点19分49秒。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5f78b320841bedb509850d9802aec1.jpg)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add8a90462d2cc81b36d658752eba5.jpg)
立冬时节,寒风乍起。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立冬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吕氏春秋·孟冬》载:“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56a1ec6107483824486c7d70b454ab.jpg)
1、立冬三侯:
一候水始冰,此节气水已经开始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此节气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后,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实际是候鸟南迁避寒之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b7a4584614bb8b2d51c0818de2b3b9.jpg)
2、立冬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a57cda8010a51bdffbc75364f0ec98.jpg)
节气谚语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相传东汉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沿途见许多百姓因为天冷耳朵都冻坏了,于是在黄河边支了口大锅,把羊肉、辣椒等驱寒的药材放进去熬,捞出来切碎后包成像耳朵一样的饺子再下锅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ceeee1953f5b599457f796c9eb8aa3.jpg)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暖“
立冬为冬天之始,老一辈人常常以立冬当日的天气来预测整个冬季的气候走向。“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即:立冬当日天气晴朗则整个冬天将非常寒冷;相反,若为阴天,则这一年的冬天不会太冷,甚至可能是个暖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55d9cb6737623543f558a85d1ef1ea3.jpg)
天子迎冬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34628d14dbae66d0a2e3dd97d120cf.jpg)
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之养生
3、立冬养生
冬天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3455b3575b13c0abfdcaf7285d8220.jpg)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立冬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2d129ad5c07b333ba73ecdff75cebcc.jpg)
立冬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ea42d6134a81759e79cda3a9032ee59.jpg)
立冬饮食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2d85af87f7a4fdab6d04bfec0b7934.jpg)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阳气根源于肾,故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因此立冬后宜多食养肾食物,以提高人体御寒能力。肾阴虚者,可多食海参、枸杞子、银耳等食物;肾阳虚者,宜多食羊肉、韭菜、肉桂等。
4、立冬饮茶
茶补四季,经过了一秋的“温补”,面对即将到来的“多病之冬”,应该科学地调整一下饮茶习惯了。茶低调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又高调地守护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但以茶养身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何在入冬前挑选到一杯适合自己的茶,来和大家聊聊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55d405d5ca04a03512cfa79c5ba685.jpg)
天气虽然冷了下来,但冬日有茶便有温暖。此时选择普洱熟茶和红茶最好,它们茶性暖,可以保证人们机能的正常运作。喝茶御寒暖身,还可以给胃部保温、助消化,甚至可以预防风寒感冒。最不能错过的一种享受,便是“红泥小火炉,煮茶论江山”的快哉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03e11f08c6a745a9f936546196b8be.jpg)
人体需要加温以抵御寒冷,此节气又是干季向寒季转换的过程,燥的感觉更加明显,饮食宜滋阴潜阳。正象中医古籍《内经》所说:“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也就是说在冬令通过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春天就不会患病了。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早晚温差越来越大,空气越来越干燥,大家都怕冷不想多走动,减少了户外活动,人体自然而然削弱了体力消耗,要怎样才能消耗过剩的热量、并有效补充身体缺乏的水分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6e6b83429ef6630d43beb8664791ce.jpg)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多饮茶了。多饮茶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能清理肠胃。此时品茶宜温、宜顺、宜润,多饮老茶、淡茶、少喝新制的燥火气的茶。比如红茶、黑茶、熟普洱茶、发酵程度重的乌龙茶等。
这四类茶都以存放些时日的茶为好,如果能符合“老”的特征,那就更好了。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立冬时节怎样喝茶最养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425a62af63cbbeb39a785c20eff7a9.jpg)
1、普洱茶
冬天喝普洱茶,既能养胃护胃,又能养心定神,再加上,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带给我们的人生领悟是不一样的。老茶如普洱老茶、老白茶、老黑茶等。老茶茶性温和,茶气足,可以帮助身体以排汗的方式将湿气排出体外,因此饮老茶时,要大碗或大杯饮用,且一定要是热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bae16f8daa919e6a49d7abf097b628.jpg)
老茶中的微生物及有益菌,是调节胃肠道的清道夫。老茶茶汤的水分在体内运化,可以帮助身体带走夏季积聚体内的阳火,性质温和的老茶,没有生茶或者绿茶的寒凉,也没有红茶的温热,是最好的秋季茶饮。
2、乌龙茶
冬天本是凋零衰落的季节,一杯乌龙茶却能够让人打开心境。乌龙茶适合男士或重度喝茶人群饮用。对于茶龄多年的老茶客而言,岩茶更适合他们的“重口味”。而中年人士也更喜欢乌龙的沉稳、霸气以及岩茶的岩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f52791a96ae82d93cc0a6d591f1316a.jpg)
古汉语中,秋者,揫也。万物于此而揫敛也,自然万物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同时,人体的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而饮茶,也同样讲究四季有别,有“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的说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978025a808eb9880d02c1291251143.jpg)
冬天一到,此时饮茶养生最讲究温润之道。而这里首选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青茶汤色金黄,内质馥郁,其味爽口回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584d0af2e6b5d39c3be054a3dde586.jpg)
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温热适中,常饮能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保健大有好处。
只此青绿,云南也有乌龙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951bcb472af07760795fdceea7a38a.jpg)
云南是世界茶源,尤其是大叶种茶树的原生地。很多人认识云南都是通过由大叶种制成的普洱茶开始,在云南,少数民族鲜活的种茶、制茶、吃茶的历史自成一派,源远流长。云南大叶种早已经被证实,除了普洱茶还适合制作绿茶、红茶、白茶,都有着不俗的口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5a78d8ff5fa7ef29a5480c7927bdf5.jpg)
云南也有乌龙茶?
说起“云南乌龙茶”的兴起,台湾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些台湾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的群山中引进台湾、福建等地的优良品种,开辟优质的高山乌龙茶园,种植“思茅乌龙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83bad3ff59c4caf42af78a252902da.jpg)
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又名青茶,茶性平,属半发酵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3ecf6bbf472c91b0fe67176cafcf64.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67f21d6939312f0d52fb672942f09d.jpg)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拔高、纬度低,昼夜温差大,充沛的降水量,还有极高的森林植被覆盖率,造就了云南乌龙茶独一无二的灵魂香气。茶叶质量,取决于鲜叶和制茶技术。其中鲜叶,更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基础,制作工艺是香气的灵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ca4d690910a0b57afc51506486303b1.jpg)
2024年云南高山乌龙茶
车秀乌龙茶,因采用半发酵,轻烘焙的精湛工艺,所以在茶的浓郁度、香甜度和醇厚度里都非常适中。又加上云南的高山,让乌龙茶会带着森林、山场的那种清新清爽的气息,十分很怡人。那鲜甜与浓郁交织的独特口感,蕴藏着大自然的馈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938035ea7134d56ac5c8a34ad44e9e0.jpg)
作为云南贡茶本土企业,车秀团队深耕茶山资源20年余年,对这块土地饱含敬畏与热爱。从普洱茶到滇红茶、白茶、乌龙茶……我们不断探索云南茶的风味边界、拓宽云南茶的产品体系,只为将云南独特山场孕育出的好茶滋味,分享给更多爱茶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c73f2bd4ccf97bfe0a92adbe37c2c1.jpg)
喝茶也是从古至今流传的一种养生习惯,对御寒和养胃都有一定帮助,还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更能放松身心,简直一举多得!
5、立冬诗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ddc3b104c4b787b3db1fd39812450d.jpg)
《立冬》
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9b82d3d3eb7a8c06d2f7eba00fbe41.jpg)
《立冬》
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b205cfdf80fc5b8096319ca919d09b.jpg)
《立冬即事二首》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411efd9dfab2484190eb8af4ce3620.jpg)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1394f094e687370ed167f17b389302.jpg)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方回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50f417fdfe386d6ee7c9fbbe723cfc.jpg)
《立冬日野外行吟》
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77e15d7aab2a4825e7f64e09d92ab8.jpg)
《立冬闻雷》
苏辙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1c8849a3a8c0704a86749272b6867b.jpg)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2597073a02c7667810372e06679b8b.jpg)
《立冬日作》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90fb7601fb8e5810565c966c910feb.jpg)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 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 勘破须饶老作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1ad00fa943dff99ed65efa113ae616.jpg)
《立冬夜舟中作》
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08bdc9d787f5a929169e711e33c3ec.jpg)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77f1e8aa89c05d62be0757c5828b30.jpg)
《立冬》
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ff0b185a9cb87fa8faed17d664593e.jpg)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b80295aec03363c0d62152886ce35c.jpg)
泽青茶道创始人: 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茶,还有一群灵魂有茶气的人。传播茶香健康生活、茶道文化、茶知识,茶文章、茶美学、茶社交等生活方式,为您带来一场愉悦的茶文化体验。 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