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多起大事,常年针锋相对的沙特与伊朗宣布和解后,共同促进也门胡塞武装停火,美国在中东的霸权或将有所松动,美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反制?法国也趁机背刺,这意味着什么?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欢迎大家百度一下“ 也门停战“获取更多关联信息。
首先我们来说说第一件大事,中东迎来“和解潮”。当地时间4月6日沙特和伊朗外长正式会晤,签订了和解的联合声明,并宣布两国即日起恢复中断了7年的2国间的外交关系。紧接着在4月8日,在伊朗等国的斡旋下,沙特、阿曼和胡塞武装代表在也门首都萨那开展了会谈,将有望推动也门和平。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沙特和伊朗之间和解是可以缓和也门内战的。因为也门战争是沙特与伊朗之间矛盾的一个具体体现。在此前错综复杂的也门局势中,沙特支持也门政府军,而伊朗支持胡塞武装,双方的军事援助源源不断的进入也门,这也是当地矛盾持续激化的原因之一,现在沙特和伊朗之间达成缓和,双方可以在也门局势上达成妥协,来推动也门停火促和。
但是从根本上能否解决也门问题,还要看双方进一步谈判结果。也门问题错综复杂,在冷战时期就曾分为南北也门长期对峙,其政府军长期缺乏权威,在统一后又与胡塞武装交火数年,中东各国曾多次斡旋也门问题,但停火协议都很快遭到了破坏。虽然伊朗和沙特现在有意解决此事,推动和解。但要在交火数十年又牵扯到各境外势力支持的错综复杂的国家中,建立和平稳定的秩序谈何容易,具体对各相关方利益的协调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能否顺利解决也门问题还要看各方进一步诚意。
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是美国核潜艇进驻中东。我们知道,美国在中东一直有较深的利益存在,而在沙伊和解之后,美国中东政策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据外媒报道,在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于4月6日会晤时,此时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也突访沙特,对沙特王储萨勒曼表达了自身的不满。并且美国还高调宣称在中东地区新部署了俄亥俄级核潜艇“佛罗里达”号,这表明美国强调了其在中东的军事存在。美国又是派出中情局长又部署核潜艇,说明其对于这次沙伊和解非常不满,尤其是未在其主导下和解。
但沙特和伊朗和解对于美国在中东霸权的根基并没有动摇。美国人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即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网络和中东的军事盟友体系,并没有改变。沙特和伊朗缓和也不代表沙特解除了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仅仅代表“冷落”了美国现拜登当局。并且与伊朗缓和也不是特殊情况,此前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曾推动伊核协议,主动带头和伊朗缓和,只是后来特朗普退出了这一协议,才引发美伊关系再度恶化。因此此次沙伊和解对于美国在中东的政策有一定影响,但还未到动摇美国霸权的地步。
最后一件大事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不做美国跟班。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4月9日,马克龙在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后,接受采访表示,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欧洲不是美国的跟班。
马克龙的这一表态,其意图表达其立场,虽然保持欧洲独立性是马克龙的一贯政策,其也曾推动组建欧洲军等措施,但在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的当下,由于法国此前斡旋俄乌冲突失败,使得法国在欧洲影响力下降,欧洲尤其是东欧各国对于美国的需求反而远超冲突之前,因此马克龙此时再次宣布这一点,一定程度是想要再表示其态度,从而推动与多国合作斡旋俄乌冲突从而挽回法国的威望,并且马克龙在访华后做此番表态也能够加强此前和中方所商谈的合作。
综合来说,在全世界各地区强国越发强烈反对霸权的呼声下,美国未来也可能要重新考虑其外交政策。美国自奥巴马时期开始推行的重返亚太政策,即从全世界各地各冲突中抽身如奥巴马从伊拉克撤军,特朗普宣布从阿富汗撤军等,而集中部署在亚太。但各地区的新冲突或新局势又冲击着美国维持的旧格局,迫使美国不得不集中力量去处理,比如俄乌冲突直接冲击美国在欧洲的核心利益,这可能会使得美国顾此失彼,如果美国应对失当的话,其霸权体系可能会进一步崩塌。因此美国可能会重新考虑其外交政策,对其在全球的部署重做调整。
常言道,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一个国家采取什么外交政策,都要根据其自身优势,根据什么现实情况,采取什么政策来应对。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不是根据其国情和需要所制定,盲目维持其权势的话,只会引起自身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