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迷翘首期盼的CBA季后赛中,篮协终于按下了引入外籍裁判的“启动键”。本是半决赛才计划实施的安排,意外在1/4决赛阶段提前落地。这本应是一项提升裁判公信力、消除“主场哨”质疑的积极信号,结果首秀却遭遇了尴尬开局——主场哨依旧响个不停,错判漏判也接踵而至。外籍裁判来了,为何公正判罚仍无改观?
1. “回场三分”争议成导火索,外籍裁判难解老问题
昨晚的辽宁对阵新疆之战堪称导火索。赵继伟一记压哨超远三分本应点燃比赛高潮,但慢镜头回放却发现,在球进筐之前,他的脚早已踩到了中线,应判为回场违例。裁判组却毫无表示,甚至连引入的外籍裁判也“视而不见”。这一判罚瞬间点燃争议,社交平台上迅速被“赵继伟三分回场球”刷屏,不少球迷质疑:“外籍裁判就只是个摆设吗?”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类似争议判罚并非孤例。弗格冲击篮下撞倒朱旭航,判朱旭航阻挡犯规;张镇麟突破撞翻艾孜买提,又是艾孜买提吃哨。尤为诡异的是辽宁队在整个第三节竟然“零犯规”!这在高强度对抗的季后赛几乎是“玄学级”的存在,主队“无懈可击”,真的合理吗?
2. 外籍裁判沦为“副裁”,主哨仍由国内掌控
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复杂——本场比赛中,担任主裁的依然是国内裁判,而外籍裁判只是作为副裁辅助执法。这种安排形式虽然名义上是“引入外籍裁判”,实质上却并没有改变裁判执法结构的核心格局。既然关键判罚仍由国内裁判掌控,那主场哨、错判、倾向性判罚怎么可能根治?
不少球迷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篮协不是嫌国内裁判水平不够才请来的外援吗?那怎么还让他们打下手?”这一操作让人不禁质疑,引进外籍裁判是否只是走形式、摆姿态,而非真正为比赛公平性考虑?
3. 公平与权威之间的选择,CBA的裁判改革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外籍裁判在其他职业联赛中早已屡见不鲜,如NBA、FIBA的各类洲际赛事中,国际裁判常年担任主裁,他们的权威和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全球认可。而中国篮协此次虽然勇于引入外援,但却没能下定决心放权,把真正的主导权交给外籍裁判。不敢彻底放权,反倒成了让外籍裁判“背锅”的尴尬局面。
也许篮协担心让外裁执掌主哨会冲击既有秩序,甚至引发更多争议。但越是害怕失控,越容易错过改革窗口。毕竟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只是一场比赛的关键误判,也可能彻底摧毁一支球队一个赛季的努力。
总结:裁判改革需更彻底,公平才是CBA长久之基
外籍裁判的引入是好事,但如果只是为了“做样子”,不但无助于提升裁判公信力,反而可能激化球迷的不信任。想要真正打破“主场哨”的魔咒,篮协必须拿出更大的魄力和勇气,赋予外籍裁判充分执法权,让真正的专业和公正回归篮球场。
CBA联赛想要向高水平靠拢,裁判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主场哨不是中国篮球的标签,更不该成为球迷对联赛失望的根源。当裁判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毫无偏颇,那才是中国篮球真正迎来进步的时刻。外籍裁判来了,但篮协要做的,还远远不止于此。
自家球队轻轻碰一下都放大去演,对手重拳出击,裁判都当自己戴了墨镜一样看不见,尺度区别那么大是什么原因?一群盲僧只知道自己收了钱给观众各种假象,之前拥军哨,援疆哨,现在各种像买了的哨,结果出去国外打,有的比赛根本要不到哨,别人跟你上个强度,你就找裁判理论,有用吗?别人裁判理你才怪,一群温室大棚的花朵,就是在国内一些裁判的保护下成长,去到外战难堪大用,国内各种神一样的状态,结果一到国际大赛也就窸窸窣窣拿个两三分,要他站出来就跟打太极的老大爷那样慢磨细咽,一点认真的模样都没有
怎么消除主场哨质疑?你要不让他们赢,他们永远要质疑!要不你把冠军先发给他们,然后把他排除出去大家争除他之外的冠军,这种情况就能好很多!不是哨子好了,是质疑声小了!
裁判比姚明在的时候更疯狂。
这个外籍裁判只是个助理裁判,主裁判还是闫军,这样根本没什么用,要就三个裁判都是外籍才有用。
CBA最大肥差就是财判
感谢闫军对山西队大力支持,当广东队追分势不可挡时果断出手,我作为山西队粉丝对闫军道一声谢谢😜
二哈做什么都对的[点赞][点赞][点赞]
强烈要求篮协更换外籍裁判
外籍裁判是来打临时工的,反正有工资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