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灭亡,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让人惋惜的故事。“靖康之耻”以其惨烈景象,彻底揭示了北宋王朝的腐朽和衰败。
金国军队的铁蹄不仅摧毁了汴梁的繁华,也摧毁了北宋王朝百年的基业。这场悲剧并非意外,而是人为造成的。
这是因为北宋统治者长期以来政治腐败、军事实力衰弱、战略眼光短浅所导致的必然结局,他们需要为北宋的灭亡承担主要的责任。
曾经有四个为国家建立过巨大功劳的显赫家族,他们被人们称为“四大将门”。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和社会变迁,这些家族的影响力慢慢减弱。

尽管他们也曾努力想要改变命运,但是最终这些家族还是没有办法阻止衰败的趋势,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四大将门”的力量逐渐衰退,最终没有能够扭转颓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北宋的“不擅长打仗”的特点,其实在建立之初就埋下了种子。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收回兵权,虽然避免了武将权力过大,但也从此开始了重视文人、轻视武将的风气。

武将的地位被逐渐降低,军队的指挥权被牢牢地控制在文官手里。军队训练也变得马马虎虎,战斗力自然也下降了。
地方上的军事力量很弱,而中央的禁军虽然人数很多,但人员臃肿,缺乏实际作战的经验,因此整体战斗力很差。
这样的军队,实在难以抵挡外来侵略。北宋统治者重视内部稳定,轻视外部国防,采取“守内虚外”的策略。

他们过于乐观,以为花钱求和就能带来安宁,实际上他们并不明白,在国际社会中,只有自身强大才是自保的根本。
这种以金钱换和平的想法非常幼稚,忽略了国际竞争的残酷现实,最终导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和平来自强大的国防力量,而不是妥协退让。
和“岁币”政策,就像喝毒药来解渴,虽然一时缓解了口渴的症状,但长远来看却对身体有害。这种做法营造了一种虚假的和平景象,实际上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危机。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朝每年向辽朝进贡财物,换取边境的暂时安宁。这笔钱财被称为“岁币”,它并没有真正解决宋辽之间的矛盾,反而助长了辽朝的实力,也加重了宋朝的财政负担。
信息来源:《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中记载,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至雄州交割。

表面上的和平掩盖了潜在的危机,宋朝的国力逐渐被消耗,为未来的战争埋下了隐患。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最终未能避免战火的重燃。
“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每年给辽国大量金钱,看似换来了边境短暂的安宁。但是,这种花钱买平安的办法,实际上后患无穷。
巨额的“岁币”加重了老百姓的经济压力,还减少了国防开支,导致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士兵训练不足,作战能力持续下降。

“岁币”政策掏空了国库,也打击了军队的士气,使统治者变得更加懒惰。长远来看,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他们整天沉浸在享乐之中,对于越来越近的危险却好像看不见一样。
更糟糕的是,这种只想和平相处的做法,让当权者变得懒惰和自满,觉得一切都没问题。

为了拿回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和金国搞了个“海上之盟”,约定一起揍辽国。结果北宋这边磨磨蹭蹭,出工不出力,仗打得慢吞吞,后勤也跟不上,军队的腐败和无能暴露无遗。
信息来源:《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八・金盟之变》中记载:“宣和二年(1120 年),遣赵良嗣等使金,约夹攻辽。良嗣等见阿骨打,议约:金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薄燕京;宋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之。事成,以燕云之地归宋,宋给辽岁币如数与金。”
金国在战争中越打越强,也看清了北宋的虚弱本质。
北宋的将领们缺少实战经验,指挥能力差劲,战场上总是吃败仗。比如,攻打燕京的时候,宋军指挥失误,后勤供应也不行,最后输得很惨。

金国在战争中积累了实战经验,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为他们未来南下进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辽国和北宋的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辽国灭亡后,金国直接与北宋相邻,两国之间的冲突迅速加剧。
张觉事件被金国利用,成为了他们南下入侵的借口。北宋在战略上的目光短浅,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覆灭。

靖康之耻发生时,昔日风光无限的“四大将门”也无力回天,北宋的灭亡已成定局。杨家将自杨文广之后,人才凋零,昔日的荣耀已成过眼云烟,无法重现。
折家将世代戍守西北边陲,但在靖康之耻中遭受重创,折可求被金军俘虏,其弟折可存在太原之战中也未能幸免。
折彦质虽然护送宋高宗南渡,建立了南宋,却也无法改变北宋灭亡的命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故土沦陷。

种家将中,种师道坚决主张抗金,但遭到了投降派的排挤和陷害,最终抱憾离世。其弟种师中在太原之战中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姚家将中,姚古奉命带兵去救援朝廷,可惜接连打了败仗,最终被降职。
姚古的养子姚平仲,在汴京保卫战中试图夜袭金军大营,结果没有成功,深感羞愧,选择逃离,从此没了音讯。
信息来源:陆游的《姚平仲小传》:“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
曾经为国建立功勋的姚家将,到了国家危难关头,要么是无法改变局势,要么是消失不见,他们的遭遇也反映了北宋军队的衰弱和崩溃。

1127年,金兵打到开封城下,这座城市失守,北宋王朝就此灭亡。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爆发,是北宋多年来各种问题积累的集中体现。
信息来源:《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八・金盟之变》:1127 年 2 月 6 日,金太宗下令废黜宋钦宗为庶人,次日宋徽宗也被带入金营。1127 年 3 月 20 日,金太宗正式宣布徽钦二帝被废为庶人,北宋灭亡。
北宋军队腐败,将领缺乏才能,士兵害怕打仗,这些现象都表明军事体系已经完全崩溃。
皇帝昏庸无能,奸臣掌握大权,政治变得腐败不堪,这些都是统治阶层腐朽堕落的真实写照。老百姓变得麻木,缺乏抵抗的意愿,反映出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

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北宋王朝的灭亡成为历史的必然结果。宋徽宗追求奢靡享乐的生活,通过花石纲搜刮民脂民膏,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蔡京等奸臣把持朝政,朝廷内部的党派之争不断,政治一片黑暗。
这些举措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力量,人民抵抗外敌的决心也随之消退。金军攻陷开封后,对城内展开了惨无人道的掠夺和杀戮。

徽钦二帝和大量的皇室成员、官员以及普通百姓都被俘虏,押送到北方,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这样的遭遇令人发指。
这场巨大的灾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苦难,影响深远。
那时候还没有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抠鼻][抠鼻][抠鼻]北宋逐渐放弃了北汉人的代表权,向江南人靠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