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谢芳:她唱着青春之歌走向未来

正史笔记 2023-02-18 16:42:58
前言

我们都唱过一首旋律凝重的歌。歌中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老一辈的人比我们唱得更深沉更动情,眼里噙着泪花。

这首歌最早出现在大众耳边是在电影《青春之歌》里。一群流亡青年,在江河破碎、家园被蹂躏时,报国无门,空怀一腔热血,聚在一处悲忿地唱着这支歌,泪水涕泗,荡气回肠。

就是这支歌,就是这个场面,便足以使“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

《青春之歌》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最具震撼力的文学和电影作品之一,可以与当时著名的苏联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名《保尔•柯察金》)、《青年近卫军》等媲美。

谢芳

这部电影的女一号名叫谢芳,她在片中扮演的人物名叫林道静,是个温柔又刚强的女性角色。像许多卓有成就的演员一样,谢芳的名字与那位“共命运同呼吸”的电影人物联到了一起。从此以后,人们提到谢芳,就必谈到林道静,想起林道静的形象,脑海里就浮现出谢芳的模样。

谢芳就是唱着“青春之歌”走向银幕,走向革命文艺舞台的。

从“小家碧玉”到歌剧演员

谢芳原名叫谢怀复。祖籍湖南。1935年她降生在湖北黄陂滠口。她的父亲在一家基督教神学院任教授,是位治学严谨的人。母亲由燕京大学文学系毕业,从事文学职业。一家孩子九个,谢芳排行“老九”。自小所受到的教育和熏染自然与文化多有关系,这对谢芳的成长及气质有着很大影响。但是,她的童年并非能在这样一种“书斋”家庭的“封闭教育”中度过,战乱教给了她许多家长教授所不能给的东西,那就是国家、民族和社会是怎么回事。

她两岁那年,泸沟桥炮声轰鸣,“七七”事变发生。中国军队遭突然袭击,抵抗将士折戟沉沙,日军铁蹄踏破北京市民宁静的生活。谢芳父母携全家老小汇入难民群,逃上海,奔南京,下广州,最后回到也挂着太阳旗的湖北老家,在武汉定居下来。

小谢芳张着惶恐的目光注视着这个被魔鬼蹂躏的世界,在父母的告知下,她知道了民族和亡国奴的含义是什么。

动乱中,悬心吊胆的父母没敢让小谢芳去上学,父母便是最好的老师。母亲不仅懂文学,而且音乐、艺术等知识都很通晓。谢芳从母亲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几年后,谢芳插班进小学,一年半毕业又回家学习。中学也是插班学习一年多便在汉口罗以中学毕业了。谢芳的中小学是在战乱中读过来的,从母亲那里她成了一个爱好文学、喜爱歌舞、擅于弹奏钢琴的女孩子,也出落成带些多愁善感味道的漂亮姑娘。

谢芳

在她家的楼下,解放后住进了中南文工团。她经常在家唱歌弹琴,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气质。文工团让她来唱歌弹琴,觉得很不错,便让她当上了文工团员。那时她16岁,天真活泼,有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

谢芳在文工团原来是唱歌的,演戏则是从1952年参加土改工作队开始的。她和土改工作队一起下了乡,向群众进行土改斗争的宣传。她初次去到农村,对劳苦大众贫困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在话剧《白毛女》里演喜儿。她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但也是从战乱中过来,目睹了劳苦人民的生活,而且在农村又体验了农民那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演起喜儿来,很能感动观众。

在乡下演戏,条件很差,常是连戏台也没有,化妆更谈不上,演戏全凭一种感情。在这次土改工作、宣传群众中,谢芳培养出了一种朴素的感情,按当时的说法是“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缩短了同劳动人民的距离”。

土改结束后,谢芳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她既学演话剧,又学歌剧、豫剧、昆曲、花鼓戏等。文工团是个艺术学校,什么都学,什么都演。她很有灵性,基础也好,加之勤学苦练,很快便成了团里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她在各种不同的剧种中,演过刘三姐、花木兰、《小二黑结婚》里的小芹和《货郎与小姐》中的小姐。由于她的音色好,音乐基础扎实,她成了小有名气的歌剧台柱演员。

谢芳电影剧照

成功是机遇加汗水

来到文工团,谢芳有了一个重要机遇,这便是认识了后来名闻遐迩的大导演、艺术家崔嵬。

崔嵬也是老革命,老演员,数十年出生入死于敌人的炮火之中,创作了《保卫泸沟桥》、《八百壮士》等一系列革命戏剧,领导过抗日救亡文艺演出等,后来兼任中南文工团团长。以后崔嵬调往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演员和导演工作,由于他在《宋景诗》中演的宋景诗、《红旗谱》中演的朱老忠、《海魂》里演的窦二鹏和《老兵新传》里演的战长河,已是举国皆知的硬汉人物。

1959年,崔嵬执导影片《青春之歌》,他在物色举足轻重的女主角时,想起了文工团里那个有着一种特殊气质的姑娘谢芳,便催她前往北京试镜头。当时谁也不敢相信让这么一个从没上过银幕的姑娘来承担大任能成功,谢芳也是惶惶然来到北京。但崔嵬力排众议,对谢芳进行严厉而耐心的教诲,终使谢芳轻装走进《青春之歌》。

与谢芳配戏的主要有女主人公的逃避革命的丈夫余永泽,革命志士卢嘉川,林红以及地下党员江华等,这些角色分别由已很有名气的演员于是之、康泰、秦怡、于洋扮演。影片真实地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由迷悯、悲痛中走上抗日救亡道路的情景,里面刻画的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只知读书、自私自利的余永泽和出卖革命的戴瑜(赵联扮演),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谢芳饰演的林道静

谢芳饰演的女主角林道静,从被余永泽所救以至双双结合,眼见丈夫对贫苦人民的冷漠,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漠然态度,自己对小家庭的窒闷,对火热斗争的向往以及对热血青年卢嘉川的爱慕,终使她毅然地摆脱小家庭。如鲁迅所说的“怒向刀丛觅小诗”,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林道静的思想过程及行为里程,十分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

谢芳虽然是初上银幕,但她所经历以及从父母那里所感知的艺术体验,使她很准确地塑造出了林道静这样一个新女性的典型。

《青春之歌》放映后,在全国反响巨大,几乎所有的知识青年都看了这部电影。23岁的谢芳一举成名。

六十年代初,谢芳正式成为北影厂的演员,这对她无疑是人生一大幸,这既饱含着崔嵬等老艺术家对她的提携,也靠了她艰苦不懈的努力和表演才华。

1962年,谢芳在《早春二月》里出演了陶岚这一女人公。该片根据著名作家柔石的名著《二月》改编,执导者为著名导演谢铁骊,男主角由孙道临担任,另外还有上官云珠、王培,、高博、范雪朋等好几位著名演员出演。虽说谢芳是以文静含蓄、大家闺秀式的形象留在人们的脑子里,但这部影片里的陶岚则大不同于这类形象,这是一个出身豪门,个性解放,我行我素,玩世不恭的女性,演起来需要放开,要演得泼辣、奔放,对男主人公肖涧秋有股“爱你没商量”的气势。

《早春二月》剧照

电影播出后,这部片子里的男女角色都产生了很大轰动效应。谢芳再次蜚声影坛,确立了她跻入明星行列的地位。

紧接着谢芳又拍摄了使她再度辉煌的《舞台姐妹》,这部电影由“南北两谢”之一的大导演谢晋执导。至此,谢芳在中国最负盛名的三位大导演执导下演了三部影片,可谓幸运之极。这是机遇找上了她,还是她以才华寻到了机遇?

谢芳在影片里饰演一名因不堪作童养媳的悲惨生活而逃进戏班,与戏班演员月红结成姐妹。在声色犬马的演艺生活中,月红受骗以至堕落。谢芳饰演的春花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揭露社会黑暗的人生舞台。

这部影片在大手笔的导演谢晋执导下,加上全体演员十分投入而动情的表演,使这部影片又成为当年的排行榜上冒尖之作,大受观众青睐。这部影片直到八十年代还去伦敦国际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达福尔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并获了奖。

香港观众曾发问:“谢芳为什么专演名片?”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固然谢芳演的三部颇具影响的影片,前两部原著就已著名,但由名著改编后的影片,失败者为数也不少。所以,谢芳三部片子的成功,主要还在于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表演水平。诚然谢芳是幸运的,崔嵬、谢铁骊、谢晋三位大导演执导的影片大都成功,谢芳多少也沾了些光,而这种“光”也是要凭自身的本事作依托才沾得上的。否则,导演便也会“赔”了进去。

谢芳

她仍唱着“青春之歌”

风暴十年,谢芳一筹莫展,在生命和艺术都还很年轻时便不得不中断了艺术创造。她最痛苦和伤心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她的恩师和向她指出革命文艺道路的前辈崔嵬,被投入了监狱。“四人帮”对老一辈布尔什维克的残酷迫害,使她的心里淌满了泪水。

在风暴结束后的第一部参拍的影片《泪痕》里,谢芳终于将这心里的泪痕得以展示给人们看。她在这部影片里,第一次演了一个人们原所未见的“疯女人”的形象。多年不见的谢芳,憔悴了,鱼尾纹已爬上了眼角,而那片中角色的目光呆滞、疯疯颠颠,使观众大为吃惊。这个名叫孔妮娜的女人,丈夫被迫害致死,自己遭遇险恶,不得不装疯苟活,向人们显示了一副苍凉凄婉的画面。尤其那场暴露身份,痛说自己和丈夫的遭遇时的痛哭,使观众为之怆然。这也何尝不是谢芳为自己,为恩师,为那些不明不白死去的好友们的哀泣。

《泪痕》在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们心里产生了巨大共鸣,观众都经受了一次“泪的洗礼”。影片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第二次握手》海报

1980年,谢芳参加拍摄了《第二次握手》,她扮演女主角丁洁琼。就人物身份、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复杂性来说,这一人物不次于从前她所饰演的任何人物。由于她娴熟而又具有创造性的表演技巧,终于克服了种种难关,较理想地完成了这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著的疏漏和不足,深化了原著的思想,使人物更加真切感人。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既具传奇色彩,又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及她那豪壮的爱国之情,都令世人叹佩。当李清照被搬上银幕时,谢芳有幸担纲饰演这位宋代巾帼词人。

这一人物不但生活的年代已蒙上厚厚的历史尘埃,而且其惊人才气和奇异性格并非当今常人能理喻。演员要从她那坎坷不平和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一生中,表现出她的爱情理想、文学天才和振国兴邦的政治抱负,实在是一桩相当难的创作。

谢芳埋头于这位女词人的资料和大量的词章妙句中,加上她自小对诗词歌赋和女词人情有独钟,文学功底也是可以的,所以对李清照的理解和感佩也在这探究中得以加深。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这位女词人是令观众满意的,人们以为当今演员能将这么一个千古流芳的女才子、爱国女性表现出六七分就够难为她了。这个人物实际是难以用一部电影表现出的。

谢芳

谢芳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她演戏的空隙时间里撰写了数十万字的文章,既有关于文艺的,也有关于社会的,在她的字里行间,既透着文学才能,也透着对社会和文艺的敏锐思索。

谢芳对艺术的理解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充当一名演员,就是从最大的广度和深度上挖掘人在思想性格方面的无比丰富性,表现人的追求和人的命运。在她演的有影响的影片里,她都尽力从这方面去挖掘,而不是单靠脚本提供的有限素材和空间。她演的林道静、陶岚和竺春花,正是她努力按自己的理解去塑造的几个女性,她们受到了国外一些艺术家的赞赏,称她们是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女性的代表。对于一名演员,这是莫大的称誉。

如今的谢芳,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位老戏骨,健康长寿。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