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8日晨,东线联合国军又一次发起进攻,试图恢复在晚间丢失的阵地。连续几天志愿军晚上进攻,联合国军白天进攻的战斗,已经把联合国军士兵折磨得精疲力尽,当他们蹑手蹑脚向志愿军阵地靠近时,奇怪地是这一次居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抗美援朝
没有听到密集的枪声,也没有等来下雨一样的手榴弹。提心吊胆的联合国军终于爬上了布满战壕的阵地,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惑不解,夜里还把他们打得晕头转向的中国人不见了。让他们更不理解的是,他们满天乱飞的侦察飞机,就跟没有发现神秘的中国军队是如何进入战场的一样,中国军队的撤离,他们又一次什么都没有发现。给上司的报告就只有一句话:中国军队去向不明。然后就继续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瞎转去了。
实际上不仅东线如此,志愿军在几乎在所有战线上都主动与联合国军脱离了接触,但却只有一处例外,这就是飞虎山阵地。
飞虎山位于价川东北,扼守平壤―满浦铁路,距价川、军隅里均不足10公里,地势险要。对志愿军一方,飞虎山是进攻军隅里和价川的必经之路。反之对联合国军而言,则是防守军隅里和价川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军隅里又是高度机械化的联合国军的重要补给基地,如果军隅里被志愿军攻占,联合国军可就进退失据了。
坚守飞虎山的志愿军战士
志愿军335团范天恩团长命令2营主攻飞虎山主峰阵地,1营、3营分别进攻飞虎山主峰东、西两侧的高地。11月4日4时10分,蒙蒙细雨中,志愿军向飞虎山阵地的冲击开始了。防守飞虎山的是南朝鲜第7师第5团和美军第2师的一个炮兵营。尽管不断有炮弹落在进攻的队列中,也不断有战士在炮火中倒下,2营的进攻依然没有丝毫停滞。这场黎明前雨雾中的较量,不出意外地又进入残酷的近身肉搏。没有了炮兵和飞机支援的战斗,无论是美军还是南朝鲜军都不可能是志愿军的对手。2营5连在指导员李玉春的率领下冲上了飞虎山的主阵地。天还没有亮,范天恩也踏上了飞虎山峰顶。
尽管已经连续几天都没吃过一粒粮食,但范天恩依然没有让他的士兵停止进攻的脚步,因为他的目标不止是飞虎山,还有军隅里。然而作为二战名将,沃克不可能不知道军隅里的重要性,因此他没有急于派南朝鲜第7师第3团,协助第5团夺回飞虎山,而是一边命南朝鲜第7师向军隅里收缩,同时电令美第2师掩护军隅里,加强军隅里的防御力量才是第8集团军的当务之急。
向军隅里进攻的志愿军果然遭到了联合国军猛烈的反击。盛怒之下的范天恩决定再增派一个营继续强攻军隅里。部队尚未出发,师部的新命令却到了:停止进攻,就地防御。
志愿军335团团长范天恩
此时此刻范天恩还不可能知道,就是这一纸“就地防御”的命令,他和他的335团接下来将面临一场炼狱般的惨烈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