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养殖的过程中啊,水体氨氮超标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这氨氮要是超了标,对养殖的动物们影响可不小呢。
咱先来说说这水体氨氮是咋来的。养殖水体里啊,有好多东西能产生氨氮。养殖动物们排出的粪便里就有不少含氮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分解之后,就会产生氨氮。还有饲料投喂过量,那些吃不完的饲料在水里泡着,也会慢慢分解出氨氮。这就好比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好多小虫子和小生物,它们吃喝拉撒,就会让这个池塘的水质发生变化。
要是不及时处理这超标的氨氮,那危害可就大了去了。咱们看那在水里游的鱼虾蟹之类的,它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环境里。氨氮超标之后呢,水里的溶氧量会降低。这就好比咱们人类生活的房间里氧气突然少了,肯定会觉得不舒服。鱼虾蟹也会觉得呼吸困难,它们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变得瘦瘦小小的,活力也没那么足了。而且啊,氨氮对它们的鳃还有毒害作用。这鳃就像是它们的小扇子,用来呼吸的,如果这个“扇子”被毒害了,那它们可就惨了,可能会出现烂鳃病之类的一系列疾病,严重的就会死掉。这要是一池子的鱼虾蟹都因为氨氮超标死了,那养殖户的心血可就全白费了,这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那咱们就用生物方法来降低这氨氮含量。生物方法里有个很重要的就是培养有益菌。就拿芽孢杆菌来说吧。芽孢杆菌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清洁工。在一个正常的养殖水体里,如果投放了适量的芽孢杆菌,它们就会开始工作了。芽孢杆菌会把水体里那些复杂的含氮有机物给分解掉,分解成小分子的铵盐等物质。这就好比把一大块复杂的东西拆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零件,这样就更利于后续的处理了。然后还有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呢,它能进一步把铵盐转化成硝酸盐。硝酸盐相对于氨氮来说,对养殖动物的毒性就小多了。就好像把一个很危险的东西变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东西。
咱们再来看看这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是怎么起作用的。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温度、pH值等环境条件下,它们就能大量繁殖。而硝化细菌呢,虽然它也很重要,但是它的生长速度就比较慢。不过它们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芽孢杆菌先把含氮物质分解成铵盐,硝化细菌再接着把铵盐转化。这就像是一条流水线上的不同工序,少了谁都不行。再和那些没有进行菌种投放的水体对比一下,没有投放有益菌的水体,氨氮会越积越多,水体就会发黑发臭,而投放了有益菌的水体,水质就会比较清澈,养殖动物也能在里面健康地生长。
除了有益菌,水生植物也能在降低氨氮含量方面发挥大作用。比如说菖蒲。菖蒲这种植物很神奇,它的根系很发达。在水体里,菖蒲的根就像无数个小手,会吸附水里的一些含氮物质。而且菖蒲的根系周围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微环境,这个环境不利于氨氮的产生,反而有利于吸附和转化氨氮。再看看水葫芦,水葫芦虽然有时候会被当成一种入侵植物,但要是合理利用的话,在控制水体氨氮方面也很有用。水葫芦生长速度快,它能吸收大量的氮元素,把水体里的氮元素都“吃”到自己身体里,这样水体里的氨氮含量自然就降低了。和一些裸露的、没有水生植物的水体比起来,有菖蒲或者水葫芦生长的水体就像是有了一个天然的氨氮过滤器,氨氮的含量始终能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咱们再讲讲物理方法。物理方法里最简单的就是换水了。这就像是生病的人换血一样,把那些脏东西多的水换出去,再引进新鲜的水。当发现水体氨氮超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换掉一部分水。不过这换水也不是随便换的,得注意很多细节。比如说换水的时候,新水和老水的温差不能太大,要是温差太大了,就像人从很暖和的房间突然到了很冷的房间一样,养殖动物会很不适应,也容易生病。而且换水量也要合适,不能一下子换太多,不然水体里的一些有益的物质也会被换走了。
还有一种物理方法就是曝气。曝气的原理就是增加水里的溶氧量。咱都知道,氨氮在好氧的环境下更容易被分解。就像人在有足够氧气的地方干活效率更高一样。曝气设备把空气打到水里,使得水体里的氧气增加,这样就可以促进微生物对氨氮的硝化作用。在一个进行了有效曝气的水体和没有进行曝气的水体对比的话,就会发现进行曝气的水体里,氨氮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那些没有曝气的水体,氨氮依然会大量存在,水质也会越来越差。
其实啊,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呢,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往往是结合着使用的。只用一种方法可能会有一些局限性。就像盖房子,只有一种砖或者只有一种工具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是单纯地依靠生物方法,可能在前期有害菌还没有大量繁殖起来的时候,氨氮还是会在水体里积累一段时间。而单纯依靠物理方法呢,成本可能就会比较高,而且效果也可能不是很持久。只有把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结合起来,先用物理方法快速改善一下水质状况,再依靠生物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氨氮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养殖水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让养殖的动物们健康地生长,养殖户们也才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啊。
咱再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看。生物方法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那些有益菌和很多水生植物,在市场上都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买到或者培育。而且它们一旦在水体里建立起来,就可以持续地发挥作用。物理方法里,像换水如果能就近获取水源,成本也不会太高,但是如果要从很远的地方换水,那成本就上去了。曝气设备呢,虽然购买设备加上能源消耗会有一定的花费,但是比起因为氨氮超标而造成的巨大损失来说,这些成本都是值得的。而且如果能把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合理搭配,就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最有效地解决氨氮超标的问题。
在日常的养殖管理中,还得时刻监测水体的氨氮含量。这就需要一些简单的检测工具或者设备。和那些不管不顾的养殖户相比,经常监测的养殖户就能提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比如说可以定期用一些简易的氨氮检测试纸来检测水体的氨氮含量。如果发现氨氮含量在慢慢升高,就可以提前增加有益菌的投放量或者加大曝气的时间和强度等。这样就能避免氨氮超标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做到未雨绸缪。
而且啊,养殖的水体环境是一个整体,氨氮超标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问题。它可能伴随着其他的指标变化,像pH值、溶氧量等。所以在进行氨氮治理的时候,也要兼顾到其他的水质指标。这就好比一个生态系统,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只关注氨氮,而忽视了其他的指标,可能最后还是会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
总之呢,养殖水体氨氮超标虽然是个难题,但是只要咱们掌握了生物和物理这两种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同时做好日常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就能有效地降低氨氮含量,为养殖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自己的养殖事业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