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600大飞机主要供应商介绍

欣怿随心趣事 2025-04-28 20:46:44

4月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飞机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证明了其设计符合适航标准,标志着AG600飞机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了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AG600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要,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具有速度快、搜索范围广、安全性好、装载量大等特点。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将其命名为“鲲龙”,既体现了它的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藏着航空人对它的期冀与祝福,寓意着“鲲鹏展翅,蛟龙入海”。

作为与C919、运-20齐名的大飞机“三剑客”之一,AG600的机身长度达到38.9米,翼展38.8米,机高11.7米,与波音737的体格相当。该机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单船身水陆两栖飞机布局形式,选装4台国产涡桨发动机,具有载重量大、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特点。AG60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60吨,最大载水量12吨,最小平飞速度220千米/小时,航程4500千米,具备优越的低空、低速、短距起降性能。

AG600飞机研制按照“主承制商-供应商”的模式,国内22个省级行政区、296家企事业单位、16所高校组参与项目研制。AG600坚持立足国产配套,全机5万多个结构和系统零部件全都由国内供应商提供,让AG600成为我国现代民机中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机型,实现了包括发动机、关键机载系统在内的100%国内自研和国产配套,建立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配套、试验试飞、保障服务体系,使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技术和工业能力,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发展在大型特种用途飞机领域历史性跨越。

在AG600飞机的研制历程中,我国填补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战略空白,完善了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加速了民用航空国产化进程,带动了民机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保障,锤炼了一批大型特种飞机工程研发、数字制造、敏捷试飞、适航审定领军人才,为该类飞机适航过程成功探索了实践路径,为后续其他重点飞机型号适航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民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AG600飞机主要供应商

机体结构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民机作为国内大飞机机头专业户,承担AG600飞机机头部段的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机头结构复杂、装配空间狭窄、密封分区多、防腐密封要求高等技术难题,创新性应用孔系定位技术,优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流程,通过“主战场+管控中心”工作法,高效解决异地协作难题;在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制造方面,运用工装集成技术增加装配工装的工艺性,有效缩短工装切换吊装时间,优化工装占地面积和空间布局工装的工艺性,有效缩短工装切换吊装时间,优化工装占地面积和空间布局,使工装设计与制造并行,协同开展,消除多次装夹产生的累计误差,降低了机头制造难度和周期,提高飞机的装配效率和质量。2024年11月25日,成飞民机提前一个月完成1103架AG600飞机机头大部件装配并启动发运,达成全年“四零”高质量目标。

中航西飞作为AG600飞机项目的核心机体结构供应商及重要参研单位,承担了中机身、机翼工作包以及相关散件、试验件的研制任务。2019年4月,AG600飞机研制工作正式启动;2021年1月,AG600飞机项目1003架首个组件(中机身龙骨梁组件)开铆,AG600飞机项目研制柔性党小组同时在生产现场成立;2021年6月,1003架中机身部件取得民航上海审定中心适航挂签,在所有机体结构供应商中率先实现大部件挂签交付……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奋力攻坚,顺利完成了研制批6架及小批量3架中机身、后机身、机翼等大部件的制造交付。于此同时,中航西飞完成了襟翼铁鸟试验件等9项试验件制造交付,为AG600飞机项目适航取证及外场试验保障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参与了AG600飞机中后机身、后机身大部件研制,主要负责AG600飞机中后机身、后机身、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四大部件的制造。飞机中后机身、后机身、垂直安定面和水平安定面部件研制部件双曲度外形钣金件占比较大、零件厚度较薄、制造难度大,且装配精度高、交点多、同轴度要求高,配套研制过程采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并行作业方式,全数字化协调、定位、安装技术,现场可视化装配方法,相继攻克多部件组件对接协调、多交点舱门安装、高精度密封装配、大型曲面高精度多层台阶化铣蒙皮准确制造、高强复杂结构钢的数控加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至2024年12月,共计完成AG600飞机项目研制批产8架机部件交付及小批生产3架机交付,完成相关产品交付任务。

AG600飞机配装了4台涡桨-6发动机。涡桨-6是中国航发南方研制的3000千瓦级单轴式高空涡桨发动机,具有耗油率低、经济性好、喘振裕度大等特点,可配装运输、水上救援、消防灭火等飞机。2014年,涡桨-6加装清洗系统,装用于AG600飞机。清洗系统可通过定时清洗发动机气流通道增强环境适应性,降低水面环境对零部件的腐蚀。在2017年12月陆上首飞、2018年10月水上首飞飞、2020年7月海上首飞,以及投水效能试飞、颤振试飞、失速试飞、附加速度试飞、稳定性等科目中,中国航发南方均现场配合保障,为发动机及多次首飞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北公司在AG600飞机项目研制中主要承担发动机短舱及支架、主起整流罩和主起护板、背鳍、结构散件和系统散件等7个工作包的研制生产任务,共涉及零组件5635项。2014年1月,通飞华北公司接收正式数模,启动了AG600的研制工作。2015年11月12日完成AG600飞机(001架机)发动机短舱及支架研制生产。2016年底到2018年上半年,配合AG600飞机首飞任务,通飞华北公司进行了AG600飞机机身加强、机翼加强、尾喷管、前期舱门等结构零组件的研制生产交付。2021年11月,完成1003架短舱及支架工作包适航挂签并交付发运,1003架7个工作包全部实现交付。此后,通飞华北继续高效完成了后续架次的研制生产任务,全力保障AG600飞机的适航取证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起落架承担了AG600飞机起落架系统研制任务,是国内首次T1级全系统集成,按适航要求研制的民机起落架系统。为满足水陆两栖飞机船身式机体特殊需求,采用了独特的悬臂外伸式、空间收放高单支柱起落架布局,为目前国内最高的单支柱起落架。起落架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研制工作,2014年全面转入试制:2020年10月完成AG600飞机全状态新构型起落架详细设计:2021年10月完成首架份装机件起落架交付。共计完成600余项鉴定试验,其中起落架HIRF和IEL、结冰、支柱温高温变等试验均为国内首次开展。2025年2月,起落架圆满完成AG600飞机起落架系统取证前适航任务,有力支撑了型号取证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惠阳为AG600飞机配套了自主研制的大型复合材料螺旋桨系统,是国内首款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复合材料螺旋桨。该型螺旋桨系统第一次按适航规章要求完成了鸟撞、雷击、1500次完整变距循环等符合性验证试验,突破了腐蚀防护设计、防冰系统设计、复合材料整流罩设计、复合材料螺旋桨设计及验证等关键技术;先后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荣获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航空航天类金奖,成功完成了复合材料螺旋桨在CCAR适航规章的应用,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复合材料体系和验证方法,填补了民用复合材料螺旋桨领域研制空白。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复材承担了AG600副翼、方向舵、升降舵、翼身整流罩4类结构6大部件的研制及装配,每架份复材零件483件,其中,升降舵的复材部件占比超90%。复合材料能成为“铠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其远超钢铁的高强度、高刚度和低密度特性,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5~6人重量的减轻,显著提升了飞机的机动性与燃油效率;共固化成型等工艺突破,使部件结构效率提升15%,疲劳寿命突破10万次循环,全面满足了AG600高强度任务需求。作为复合材料的“塔基”,一张预浸料的厚度通常只有0.1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的薄厚。根据设计和应用的不同需求,预浸料需要进行层层铺叠,有时铺叠层数高达300多层,经过重重关卡的预浸料成品,形似一块宽带状的“布”。面对飞机零部件中大量的复杂曲面结构,项目研制团队运用下料机将带状的预浸料精准切割成几毫米的带丝,再通过激光投影定位,实现料片的精准铺设,解决了大曲率异形这一难题。

机载系统

作为AG600飞机航电系统主承包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上电所主要负责航空电子系统的总体设计、产品研发与交付,以及系统集成验证等相关工作。该航电系统包括23个子系统,169台LRU设备,99个软硬件配置项,涉及14家分系统供应商,整个项目研制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进度要求紧。项目研制全线顶住重重压力,积极协调多方资源,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坚持正向设计,守牢安全底线。2025年2月28日,随着航电系统565份适航符合性报告全部获得局方批准,上电所圆满完成了航电系统取证前适航任务,完整走完了25部T1级航电系统适航审查过程。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上电所在T1级系统研制和适航能力提升上取得重大突破,开辟出一条国产航电系统研制和适航取证的新道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控所在AG600飞机项目中承担着主飞控系统和惯性基准系统研制任务。2019年,AG600飞机开展全状态新构型研制,自控所团队承担了电传飞控系统和惯性基准系统的关键研制任务。短短3年时间自主研制出我国首个按照CAAC 25部标准取证的完整自主电传飞控系统和首个面向新标准(CTSO-C201)独立适航取证的高精度通用惯性基准系统,并实现验证交付。将AG600飞机纳入所级强项目管控,成立软硬件适航、MOC4/9符合性试验、CTSOA取证、小批交付四大攻坚主线专项团队。面对软硬件A级配置项众多、多个国内首次适航关键技术、MOC4/9试验验证体量大周期紧,项目团队严守适航安全要求,以近乎一月一次的软件变更速度和专家组长期外场跟飞保障,有力支撑主机科研及表明符合性试飞。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雷达所在AG600飞机研制任务中,高标准锚定型号要求,积极调配内外资源,随飞机全面完成了新体制机载二维有源气象雷达系统设计,产品实现、集成测试和各项适航验证等工作,打赢了产品研制和适航审查的攻AG600气象雷达外场试飞团队坚战,有力地支撑了飞机总体取证工作。研制过程中雷达所主动作为、自主投入,多次积极开展它机科研试飞,在不占用AG600本机飞行资源的条件下全面优化了产品功能性能,充分保障了雷达使用和飞机安全;同时在AG600复杂、长周期的飞行试验过程中,积极响应试飞现场保障需求,注重任务效率,配置精兵强将,高效完成了外场每一次产品升级,日常使用和专项试验等重要工作。这一产品突破引领了气象雷达行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下一代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全面提升了国内民用机载气象雷达产品研发水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南京机电承担了AG600飞机环控系统,前轮转弯、压力加油、应急放油、冲压空气涡轮等子系统和机载设备的研制工作。自2019年7月以来,南京机电全力攻关民机环控系统架构设计技术,突破复杂工况下多参量解耦温度控制、燃油箱点火源设计、空包类产品研制交付团气导管隔热轻量化设计等难点,于2020年12月完成详细设计,2021年7完成首架份交付,实现液压、燃油、环控系统机载设备国产化率100%。2023年10月以来,各类软硬件适航审查和符合性表明试验高质量完成,在前轮转弯子系统MOC4试验中,完成交联系统信号模拟与产生的验证方法研究,是国内首次按照飞机真实环境等级最高的复杂电磁环境试验。2025年2月,全部符合性报告获得局方批准,全力保障了AG600飞机取证节点。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庆安为AG600飞机研制配套有襟翼控制系统、灭火任务控制分系统和通舱后左舱门开闭作动系统。襟翼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飞机襟翼构型的控制,增大升力,以适用不同任务场景,是国内首次完全自主研发的民机高升力系统。灭火任务控制分系统用于实现地面注水水面滑行汲水和低空多模式投水控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投汲水技术空白。通舱后左舱门开闭作动系统用于实现飞机水上救援时救援通道的控制,为飞机救援提供支持。

2019年8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制动在接到为AG600飞机机轮刹车系统配套的任务后,成立攻坚团队专班,稳步推进AG600飞机机轮刹车系统研制工作。AG600飞机机轮刹车系统具有大刹车力矩作用下高支柱起落架自激振动抑制技术以及防水/防泥沙密封性设计技术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满足AG600“鲲龙”的各项制动需求。2024年12月,制动完成研制批配套产品,新增备件、机轮、刹车盘、刹车系统消耗件,小批3架机涉、3型机轮产品、8型附件产品、4型二配产品研制交付工作;2024年12月,完成MOC9鉴定试验387项,提交并通过局方批准。2024年9月,完成AG600“鲲龙”系统闪电防护、HIRF电磁兼容高难度试验、试验验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电源为AG600飞机新研交直流电源系统和起动系统配套产品共11型,货架配套产品2型。11型新研产品在满足功能需求大幅增加的同时,在安全性、产品腐蚀防护、电磁环境适应性方面进行了极大优化,实现整机配套减重20千克。在直流供电系统中,首次采用了直流四发并联的供电系统,将电磁式压差投网模式改为纯电子式投网模式,解决了并联困难、均衡能力弱及并联系统不稳定三大问题。同时,新开发的集成式地面起动逻辑验证平台实现并提升了主发起动系统、APU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的综合验证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津电作为AG600飞机电源系统、防火系统和环控系统的重要供应商,共配套23型产品。鉴定适航取证过程中,完成分布10个试验室的400余项鉴定试验,其中42项局方目击,29项主机目击。软件4个配置项全部完成SOI#4退出,截至2025年2月28日,津电已完成所有97份符合性报告的批准。AG600飞机是津电首次作为系统供应商为大型民用飞机配套一次配电系统。一次配电系统采用智能配电方式,引入行业内最先进的盘箱设计理念,设计成左、右智能配电柜两个大型盘箱,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国产大型飞机上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配电盘箱。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凯天承担了AG600飞机航电系统、起落架系统、动力和结构系统等20余型产品的研制工作。其中,大气数据系统是AG600飞机航电系统中对大气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飞机提供主要大气参数,是首个通过TIA试飞的系统。2011年8月正式启动研制工作;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成功支撑实现陆上、水上首飞;2023年6月,配套的两型产品完成CTSOA取证;2024年8月、9月,完成首个TIA试飞科目、420余项鉴定试验;2025年2月,凯天AG600项目适航符合性报告全部获得局方批准,圆满完成飞机取证前适航工作,有力支撑了型号取证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上电自2009年开始参与AG600飞机项目,配套研制了驾驶舱控制面板组件及调光控制系统、通舱前固态配电盒、应急跳伞灯子系统、驾驶舱面板信号采集器及告警灯盒、机内外照明系统等69项产品,单机配套数量共计111台。上电承研的机载系统接口关系复杂,技术状态变更频繁,进度要求紧,挑战巨大。面对鉴定试验、软件适航、适航符合性验证总结等关键任务挑战,项目团队高效协作,驻客户和局方现场协同攻关,通过严格的日报监督机制,高效推进承研工作包的攻关任务,为AG600飞机的顺利适航取证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航光电为AG600飞机配套研制了通舱前设备柜、通舱设备柜、整机EWIS、物品柜、地面电源插座盒、光纤组件以及耐海洋环境连接器等产品,实现了机载电子设备的稳固安装、信号的高效传输以及电气系统的全面互连。在AG600飞机的设备柜设计上,中航光电采取了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飞机内部空间,而且有效提升了电子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整机EWIS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和制造理念从设计之初就严格遵循主机和适航要求;充分利用公司连接技术优势,为AG600飞机配套提供了J599、S6、J16、YMB等系列连接器,占全机连接器总数的70%以上。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了AG600飞机电气系统的全面互连,实现了设备间信号的有效、稳定传输。太航主要为AG600飞机导航系统、主飞行控制系统、气源系统、防冰和除雨系统、滑油系统五大系统配套研发大气数据系统、综合备份仪表、失速告警振杆器、管路补偿器等62项产品,用以提升机械管路寿命和可靠性、提供飞控关键参数,确保飞行安全。参研人员圆满完成了所有产品的设计鉴定和三型单独取证设备设计审查工作;完成了全机压力迟滞响应试验,国产全压受感器还首次在国内完成CTSO-C16a全部防冰除冰试验,以实干担当助力AG600“鲲龙”腾飞。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太航主要为AG600飞机导航系统、主飞行控制系统、气源系统、防冰和除雨系统、滑油系统五大系统配套研发大气数据系统、综合备份仪表、失速告警振杆器、管路补偿器等62项产品,用以提升机械管路寿命和可靠性、提供飞控关键参数,确保飞行安全。参研人员圆满完成了所有产品的设计鉴定和三型单独取证设备设计审查工作;完成了全机压力迟滞响应试验,国产全压受感器还首次在国内完成CTSO-C16a全部防冰除冰试验,以实干担当助力AG600“鲲龙”腾飞。

试验试飞

AG600飞机取证试飞工作历时两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试飞中心/民机试飞中心试飞团队承担了研发试飞、表明符合性试飞、审定试飞,累计飞行2014架次/10648试验K、点/3560小时,提交149份符合性验证试飞报告。

其间,试飞团队转场多地,顺利完成水上、大侧风、高寒、高温高湿等特殊条件试飞任务,全面验证了飞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不同水域环境及多任务场景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蒲城民机试飞中心圆满完成各项高风险、高难度试飞科目,成功验证了飞机性能、操稳特性符合设计要求,失速特性优于预期指标。此外面对取证时间紧任务急的困难局面,试飞团队通过开展综合优化试飞,不断提高试飞效率,其中单月试飞架次数和试验点完成数均刷新了国产大飞机科研阶段的试飞纪录。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全力保障AG600飞机型号研制工作,共承担了全机静力、全机疲劳、全机振动等多项强度试验任务,为AG600型号按期首飞全面支撑外场试飞包线释放和型号外场试飞任务安全。2025年,面对试验任务重、节点周期紧、技术难度大等挑战强度所统筹协调试验资源、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确保了取证前试验全面完成,尤其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AG600飞机全机疲劳试验顺利运行,为AG600飞机取证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飞所水动力研究中心承担着AG600飞机水动力设计与验证任务,重点攻克了气水动布局设计、大长宽比船型机身设计、水面起降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特飞所腐蚀防护与控制中心负责腐蚀防护专业设计、试验、适航、试飞及生产保障等工作。特飞所AG600飞机铁鸟综合试验台集成了飞控、液压、航电系统,承担了AG600飞机系统级研发和验证、飞机多系统综合验证以及适航验证等多项试验任务,为飞机的系统集成、试飞安全试飞故障排查、型号改进以及全寿命管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024年初,在陕西蒲城国家民机试飞基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气动院项目试验团队顺利完成AG600飞机发动机地面冻雾试验。此次试验的核心在于验证AG600飞机发动机是否符合适航条例的相关规定,以确保其在极端天气下可靠运行。试验期间,项目团队克服低温寒冷环境,应用气动院自主研发的外场机上地面结冰试验技术、高速旋转部件高分辨率相位锁定结冰观测技术等核心攻关成果。针对试验环境温湿度要求高,侧风、光照等干扰因素复杂等技术难点,团队成员科学规划试验窗口期,建立多专业协同保障机制,严格把控试验条件,最终圆满完成既定试验目标,为型号适航取证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0 阅读:1

欣怿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