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诗解析|雄视百代苏轼系列之四十二:《安国寺寻春》

东方青牛君 2025-02-08 20:05:58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倾心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原诗/写作背景/注释及大意

太上青牛 青牛茶文化品牌Logo

原 诗

《安国寺寻春》

苏轼(宋)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1

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欹深红。2

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3

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4

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5

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珮。6

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7

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8

苏轼画像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经历了“乌台诗案”,险些丧命的苏轼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石)团练副使。名为“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武装部副部长),朝廷实责成地方官把他当“罪人”看管, 不得随意走动, “不得签书公事”。

二月初一,初到黄州,一时无处落脚,便借居在定慧院。从庙堂之上的天之骄子到贬居一隅的罪臣,苏轼内心承受的苦难无疑是深重的。开始时,他很少出门,直到附近的安国寺传来的晨钟暮鼓,才使他走出院门,来到这座建于晚唐时期的城南古寺。此后,他便常常来这里,与高僧继连大师参禅论道,还常在安国寺沐浴,“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安国寺也成为了苏轼官场失意后,心灵修复和历练的圣地。

本诗即作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苏轼时年44岁。

2020凤来朝(白牡丹)

注释及大意

1、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

百舌:指百舌鸟。其啼声善变,善于模仿其他鸟的鸣叫。花柳:鲜花杨柳。此处指春天景象。

本句大意:听着窗外百舌鸟不停地鸣叫,便起床去外面寻看春天景象。

2、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欹深红。

城南古寺:指坐落于黄州城南青云塔下的安国寺。修竹:茂密高大的竹林。曲槛:曲回的廊道。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本句大意:信步来到城南,走进掩映在竹林之中的安国寺;寺院中的连廊曲回婉转,时见两侧有红花斜伸进来。

凤来朝 裸饼实拍

3、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

老翁:此处为苏轼自指。

本句大意:看着眼前繁花盛开,不禁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端起酒杯,难掩心头思乡之愁,空自嗟叹。

4、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

不羞:不怕,不以为羞惭。云母:原意指鱼之鳞片。陆游《湖村春兴》“酒借鹅儿成浅色,鱼凭云母作修鳞。”此处指衣服饰物。

本句大意:病中老眼昏花,无心讲究穿衣装扮;常常一边煎煮茶汤,一边再梳理鬓发。

5、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

王城:指京城汴梁。玉仙洪福:指京城的玉仙观和洪福寺,均为春天踏青赏花的打卡胜地。

本句大意:忽然想到,这个时节汴京城外的玉仙观、洪福寺,正该花开如海,游人如织。

凤来朝 茶汤实拍

6、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珮。

薄罗:薄而透的丝织品。匀雾:形容有云雾状底纹的织物。杂珮:亦作“杂佩”,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

本句大意:踏春的女子们妆容新颖别致,着衣薄透轻盈;男子则快马如风,佩玉交响。

7、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

玉川先生:指唐朝诗人卢仝,字玉川子。以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俗称:《七碗茶歌》)被后世尊为“茶仙”。此处应为苏轼以卢仝暗指。

本句大意:在这喧嚣热闹的想象中,却忽然想到可怜的玉川子卢仝;他一生嗜好饮酒,却是囊空如洗无酒钱。

8、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

九十日:应指整个春季。添丁:卢仝晚年得子名“添丁”。韩愈《寄卢仝》“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独抱”一句:引自卢仝《示添丁》“春风苦不仁,呼逐马蹄行人家。惭愧瘴气却怜我,入我憔悴骨中为生涯。数日不食强强行,何忍索我抱看满树花。”

凤来朝(300克/饼,5饼/提,20饼/箱)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生活精彩,梦想实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