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代表性的8首“打油诗”,可见打油诗并不是劣诗的代名词,里面也有不少精彩好诗

驶向一江秋 2025-02-11 22:51:46

如今网上有个很普遍的现象,某人看见网友发的原创诗,经常会来一句:“你这首诗也就是打油诗的水平!”打油诗俨然成了劣诗、坏诗的代名词。

果真如此吗?

其实打油诗是一种别具特色的诗体,通俗易懂、幽默诙谐,通常以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内容轻松活泼,有时带有讽刺或调侃的意味。

打油诗的特点是语言通俗、格律自由、形式灵活,常用于表达生活中的趣事或抒发情感,跟劣诗完全不相干,精彩的打油诗数不胜数。

哪史上经典的打油诗都有哪些?本文就分享其中8首佼佼者,读完这些诗你就会对打油诗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1首 唐朝张打油的《咏雪》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之所以得名,就因为张打油,他是打油诗的鼻祖,一生以写打油诗为乐。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简单直白却形象风趣地写出了雪中景物特点。通篇无一个“雪”字,但雪的形神跃然纸上。“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生动地描绘出雪后黄狗变白、白狗因积雪显得臃肿的画面,观察独特、比喻恰当、表达准确。

第2首 近现代张宗昌的《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

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

下头细来上头粗。

张打油是古代打油诗的鼻祖,张宗昌则是近现代打油诗的鼻祖。

这首诗以独特视角描写泰山,首句“远看泰山黑糊糊”,一个“远”字表明赏景方位,“黑”字传神地概括泰山特征,“糊糊”用口语化体现了景色朦胧感。

颔联运用对比,将泰山位置的“上和下”、形状的“粗与细”形成强烈对比,画面感强。尾联是点睛之笔,文字简约却展现出巨大变化,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张宗昌打油诗很多,再来欣赏他的这首《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第3首 近现代袁水拍的《咏国民党纸币》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讽刺”是打油诗的一大重要功能。

这首诗是对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通过用百元大钞擦屁股这一荒诞情节,生动地反映了国民党滥发纸币导致货币贬值、经济崩溃的现实,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第4首 《题黄鹤楼》

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

相传李白登黄鹤楼欲题诗,见崔颢的《黄鹤楼》后而无奈搁笔,并写了这首打油诗,也有人说此诗不是李白写的,是后人根据李白的经历所写。

此诗展现了李白的狂傲不羁和对崔颢诗作的高度赞赏,虽为打油诗,但富有想象力,很有诗意,很符合李白的性格。

第5首 清朝纪晓岚的《祝寿诗》

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

偷得蟠桃献母亲。

这首打油诗有个很著名的祝寿故事,估计很多朋友都读过,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这首逆向思维的寿诗,通过两次语义反转制造喜剧效果。首句的冒犯性铺垫与次句的极致赞美形成落差美,后联将偷盗转化为孝道的隐喻,展现汉语语义的多重解释,至今仍是语言教学的经典案例。

第6首 清朝郑板桥的《赠小偷》

细雨蒙蒙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

床头金银无半文。

郑板桥以诗代檄,用对仗工整的联句实现道德训诫。

此诗前两句营造的阴郁氛围与后两句突转的诙谐自嘲,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梁上君子”的雅称与“无半文”的俗语混用,展现文人应对市井生活的语言智慧。

第7首 明朝解缙的《春雨》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滑倒解学士,

笑坏一群牛。

解缙科举高中时天下小雨,他不慎滑倒遭村人笑话,于是出口成章。

诗中“春雨贵如油”是对春雨珍贵的生动描述,后两句则巧妙地将自己的尴尬处境与嘲笑他的人联系起来,既自嘲又暗讽了那些人,体现了解缙的才思敏捷和幽默风趣,体现明代市民文学的娱乐化倾向。

最后再来一首当代的打油诗。

第8首 《上班族》

早起上班忙,

路上堵得慌。

老板催得紧,

心里烦又凉。

这首打油诗是不是很形象生动、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朋友们,8首很有意思的打油诗分享完了,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精彩而又有意思的打油诗?欢迎分享给大家欣赏。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