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圣地,华东香格里拉,荒废沦落

颖之星语 2024-10-14 14:19:49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镇公盂村,包括上平和下平两个自然村,崇山峻岭之间,二十四峰环抱,至今不通公路,爬山约两小时才能到达,远离尘世的原始风光,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是户外活动爱好者心目中的登山圣地,被誉为华东香格里拉。

2013年,公盂村、苍山村和山脚的前坑村,合并为公盂村,村委驻地在山脚的前坑自然村,导航前坑村或公盂村,可以来到山脚的停车场,也可以导航“油岭坑”更近500米,然后再徒步登山而上。

公盂村之行,可以原路返回,也可以走一条环线。

如地图所示,过了油岭坑后,有一处三岔路口,左行是常规路线,石子路较为宽阔,右行是沿溪峡谷小路,只要不是洪水季节,可以正常通行,两条路会合于公盂村的下平自然村,可以并线走一条环线。

2011年4月17日,2024年10月4日,颖之两次登临公盂村,见证了公盂村的沧桑变化和沦落命运。

公盂村虽然规模并不大,但是姓氏较多,包括范、柯、陈、朱、李、张等多姓共居,早年都是避乱或逃难而来,隐居于此,逐渐成村。

最早来此定居的村民姓范,起源于岳飞之难。

公元1141年10月13日,岳飞蒙冤,被投入大理寺。

时任大理寺丞,兰溪人范洵,上书力辩岳飞蒙冤,宋高宗赵构不悦,范洵弃官而走,秦桧派人追杀,范洵蒙难于建德白石滩。

范洵之子范于,翻山越岭逃至仙居山区,隐居于此四面环山之地,取名为于山。

历代逃此隐居的人越来越多,开辟出了层层叠叠的梯田,安身立命,因地形似盂,故改名为:贡盂村。

1963年,贡盂村更名为公盂村,2016年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公盂村和千千万万个山村的命运一样,年轻人都已下山进城工作和生活,山村里只有少量老年人留守,耕作劳息。

2011年颖之第一次到公盂村,拍到了老年村民劳作的画面,照片中犁田的老农姓范,是宋代时最早始居于此的范于后裔,耕田插秧种稻。

荒地中黄牛食草,与周围的奇峰危岩相映成景,远离尘世的田园牧歌,与世无争。

山上采伐的竹子和树木,只能通过缆绳运送下山,竹木似神仙。

正是因为留守老年人的劳作,创造了公盂村的梯田风光,每年十月稻谷金黄,层层叠叠,非常壮观,因此每年十月很多人慕名而来欣赏公盂村的梯田稻谷风光。

2024年10月4日,颖之第二次造访公盂村,长住村民越来越少,仅有几家民宿坚守于此,村中房屋大量倾废,看起来更加残破萧条,

木头撑住的墙体,连排的房屋都已倾斜,岌岌可危。

来自全国各地的户外团队留下的队旗,见证着这里的萧条与热闹。

因为村民人去屋空而萧条,又因游人络绎不绝而热闹,匆匆过客,人走音消。

颖之翻开2011年拍到的耕田老人照片,询问开办民宿的村民,老人还在吗?

得到的答案令人心酸,照片中的范姓老人已于六年前离世。

因为村中劳作的老年人越来越少,周围的田园大量荒芜,只有少许几块田里种有稻谷,曾经那样连绵壮观、金黄灿烂的梯田稻谷景观,再也看不到了。

这就是现在的公盂村,人去屋空,房屋倾废,田园荒芜。

古时避世隐居安身立命之地,终究抵不过乡村快速沦落的命运!

颖之的第二次公盂村之行,登上了村南的公盂岩背之巅。

台州市户外登山协会设置了登山绳索,悬崖边也开辟出了登顶步道,一边是悬崖万丈,一边峭岩陡壁,必须贴着岩壁,抓紧绳索才能勉强上行。

颖之恐高,望而却步。

恰好遇到了一群来自台州椒江区的登山驴友队伍,居然还有人带着小孩往上爬。

颖之也就跟着往上爬了。

因为恐高,目不敢看崖边,稍往外看则头晕目眩,只敢抓住绳索,一步一趋,终于登顶公盂岩背之巅,海拔1015米,视野辽阔,可以俯瞰公盂村全景,遗憾没有了曾经的梯田稻谷景观。

公盂岩背之南,有个村落名叫苍山村,更加人迹少至,村庄已经彻底荒废。

从山脚登山到公盂村,再横切至苍山村,从林坑村方向出山回到起点,也是一条户外环游线路。

颖之从公盂岩背回到公盂村,从下平自然村下山,走沿溪步道而行,峡谷幽深,溪流两岸的陡壁与平地相互交错,先后八次过溪,类似于绍兴市新昌县内的盐帮十八渡。

回到起点,环线游结束,全程约15公里,用时九小时。

再过十年来公盂村,又将是如何模样呢?

村民说,当地已经在规划建设缆车,公盂村的命运,又将改变?

0 阅读:15